周丹
《媽媽菩薩孩子佛》凝聚了媽媽對米尼濃濃的母愛。粲然把這些童話稱為“媽媽牌童話”,這也是她寫給孩子未來的“情書”。
夜幕降臨,媽媽溫柔地把孩子攬在懷里,輕聲細語地為他(她)講一個童話故事,這樣的時光成為很多人長大后最美好的記憶。
快6歲的小男孩米尼尤其幸運一些,除了那些代代傳誦的童話之外,媽媽還專門為他創(chuàng)作了屬于他們母子的“愛的童話”。這位媽媽叫粲然,這本凝聚了濃濃母愛的童話就是《媽媽菩薩孩子佛》。
9月25日,“育兒大V”粲然新書《媽媽菩薩孩子佛》首發(fā)。發(fā)布會現(xiàn)場,粲然與該書插圖作者馬鵬浩、暢銷書作家蘇小懶就童話閱讀與創(chuàng)作的話題進行對談。
“媽媽牌”童話的魔力
粲然說,寫童話能將說“我愛你”不足以表達的情感,和說完“我愛你”就開始減弱的感情存儲起來,像導(dǎo)線一樣延續(xù),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都能體會到不同的愛,自己也愛上了這種“愛的童話”的方式。粲然把這些童話稱為“媽媽牌童話”,這也是她寫給孩子未來的“情書”。
《媽媽菩薩孩子佛》是粲然創(chuàng)作的12篇暗含佛理的“媽媽牌”童話集,在這12篇童話故事里,她以燦爛的文字營造出氣象萬千的童話場景,揭示孩子給予父母的珍貴啟示,以及現(xiàn)代父母的執(zhí)念和迷障,參透童心和成長的奧秘。這些故事不止適合父母、教育工作者閱讀,也適合大人讀給孩子聽。
提到《媽媽菩薩孩子佛》的書名,粲然說,媽媽的愛是包裹的,去照撫每一個需要照撫的孩子;孩子的愛則是非常廣袤、非常開闊的,去引導(dǎo)所有人內(nèi)心的覺醒。“媽媽就像一個菩薩一樣,菩薩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溫暖的,在苦難當(dāng)中她總是會用寬容的態(tài)度去懷抱你,去呼應(yīng)你。孩子的愛則是充滿佛性的,他們是用非常寬廣的,非常自由的,一片摯誠的心靈去看待這個世界,去包容這個世界上的萬世萬物,充滿驚喜、充滿好奇?!?/p>
隨書附贈的還有一本做得非常漂亮的童言筆記本,這個筆記本里記錄了很多粲然兒子米尼小時候講的一些特別古靈精怪的話。粲然認(rèn)為,父母把孩子小時候講的古靈精怪的話抄錄下來,其實就是一首一首的詩,“在這些詩里我們發(fā)現(xiàn)文字是多么美妙,最主要的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多么地豐富和多元”。粲然希望所有的媽媽一起來寫“媽媽牌”童話,把所有孩子對于世界的、感悟世界的言語記錄下來,永遠去溫暖我們的心,去溫暖這個世界。
童話遇上插畫
據(jù)該書責(zé)任編輯張麗娜稱,《媽媽菩薩孩子佛》的出版歷時半年,找到插畫師馬鵬浩屬于“意料之外”。拿到書稿之后,張麗娜希望能夠找一個插畫師來為粲然的童話插圖。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她先后聯(lián)系了五位插畫家,有三位時間不湊巧,還有一位風(fēng)格不契合,最后找到了年輕的畫家馬鵬浩?!拔冶疽馐窍胝乙晃粙寢尞嫾遥鸫a是女性畫家”,所以張麗娜一開始是充滿疑慮的,但溝通中馬鵬浩對書的感覺很好,張麗娜決定一試。
張麗娜稱,馬鵬浩用KT板在宣紙上拓印出圖畫,融合了稚氣的童話形象和深層的抽象聯(lián)想,既讓人耳目一新,又引人深思?!逗E_風(fēng)爺爺?shù)穆贸獭防铮嬃艘粋€發(fā)怒的臺風(fēng)爺爺,胡子是旋風(fēng),兩邊是被刮起的房子;《海巫婆的魔法藥顯靈》是一個男孩和小狗球球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愛的循環(huán)的故事,他設(shè)計了孩子佛的形象,腦袋里是一個宇宙星系,喻示愛的無盡循環(huán)。幾乎每一幅插圖都對故事形成妙不可言的詮釋,竟有舒比格和蘇珊娜《當(dāng)世界年紀(jì)還小的時候》的風(fēng)范。
馬鵬浩和粲然的合作十分默契,而他們還有非常多的共同點。粲然在廈門海邊的家庭式幼兒園“三五鋤”里,守著十幾個孩子,篤定地開展新聞通識課、神話妖怪課、數(shù)學(xué)幾何編程課……馬鵬浩在北京的豆莢創(chuàng)意工坊帶著孩子們做主題式開放繪畫課,讓孩子們畫出心中的恐懼,集成《百鬼神宗卷》。粲然在無數(shù)育兒間歇里誦讀經(jīng)書,為修煉心性做努力;馬鵬浩業(yè)余時間都在種花、抄經(jīng),自詡像老人家。
馬鵬浩表示,《媽媽菩薩孩子佛》帶給讀者的是比較抽象的感覺,故事里的思維跳躍很大,所以他在創(chuàng)作插畫時也沿襲了這種思維的跳躍性。他希望,讀者透過插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我希望他們第一眼是看不懂的,之后再慢慢根據(jù)自己的思維,結(jié)合自己的情緒和記憶,去想象出這個畫面究竟在說什么,然后再讀故事,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談生論死,說的都是愛
粲然認(rèn)為童話沒辦法逃避生和死的話題,“同樣我們跟孩子討論問題也沒辦法去避免生和死”。很多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提出生和死的問題。人為什么會老?人為什么會死?人死了以后去哪里?我是從哪里來的?怎么會被爸爸媽媽生出來?粲然在她的童話里,在她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從不回避談?wù)撋⒄務(wù)撍馈?/p>
她認(rèn)為,對孩子來說,生和死的問題就像他們自己的生命一樣,是自然而然的。生而為人,一定會考慮到,一定會想到我是從哪里來的,我要往哪里去,我的結(jié)局到底是什么。“四五歲的孩子很像哲學(xué)家,他們不停地在考慮這些哲學(xué)問題,這時如果成人選擇恐懼、不好意思、回避的方式,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我們只有自然而然地去跟他們討論生理、討論生和死,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被祝福的,都是非常美好的?!濒尤徽f。
粲然認(rèn)為,童話就有“接納”孩子這些疑問的功能,當(dāng)孩子在考慮“人本”問題的時候,他會覺得這個事情是千百萬年來人類經(jīng)歷過的。《媽媽菩薩孩子佛》里有一個童話叫“海巫婆的魔法”,故事中有一個小孩,他有一個沒有生命的玩偶,他特別喜歡這個玩偶,可是有一天玩偶不見了,他就像美人魚一樣去跟海巫婆交換,他用他自己跟玩偶的記憶去交換了未來能夠跟玩偶再相見。海巫婆給了他一瓶魔法藥水,他喝下去之后經(jīng)過了很多很多輩子,在這些生、死、生、死的過程當(dāng)中,他有時候是一個孩子,有時候是一個士兵,有時候是一只海豚,有時候是一個珍珠、一個貝殼。那個玩偶始終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陪伴著他,到了最后一輩子他變成了一只向上飛升的靈魂,他發(fā)現(xiàn)他旁邊緊緊地陪著另外一個靈魂。他跟他打招呼說你是誰?那個靈魂說我就是被你愛著的玩偶,因為被你愛著我也有了靈魂。
這個故事延續(xù)了安徒生童話中《美人魚》的故事。在《美人魚》的故事里,美人魚和所有的生物,為了獲得人類的靈魂,為了獲得崇高的感情,必須去經(jīng)歷非常多的考驗。
粲然想通過這樣的故事告訴孩子們,生和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充滿愛的靈魂,“它不僅僅是這個故事本身,作為一個媽媽,我也希望有很多媽媽去跟孩子們討論生是怎么回事”。粲然認(rèn)為,只有成人有非常從容的、非常自然而然的態(tài)度,孩子才會對生命有毫不避讓的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的后面其實就是他們的勇氣。
“有朝一日,你也會成為嶄新、生機勃勃、懷抱遠大的人。當(dāng)你放眼世界,背起行囊時,即使悲傷,我也會帶著微笑,跟你說:‘再見!再見!”這是粲然媽媽寫給孩子的話。粲然說,“孩子的愛讓我們不停地去看到遠方的愛,媽媽的愛讓我們不停地去關(guān)注當(dāng)下的愛”。這兩種愛其實都是非常珍貴,其實也是獨一無二的愛。寫這本書,粲然有一個很大的心愿,“希望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安駐在這樣珍貴的愛里面,這樣的愛能夠讓我們覺得生活是非常美好的,生命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