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小安
鄉(xiāng)愁與愁鄉(xiāng)——也談中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fā)展
文/魏小安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文學性的語言進入國務院文件,是這些年難得一見的。而尖銳的現實問題在于,我們還有鄉(xiāng)嗎?追憶鄉(xiāng)愁,首先是愁鄉(xiāng),不僅是傳統(tǒng)鄉(xiāng)村民居的保護,根本是鄉(xiāng)村生活和鄉(xiāng)村文化。這樣的鄉(xiāng)我們還有多少呢?
簡單梳理一下,已經經歷了五次破壞。第一次破壞是歷來的戰(zhàn)爭,尤其是農民起義,有一個特點,仇視文化,所以凡是農民起義一律毀文化,對文化不了解,就輕視文化,甚至仇視文化,這不止是在朝和在野的區(qū)別,實際上是兩種文化的沖突。第二次是土改,消滅了鄉(xiāng)紳,之后是人民公社運動,挖掉了鄉(xiāng)土的根。第三次文化革命,泯滅了鄉(xiāng)魂,即使是這樣的破壞,就建筑而言破壞的還是表皮不是根本。第四次,根本性的破壞是工業(yè)化,這是世界性的現象。最后一次破壞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雖然這個事中央提了五句話20個字,說得很完整。但是政策一實行,老房子統(tǒng)統(tǒng)拆掉,新房子一排一排蓋起來。這五次破壞下來,剩下的還有多少?但是我們現在面臨著最后一次破壞,就是狂飆猛進的城鎮(zhèn)化浪潮。城鎮(zhèn)化的浪潮一搞,我們又是政府主導,什么都是一把手說了算,最后有可能把殘存的這點皮毛掃蕩一空。
作為產品的價值。從歷史的價值來說是觀光,從文化的價值來說是體驗,從精神價值來說是家園。作為一種旅游產品,最終是追求家園。家和園是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概念,但現代社會我們只能有家不可能有園。工業(yè)化發(fā)展,城市化膨脹,在城市里能有一個房子蝸居就不錯了,哪還可能追求園?但是家園的夢想始終是我們的夢想,所以家園我們到哪里去找呢?古村。在這里我們能夠體驗家園,能夠實現家園的夢想,只不過區(qū)別在于在家門口是不可能了,我們是用大園替代小家,用質量來彌補距離。要追求家園,一定距離遠一些,但是品質要高。
作為衍生的價值。首先是環(huán)境價值,古村保護一定要有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如果只是保留一片老街區(qū),其他的不行,就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里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價值不光是自然生態(tài),也包括人文生態(tài)。二是山水價值,是一種擴展。因為這些地方一般來說還能夠留下一點好山水,留下一片好文化,這樣就形成了擴展,不止是體驗古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體驗自然。三是農副產品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就地取材,就地取才,就地市場、就地升值,這種提高對當地老百姓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利益格局。
作為實體的價值。一是從資產價值來說,這些地方資產價值老舊,沒法評估。但是不評估怎么招商引資。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不是資產評估,而是文化價值和感受價值的評估。二是土地價值轉化。這些地方只要得以利用,我盡量不用“開發(fā)”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太強暴了,應該強化利用,少談開發(fā)。只要得以利用,尤其是得以深化利用,土地價值一定轉換。三是產業(yè)基礎得到提升。也就是在古村發(fā)展過程當中,一定要研究怎么形成產品,怎么培育產業(yè),這樣才能把事做到位。
作為市場的價值。首先,區(qū)位的價值在變化。在農業(yè)社會時期,古村區(qū)位價值都好,要不然不會形成這樣的格局,但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區(qū)位價值大幅度下降?,F在隨著交通的改善,區(qū)位價值又在提升,這就是變化的過程,從高到低又到高。二是判斷市場價值,真正的價值在于聚集,所以這里邊如果形不成聚集的格局,只是說好,市場價值還是體現不出來。歷史的聚集是一回事,現在要培育新的聚集方式。三是品牌價值,基本上是永恒的。一個地方品牌如果形成,基本上就永恒了。但新的東西只要起來了,照樣可以形成。
第五,長遠的價值。一是資源可持續(xù),絕不是說一堆老房子擺在這里,注意維護,就是可持續(xù)了,包括生活狀況的可持續(xù),文化感受的可持續(xù)。二是環(huán)境可優(yōu)化,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絕對不動,絕對不動也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動的方向是環(huán)境越來越優(yōu)化。三是市場的擴充,擴充是兩個方面:一是量的擴充,每年來的人都多;二是質的擴充,內涵越來越深。我不認為來的人越多越好,往往來的人多就毀了,至少大家覺得這個事很頭疼。但是質的深化讓人停留更長的時間,這就值得研究。
——關于爭議
這些年,古村落得到了重視,普遍開發(fā),也見到了效益,其中一部分形成了品牌。事實證明,旅游利用是最好的保護手段。但很多專家批評旅游,說搞旅游一定是破壞,這些觀點違背了常識。第一,追求利益錯了嗎?大家都可以追求利益,只有住在古村里的人不能追求利益,這不是荒唐嗎?往往是部門利益,專家形式。有的時候專家論證根本不是專家論證,而是部門利益的代表。所以很多專家就是先入為主,移花接木。實際上,旅游和環(huán)境是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恰恰因為追求利益,所以對環(huán)境和文化要看重,因為旅游賣的就是環(huán)境、賣的就是文化,能把賣的東西破壞了再拿出來賣嗎?恰恰是因為旅游開發(fā)商包括當地的老百姓追求利益,所以才看重環(huán)境和文化。旅游發(fā)展到今年36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非閉著眼不看。
這里面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注意文化歧視,這里邊有文化歧視,只是單純強調保護,沒有考慮到這也是文化歧視。實際這種文化歧視很多地方都存在,只不過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第二個是注重消費權利。既有旅游者的消費權利,又有當地老百姓的權利。所以在這方面,少開發(fā),多利用,強保護,但是統(tǒng)一到發(fā)展上。專家有這樣的文化覺悟,憑什么要求老百姓有這樣的文化覺悟?對老百姓,就是做這個事對你有好處你就干。所以,地方政府應該產生一個引導機制,比如說這個古村里面老百姓在蓋新房子,趕快修兩個老房子,修完了之后就把旅游者往老房子里帶,大家一看老房子修好了有效益,新房子就不修了,按你的路去走了,這就是引導機制。所以旅游工作的責任就是把機制做好,保護傳統(tǒng)遺產,創(chuàng)造新的遺產。我們不能拘泥于專家的眼光,局限于專業(yè)的領域,要用無形開發(fā)有形,用有形承載無形。
——主要問題
第一,保留不完整。古村普遍如此,有些只有文化遺存。
第二,保護不到位。尤其是下一步的發(fā)展,為什么擔心城鎮(zhèn)化浪潮,因為現在的主流意識還是這么一堆破房子留著干什么,拆。新農村建完了要建新城鎮(zhèn),就是這套東西。
第三,模式不成熟。到底什么樣的模式好,或者什么樣的模式最對應,這里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也沒有必要追求統(tǒng)一模式,但必有一款適合你。
第四,競爭同質化。這些年有大的進步,原來就是博物館模式。這十年以來,大家知道博物館的模式不靈了,開始逐步調整。但是總體來說,競爭同質化是很普遍的。好好保護就是強化特色。
第五,聯(lián)動效應差。按理來說,一個古村應該拉動周圍,但是往往就自己說自己,這顯然是不足的。把產品做成精品,外面自然而然拉動。所以不僅是規(guī)模的拉動,效益的拉動,也是品質拉動。
從旅游角度來看,也有問題,具體表現是第一是產品同質化,古建筑,也不管是不是古,反正得把它弄出來。加上仿古生活,商品銷售?;旧暇褪沁@三套。能做仿古生活還算不錯。第二,經營單一化。單一主題、單一觀光、單一門票。第三是文化的低俗化,一少依據,很多文化依據很少。二多模仿,三是惡俗表現。有一次到周莊去,居然看見山西的威風鑼鼓,很多地方也是這樣,覺得這個事成功就把直接移植過來。最后形成市場惡性化。沒有別的競爭,你降價我也降價,一堆老百姓、一堆孩子對旅游者圍追堵截。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存在,這就需要關注。
——關于保護
第一,保護的內容是什么?物質空間、非物質文化和傳統(tǒng)生活?,F在來看,物質空間的保留還容易一點,非物質文化按照現在這一套制度和操作方式,認定傳承人,帶徒弟之類的也還有保護的余地,但傳統(tǒng)生活是最難保護的。所以有的地方就說的很清楚,古村里面一定要有老百姓生活,一定要有老人和孩子,否則叫什么古村。這是人的一種本能,這是人的文化追求。為什么呢?差異化越大吸引力越強。
第二就是保護機制,官、產、學、民四位一體,各負其責?,F在是“官”經常越位,總覺得想到了都能操作下來,積極性還很高?!爱a”總想在里面多利用一點,多利用點不是壞事,但是有一個核心概念就是新老分離。黃山的宏村,就是完整保留,一個公司進去了,提出來不能光這么干,政府給他一塊地,搞了別墅、度假酒店,可以,但是一定要新老分離,分離到肉眼看不見的距離,才叫新老分離。三是“學”。說起來很復雜,因為有無數的專家,每個專家都有不同的角度,所以要聽專家的就要聽聽自己的感覺,你不說我還明白,你一越說我越亂。四是“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原住民的利益,這個事一定辦不好,能不能辦成?能辦成,但是一定辦不好,所以要各盡其責。
第三要形成動力體系,因窮而留,因留而起,因起而保,因保而富。利益共同體,利益生長群。這里面不避諱利益,因為躲不開,不如迎頭而上,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第四是保護技術的問題。這里邊有高新技術、有傳統(tǒng)技術、有適用技術。傳統(tǒng)技術是古建的修復,但是當地老百姓也需要提高生活品質,所以需要新技術,雨水采集充當中水利用,環(huán)保保溫材料,減少熱能污染,地源熱泵。
這兩年,產生了一種新的模式,恢復鄉(xiāng)村傳統(tǒng)風貌,貴州遵義大面積推進,提出學在農家,美在農家,縣在農家,富在農家,改水改灶改廁,政府補貼,農家積極性很高,使遵義鄉(xiāng)村如同歐洲,又有特色。
——利用要點
第一,強化功能性。一定要從單一功能到復合功能。古色古香,古色是觀感,古香是體驗,加在一起才行,這就意味著復合型的功能。比如說山西的大院,現在保留完整的大院有60多個,都和喬家大院一樣,都是博物館嗎?有誰看?
第二,突出主題性。既然有文化主題,就要形成主題文化。文化主題是歷史上的資源,研究構造什么樣的文化主題,主題文化是結合現在的市場,研究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主題文化,是兩層意思。
第三,追求異質性。比如說江蘇三大古鎮(zhèn),商氣周莊,文脈甪直,智慧同里。浙江三大古鎮(zhèn)可以分工,悠遠烏鎮(zhèn),生活西塘,財富南潯。能不能用一個主題詞把特色突出,這種異質性的追求恐怕是下一步的最大的挑戰(zhàn)。
第四,著眼長期性。這些項目,往往是長錢投資長遠回報。原來這些項目找投資商困難,現在不同了,短平快的事越來越少了,但是長錢投資長遠回報對投資者來說,永遠不是一個好模式。怎么把長錢和短錢聯(lián)系在一起,把慢錢和快錢聯(lián)系在一起,把冷錢和熱錢聯(lián)系在一起,就看資本怎么運作。所以說下來叫劍膽琴心。劍膽是什么?有這個魄力,琴心是有這個追求。有魄力來做這個事情,又有追求一種文化追求,追求長遠。
第五,形成復合型。有綜合性的資源,要形成鏈條式的發(fā)展,需求鏈、產品鏈、服務鏈,利益鏈,價值鏈,延長產業(yè)鏈、擴大產業(yè)面、形成產業(yè)群。做得好的基本上就是形成了群體,滿足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就堅固了,而且就培育了自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制。(本文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