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小愚
張愛玲的《婆媳之間》有一句話:愛護(hù)丈夫的女性為了使自己的丈夫生活得妥適,很高興地順服于婆婆之下。
什么是妥適?就是你放低自己的原則,為了所謂的平靜,忍氣吞聲。然后維持表面的平和,像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一樣。這就是許多人認(rèn)為的妥適,認(rèn)為婆媳關(guān)系最重要的是妥協(xié)。
而多年后,我才發(fā)現(xiàn),婆媳之間并不是妥協(xié)就好,而是要懂得不以情緒說話。
母親嫁給父親30多年。在我30年的歲月里,我從來沒有見她和奶奶爭到面紅耳赤。
她們也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兩個人對談,在我家門口的屋檐下,坐在小方凳上,面對面說話。
母親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頭小獸,而每個人心中也都藏著一只綿羊。
奶奶與母親之間的耐心,從來不是因為母親嫁給了她愛的人,奶奶也不想讓深愛的兒子為難,然后愿意包容和理解。更因為她們兩個,從來都只說發(fā)生了什么,而不說自己的情緒。
我清楚地記得奶奶和我說過一句話:“別動不動發(fā)脾氣,還不如說事管用。”是的,比起說你的情緒,不如說你為什么有這個情緒,來得更加直接。你策馬奔騰又氣宇軒昂,不如到達(dá)終點時述說所有的風(fēng)景和見過的人。
而我嫁給老陳的這些年,和婆婆也一直保持著這樣一種默契,就是有事說事。
有一次,婆婆和我說,能不能家里的所有屋子由我和先生收拾。她說了兩點:一、因為她還要照顧自己的母親;二、自己的屋子自己收拾,找東西會更加便捷。我說,沒有問題。婆婆很高興。
婆婆也是思量再三,才決定說出這話。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就算我自己工作再辛苦再累,婆婆都沒有義務(wù)來承擔(dān)所有的一切。她為我們代勞了太久,而我們永遠(yuǎn)無法知足。
好的婆媳關(guān)系,從來不是忍出來的,而是彼此能夠聽懂對方說的話,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和所有的一切。
嫁給一個人,不能說是嫁給一種生活,但絕對是嫁給一個家庭,只要你想走下去,所有的一切,都值得好好訴說,好好聊。
你會發(fā)現(xiàn),婆媳問題,其實從來不是個問題。
(摘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