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724200 陜西省 漢中市勉縣中醫(yī)醫(yī)院
?
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
陳志宏
724200陜西省 漢中市勉縣中醫(yī)醫(yī)院
目的觀察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如氧療、呼吸功能鍛煉等改善患者,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基礎上在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結論 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可有效提高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
慢阻肺緩解期;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療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較為常見,一般采用抗感染、擴張支氣管等措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但不能阻止病情出現(xiàn)進展性發(fā)展及反復發(fā)展[1]。COPD緩解期的致殘和致死風險仍然較大。因此慢阻肺緩解期患者的治療目標是延緩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進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對緩解期COPD患者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予以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進行治療,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疾病診斷標準,病情均得到控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8~69歲,平均(53.6±3.9)歲,病程1~6年,平均(2.1±0.5)年;觀察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39~69歲,平均(54.1±3.9)歲,病程1~5年,平均(2.0±0.6)年。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如氧療、呼吸功能鍛煉等改善患者,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基礎上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50μg/500μg),2次/d,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3 療效判定 顯效:COPD臨床癥狀消失,F(xiàn)EV1提高>20%;有效:臨床癥狀好轉,F(xiàn)EV1提高10%-2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F(xiàn)EV1提高<10%,甚至因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后臨床療效比較
COPD的發(fā)病機制普遍認為與氧化與抗氧化失衡,蛋白酶與抗蛋白酶失衡,炎性機制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對細胞內腺苷酸環(huán)化酶有激活作用,達到擴增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3],對于呼吸道黏膜保護、炎癥細胞的聚集和黏附、以及炎癥介質釋放方面的作用,均能減緩感染的惡化[4]。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的這些臨床特性和作用,對于緩解期慢阻肺患者綜合改善病情,延緩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在臨床應用效果明顯,但由于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病情,很多患者存在治療依從性差的缺點。本文采用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干粉吸入治療緩解期慢阻肺疾病患者6個月,結果顯示,較之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而言,其臨床療效得到較大的提升(P<0.05)。說明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對緩解期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對其病情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綜上所述,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對提高緩解期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延緩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楊曉俊.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吸入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663.
[2]史冬瑤,孫力軍.聯(lián)合應用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59-160.
[3]鄧嘉寧,莫誠航,梁勇彪,等.小劑量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及紅霉素聯(lián)合治療對COPD緩解期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3,(3):98.
[4]何會,李荊萍.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4):468-46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57
2095—9559(2016)05—2530—01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