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進
[摘要]“破窗理論”一經(jīng)提出就飽受爭議,很多學(xué)者認為“破窗理論”是正確的,即打破窗戶玻璃(或者各種災(zāi)害)會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但也有很多學(xué)者認為“破窗理論”是錯誤的,應(yīng)為“破窗謬論”,即打破窗戶玻璃(或者各種災(zāi)害)不會增加國民收入,只會降低當事人的生活水平。文章結(jié)合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打破窗戶玻璃的確會提高國民收入,但提高的幅度并沒有“破窗理論”所宣稱的那么大。同時,文章還分析了打破窗戶玻璃后,當事人、相關(guān)商家及全社會的損益情況。
[關(guān)鍵詞]破窗理論;破窗謬論;消費;國民收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43
1背景
“破窗理論”最初是由19世紀法國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巴斯夏在《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一文中作為批判的對象而提出。發(fā)展到今天,該理論已成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xué)領(lǐng)域中頗具影響和爭議的一個理論,巴斯夏在文中介紹了一位名叫詹姆斯的店主,他的兒子不小心砸壞了家里的一扇窗戶玻璃(假定這塊玻璃價值6法郎),由此引發(fā)了討論。
第一種觀點被稱為“破窗理論”,該觀點認為:由于詹姆斯店主需要購買新的玻璃,那么這個事故就給玻璃店帶來了6法郎的收入,玻璃店將6法郎收入中的一部分去買別的商家的東西,別的商家的收入也會增加,別的商家又會將其收入的一部分拿到其他商家那里去購買東西,由此,購買活動會不斷地進行下去。因此,在乘數(shù)效應(yīng)的作用下,打破窗戶玻璃會使國民收入增長{6×[1/(1-MPC)]}法郎,其中MPC為邊際消費傾向。
第二種觀點被稱為“破窗謬論”,該觀點認為:詹姆斯店主由于購買新的玻璃而花費了6法郎,那么他就不能用這6法郎辦其他的事了。如果沒有發(fā)生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這6法郎干其他的事,例如換掉自己的舊鞋或者買一本新書?,F(xiàn)在窗戶玻璃被打破了,玻璃店的收入增加了6法郎,但如果玻璃沒有被打破,那么鞋匠(或其他別的商家)就會增加6法郎的收入,因此,不管窗戶玻璃有沒有被打破,對整個國民經(jīng)濟而言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打破窗戶玻璃并沒有導(dǎo)致國民收入增加,即打破窗戶玻璃導(dǎo)致的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0法郎。同時,對于詹姆斯店主而言,他由于花了6法郎去彌補玻璃而無法用這6法郎去買新鞋或者其他商品,使他喪失了從新鞋或其他商品中獲得效用的機會,假如窗戶玻璃沒有打破的話,他就可以從新鞋或者其他商品中獲得效用了,因此,雖然打破窗戶玻璃導(dǎo)致的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0法郎,但是打破窗戶玻璃卻導(dǎo)致了詹姆斯店主的效用下降,喪失了本該享受的新鞋或其他商品。
關(guān)于“破窗理論”與“破窗謬論”這兩種觀點,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呢?
2對“破窗理論”與“破窗謬論”的新思考
“破窗理論”與“破窗謬論”這兩種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它們的問題是立場都相對極端,即“破窗理論”認為被打破的窗戶玻璃會在乘數(shù)效用的作用下使國民收入很大程度地增長,“破窗謬論”認為被打破的窗戶玻璃不會使國民收入產(chǎn)生任何增長。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本文將結(jié)合“破窗理論”與“破窗謬論”這兩種觀點,給出本文獨立的觀點。
我們繼續(xù)使用巴斯夏列舉的案例,只不過在此處將案例稍加完善。我們假設(shè)這位名叫詹姆斯的店主,他的可支配收入為Y美元,他的兒子不小心砸壞了家里的一扇窗戶玻璃(假定這塊玻璃價值X美元)。同時,假定被打破的窗戶玻璃對于詹姆斯店主而言是生活必需品,即玻璃被打破后,他一定會花費X美元去購買一扇新的窗戶玻璃,則可以得到以下內(nèi)容:
第一,根據(jù)“破窗理論”的觀點,被打破的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X×[1/(1-MPC)]}美元,其中MPC為邊際消費傾向;第二,根據(jù)“破窗謬論”的觀點,打破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0美元。
本文認為這兩種觀點皆不甚合理,以下為本文觀點:
首先,假設(shè)窗戶玻璃在沒有打破的情形下,因為詹姆斯店主的可支配收入為Y美元,根據(jù)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
c=c(y),其中c為居民消費支出,y為居民可支配收入
我們可以得到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為c(Y)美元。
其次,假設(shè)窗戶玻璃在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部分消費支出是詹姆斯店主購買的窗戶玻璃,因為窗戶玻璃價值X美元,所以該部分的消費支出為X美元;另一部分消費支出是由詹姆斯店主購買玻璃之后的剩余可支配收入決定的消費支出,根據(jù)上文中的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我們可以得到該部分的消費支出為c(Y-X)美元。將兩部分消費支出加總,我們就可以得到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共計[X+c(Y-X)]美元。
綜上所述,在窗戶玻璃沒有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為c(Y)美元;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為[X+c(Y-X)]美元。又因為,一般而言,MPC<1,可以推導(dǎo)出c(Y)<[X+c(Y-X)]。所以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比在玻璃沒有打破的情形下更多,具體而言,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增加了{[X+c(Y-X)]-c(Y)}美元,在乘數(shù)效應(yīng)的作用下,會使國民收入增長{[X+c(Y-X)]-c(Y)}×[1/(1-MPC)]美元。分析到這里我們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將窗戶玻璃打破,不會像“破窗理論”所宣稱的那樣樂觀,也不會像“破窗謬論”所宣稱的那樣悲觀。
為了更直觀地論證本文觀點,我們假設(shè)消費與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guān)系,則邊際消費傾向(MPC)為一常數(shù),這時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c=c(y)就可以表示為c=a+by,其中a為自發(fā)消費部分,即收入為0美元時也必須要進行基本生活消費支出;b為邊際消費傾向(MPC)。基于此假設(shè),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內(nèi)容:
第一,根據(jù)“破窗理論”的觀點,打破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X×[1/(1-b)]}美元;第二,根據(jù)“破窗謬論”的觀點,打破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0美元;第三,根據(jù)本文的觀點,打破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的增長量為:{[X+c(Y-X)]-c(Y)}×[1/(1-MPC)]=X美元,換而言之,打破窗戶玻璃會導(dǎo)致國民收入增長,且增長量相當于打破的窗戶玻璃的價值。
3各經(jīng)濟主體的損益分析
基于上文討論,接下來,我們討論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相關(guān)商家以及全社會的損益情況。
首先,分析詹姆斯店主的損益情況。窗戶玻璃被打破,他損失了一塊價值X美元的玻璃,又因為他需要花費可支配收入中的X美去購買一塊新的窗戶玻璃,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詹姆斯店主損失了X美元的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詹姆斯店主的生活質(zhì)量。所以,在窗戶玻璃被打破的情形下,詹姆斯店主極有可能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其次,分析相關(guān)商家的損益情況。窗戶玻璃被打破,詹姆斯店主的消費支出增加了{[X+c(Y-X)]-c(Y)}美元,在乘數(shù)效應(yīng)的作用下,會使國民收入增長{[X+c(Y-X)]-c(Y)}×[1/(1-MPC)] 美元,這些增長的國民收入進入了相關(guān)商家的口袋,所以相關(guān)商家是受益者。
最后,分析全社會的損益情況。窗戶玻璃被打破,社會財富總量損失了一扇價值X美元的玻璃,但同時也使當期國民收入增長{[X+c(Y-X)]-c(Y)}×[1/(1-MPC)]美元,即全社會財富總量增長{[X+c(Y-X)]-c(Y)}×[1/(1-MPC)] 美元,將打破窗戶玻璃造成的全社會財富總量的損失與打破窗戶玻璃產(chǎn)生的全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相加,就得到全社會財富總量的變化情況,即全社會財富總量增長量為:{[X+c(Y-X)]-c(Y)}×[1/(1-MPC)]-X美元。并且,當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為c=a+by時,全社會財富總量增長量為:{[X+c(Y-X)]-c(Y)}×[1/(1-MPC)]-X=0美元,即打破窗戶玻璃不會使全社會財富總量發(fā)生任何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打破窗戶玻璃會使當期國民收入增加,拉動GDP增長。
參考文獻:
[1]高鴻業(yè)西方經(jīng)濟學(xué)[M].5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1
[2]巴斯夏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J].法國,1850(7)
[3]N格里高利·曼昆宏觀經(jīng)濟學(xué)[M].7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1
[4]保羅·克魯格曼,羅賓·韋爾斯宏觀經(jīng)濟學(xué)[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