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老子
歷史記載,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xué)說經(jīng)世濟民,開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被關(guān)令尹喜挽留著書,寫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關(guān)于老子此后的行蹤,一種說法是老子點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路西行至銩稿(今陜西省周至縣)。老子觀銩碥依山傍水、峰巒起伏,風(fēng)景異常優(yōu)美,遂在此駐足,并結(jié)草為樓修行說經(jīng),遺址即今存的樓觀臺。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樓觀臺8公里的西樓觀,故有學(xué)者將此地定為道教的發(fā)源地。另一種說法是老子出關(guān)后騎著大青牛繼續(xù)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無。第三種說法認(rèn)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東歸?!肚f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從周王朝離職后便“歸居”了。老子的故鄉(xiāng),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故稱“東歸”。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來看,只有老子退隱后東歸的說法有文獻(xiàn)根據(jù)。
西施
關(guān)于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其下落傳聞很多。
第一種說法:隨范蠡歸隱于五湖。西施和范蠡本來是情侶,后來西施為了救國,兩人只能為國犧牲自己的愛情。待到西施功成歸國后,范蠡認(rèn)為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安樂,再待下去會有危險,建議西施隨他一起逃走,歸隱江湖,不知所終。唐朝的《吳地記》轉(zhuǎn)引東漢《越絕書》這樣記載:“吳之后,西施復(fù)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p>
第二種說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滅吳之后,勾踐不想讓自己心愛的女人落到范蠡的手中,于是下令將西施和范蠡沉江。
此外,還有西施不慎落水而卒的說法。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以此為依據(jù),有人認(rèn)為吳國滅亡后西施回到故鄉(xiāng),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
建文帝
燕王朱棣攻人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種說法認(rèn)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jù)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錄,當(dāng)燕王軍隊開進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沒了蹤影,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不知所終。正史記載建文帝死于宮中的大火中。成為明成祖的朱棣后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jiān)在火后余燼中多次查找,找到了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朱棣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zāi)固幱诤翁?,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
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fā)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
順治帝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清官突然傳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清入關(guān)第一位皇帝,年僅24歲的順治,竟然于當(dāng)日“子刻崩于養(yǎng)心殿”。3天后,不到8歲的康熙繼承父位。然而,此后不久民間就開始盛傳順治皇帝因愛妃去世而去五臺山出家。一件驚天“順治謎案”由此而生。
后來又盛傳孝莊皇祖母帶領(lǐng)孫兒康熙千里迢迢去五臺山“禮佛”是“勸順治回宮”;河南白云寺民間廣泛流傳康熙三次滿朝鑾駕,金瓜鉞斧欽訪該寺是“尋父”。白云寺附近村民保存有一幅坐龍椅穿朝靴,法號“醒遲”的老和尚彩色畫像,而“醒遲”正是順治出家的法號。
關(guān)于順治皇帝死亡有三種說法:其一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順治皇帝愛美人不愛江山”,他出家五臺山,最后老死在五臺山。其二是史學(xué)家比較傾心的觀點,即順治皇帝實際上是死于天花。其三是最近才剛剛提出來的,10年前有媒體爆料說,順治皇帝是被鄭成功的軍隊炮擊而亡,就是說順治皇帝成了鄭成功的炮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