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花花
小時候,我總愛看電視劇,這個習慣到現(xiàn)在也改不了。于是對那片講著粵語,喝著早茶的地方,念念不忘。今年十月,啟程去廣州時,我便決定要體驗一把地道的老廣州味道。
童謠里唱到:“上九路,下九路,轉(zhuǎn)個彎卜響道。”。清晨,上下九步行街沿街的店鋪還未開門,路上還有些冷清,可街上的陶陶居酒樓卻是已經(jīng)人滿為患。港臺劇里的人們總愛喝早茶,來了廣州自然不能少了喝早茶。來到熙熙攘攘的早茶店內(nèi),點上一籠叉燒包、蝦餃皇和金錢肚,再叫上一壺普洱茶,這就是最正統(tǒng)的廣式早茶。話不停地說,茶不停地滿上,這一上午便過去了,別有一番愜意。
太陽升至空中,上下九也開始恢復了熱鬧。這條被稱為西關腰帶的老街,似乎總是這樣人來人往,有著不會落幕的生機。上下九的街道保留著嶺南特色建筑——騎樓。這些從清代保留下來的建筑,融合了巴洛特風格裝飾,也保留了西關建筑的特點,自成一格。
此時,外面正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聽著“滴滴答答”的細雨聲,我感受到了“情深深雨蒙蒙”的意境。下雨天,行在騎樓內(nèi),從第十甫走到上九路,可以滴水不沾。我站在路上抬頭看著色彩斑斕的滿洲窗,卻不能做那個打開窗戶看街的人,難免有些可惜。拐進內(nèi)巷,外面浮華熱鬧世界仿佛被按了關機鍵,內(nèi)巷里又是另一個世界。古樸的青石磚,五光十色的滿洲窗,“咯吱”作響的趟櫳門,西關大宅的模樣映入眼簾。巷內(nèi)有許多清代留下的豪宅,歲月荏苒,大宅依舊,只不過越來越少人住在老宅子里了。咿咿呀呀唱腔。
老廣州人說:“老西關百步之內(nèi)必有小吃。”這話不假。出了幽幽內(nèi)巷,仿佛世界一下子重新開機,路邊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不絕于耳,燒烤的香氣隨著空氣飄至鼻尖,克制住自己已經(jīng)蠢蠢欲動的肚子,拐進小巷子里,尋找惦念已久的老字號魚皮店——陳添記。
這家老字號藏在巷子深處,店面有些破舊,如果不進去看,你很難會想到這竟是一家百年魚皮老店。而且這老店只賣三樣菜,可是每到了深夜時分,依舊有許多人坐在店里吃飯,劃拳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老板操著港式口音的普通話招呼我們,麻利地端上一碗魚皮。彈牙爽口的魚皮,再配上花生、香菜、醬油和芝麻醬,我貪婪地狠狠吸了一口那魚皮獨有的香味。然后,夾上一口放在嘴里,這魚皮就猶如這百年西關一樣回味無窮,那味道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在廣州住上一個月時間,每天晨時淺嘗一口濃茶,午時吮吸一筷竹升面,暮時坐在路邊,就著一碗牛雜,嘴里念叨著新學的幾句粵語,好不快活。
小貼士
1.坐廣州市地鐵一號線到長壽路站下車,出站便是上下九步行街。
2.附近美食:陳添記、南信雙皮奶、銀記腸粉、蓮香樓、陶陶居酒樓等。
編輯/占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