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蘇揚州楊吳李娀墓的考古發(fā)掘及出土墓志研究
——兼及徐鉉撰《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

2016-11-16 05:57:40薛炳宏
東南文化 2016年3期
關鍵詞:陶公徐鉉刺史

劉 剛 池 軍 薛炳宏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蘇 揚州 225000)

江蘇揚州楊吳李娀墓的考古發(fā)掘及出土墓志研究
——兼及徐鉉撰《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

劉 剛 池 軍 薛炳宏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蘇 揚州 225000)

2013年12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市城北鄉(xiāng)三星村西莊組發(fā)掘了一座小型磚室墓,墓葬規(guī)模較小,且早期盜擾嚴重,隨葬品較少。出土“吳故隴西李氏墓志銘”一合,墓主為楊吳時期的李娀,夫君為歷經(jīng)楊吳、南唐的陶敬宣?!缎祢T省集》卷十五的陶敬宣墓志《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為南唐徐鉉所撰。對李娀墓志及陶敬宣墓志銘的研究,可以復原陶敬宣、李娀夫婦的生平及其家族世系,豐富唐末五代尤其是楊吳、南唐的歷史內涵。

楊吳 南唐墓志 李娀 陶敬宣

2013年12月,江蘇省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市三星路道路改造工程中搶救性發(fā)掘了一座小型磚室墓,編號2013YSXM18。三星路改建工程地處唐子城東側、羅城東北側,道路北起江平東路,南至上方寺路,全長1666米。墓葬位于現(xiàn)城北鄉(xiāng)三星村西莊組境內(圖一)?,F(xiàn)將清理簡報和主要收獲報告如下。

一 墓葬形制

墓葬為磚結構單室墓,平面呈船形,墓向57°。磚室構筑在梯形的土坑內,無墓道。墓葬坑口長3.85、寬1.85米,墓底距地表約4.0米。墓葬早年被盜擾,墓頂不存,從發(fā)掘情況判斷,應為疊澀頂。磚室長3.75米,西寬1.34、東寬1.4、中間寬1.55米(圖二)。磚筑墓壁略呈弧形,厚0.3、殘高0.75米,砌法為兩順一丁或三順一丁。四壁各有三個壁龕,壁龕高0.45、寬0.14~0.18、進深0.12米,龕內放置十二生肖木俑。墓底單磚平鋪成人字紋樣。墓葬用磚尺寸基本為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素面長方形磚尺寸(長×寬-高)略有差異,大致有29×15.6-3.1 31×15.6-3.0厘米兩種規(guī)格。墓室內放置木棺1具,僅存桫木質棺底板,長2.32、寬0.55~0.64、厚0.12米。棺前置石質墓志一合。

圖一// 李娀墓位置示意圖

圖二// 李娀墓葬平面圖

二 出土遺物

該墓出土木俑、銅錢、銅鏡、鎏金銀釵、銀鑷子耳挖、銀盒、墓志等總共18件遺物。

1.木俑

12件。大部分保存較為完整,分別出土于12個壁龕內。底部原有細鐵銷固定在方形木座上,出土時鐵銷都已銹蝕。木俑有白色膩子狀物,上敷涂有彩繪痕跡。

圖三// 銅鏡(M18:11)拓片

生肖俑 11件。扁片狀,厚約2.4厘米,皆頭戴幞頭,足蹬云頭履,著V領長袍。懷中抱一動物,動物形象雕刻簡單,大多模糊不清。M18:1,龍俑,殘高35.5、寬7.0厘米(彩插一:1);M18:2,動物形象無法識別,高35.8、寬7.4厘米,有方形木座(長× 寬-厚,下同)10.3×7-0.4厘米(彩插一:2);M18:3,蛇俑,高35.8、寬7.4厘米,有方形木座13×4.5-0.4厘米(彩插一:3);M18:4,動物形象無法識別,高35.2、寬7.2厘米,有方形木座10.8×4.4-0.5厘米(彩插一:4);M18:5,動物形象無法識別,高36.6、寬6.6厘米,有方形木座10.5×7-0.4厘米(彩插一:5);M18:6,狗(?)俑,高36、寬7厘米(彩插一:6);M18:7,動物形象無法識別,高36、寬7.4厘米,有方形木座10.3×7.5-0.4(彩插二:1);M18:8,兔(?)俑,高36.2、寬7厘米(彩插二:2);M18:9,牛俑,高35.8、寬7.4厘米,有方形木座10.3×8-0.5厘米(彩插二:3);M18:16,動物形象無法識別,殘高29.5、寬7.4厘米(彩插二:4);M18:17,動物形象無法識別,高35.1,寬7厘米(彩插二:5)。

文官俑 1件。M18:10,頭部殘缺,著圓領長袍,束腰,雙手舉于胸前。殘高26.2、寬5.6厘米(彩插二:6)。

2.金屬器

銅鏡 1件。M18:11,圓形,拱鈕。鈕周圍均勻分布四字,按逆時針順序為“千秋萬歲”,“秋”字上部殘缺大半。直徑9.8、緣寬0.7、厚0.2厘米(圖三)。

鎏金銀簪 1件。M18:12,長13.8厘米。

銀鑷子耳挖 1件。M18:13,通長11.8、寬1.3厘米(圖四)。

圖四// 出土銀鑷子耳挖(M18:13)

圖五// 出土銀盒(M18:18)

銀盒 1件。M18:18,子母口,盒口、盒底皆呈橢圓形。圈足,內為圜底。盒蓋缺。盒底長3.2、寬1.7厘米,盒口長3.8、寬3.0、高1.7厘米(圖五)。

3.錢幣

共9枚。M18:14,開元通寶,銹蝕較嚴重。直徑2.4、穿徑0.6厘米。

4.石質文物

墓志 1合。M18:15,青石質。由志蓋和志石組成。志蓋橫61、縱62、厚11.5厘米,盝頂橫43.5、縱42厘米。中心有方格界,篆書陰刻3行9字“吳故隴/西李氏/墓志銘”,四周由內向外分別陰刻八卦圖、十二生肖圖及星宿圖,四殺陰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圖六)。志石橫62、縱61、厚12厘米,正面楷書陰刻志文,側面陰刻牡丹紋。志文34行,滿行45字,計1217字(圖七)。

李娀墓志保存狀態(tài)較好,文字清晰,現(xiàn)錄文如下(“」”表示行末,部分異體字已改為通行字體)。

志蓋:

吳故隴西李氏墓志銘

志石:

大吳尋陽陶公故夫人隴西李氏墓志銘 并序

知左右軍簡詞將仕郎守秘書省校書郎郭松撰書

圖六// 志蓋拓片

圖七// 志石拓片

大和甲午歲建酉月二十有五日,朝散大卿檢校尚書右仆射守大理卿通判左右軍公事柱國賜紫金魚袋陶敬宣」夫人,隴西李氏寢疾,終于都城私第,享年二十有九,以是歲冬十月戊辰朔十八日乙酉葬于江都縣界長樂里,禮也?!狗蛉酥M娀,字惠容,其先涼武昭王玄成之后也。姓分苦縣,道濟群生。有子有孫,允文允武,世享榮祿,門益蕃昌?!乖嬷M思勍,唐涿州刺史。祖諱仲方,唐潞州大都督府右司馬檢校兵部尚書。考諱承嗣,皇淮南節(jié)度」副使特進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楚州諸軍事守楚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兼御史大憲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雁門節(jié)度使。母沛國朱氏,累封本郡太君。皇考太尉韜略縱橫,胸襟豁達,弱冠屬唐」之季年,以豪俠之氣、詞辨之用應命于晉王(時鎮(zhèn)太原后復稱唐),累遷至領將。兩以戎機,入奏都下,召對便殿,詞旨詳明?!官易诩阎呋厥诜谥荽淌?,再除洺州刺史。值青齊作亂,渝晉之盟,遂統(tǒng)雄師出討逋孽,簉兗鄆之地,擁步騎萬余。號令霜明,攻必克俊。時」太祖武皇帝龍興淝水,奄有江淮,威詟鄰封,聲振天下,響風」慕義者不可稱紀。公洞識時數(shù),推誠于多事之秋,遂引戎旃,咸歸太祖。太祖以英特」見遇,置之初筵,每贊奇謀,決勝千里。迨武皇晏駕、烈宗紹立時,有臣逆弒主虐人。及」齊王奮發(fā)大忠,誅平兇黨,參厥籌畫,公惟冠焉。爾后事機多賴英斷,旋除楚州刺」史,獎茂績也。到郡撫惸獨,遏豪強,草偃德風,民歌善政。適蘇疲俗,遽染沉痾?!怪心觌m謝于明時,慶冑皆登于朝貴。今朝散大卿檢校尚書右仆射守鴻臚卿柱國賜紫金魚」袋匡祚,朝散大卿行尚書水部郎中云騎尉賜紫金魚袋匡祐,皆夫人之兄也。將仕郎試大」理評事賜緋魚袋匡禪,即夫人之弟也。荀龍賈虎,一酪一蘇,能克紹于良弓,盡升榮于顯位?!狗蛉思凑莆渲苋?,幼遵師傅,長實貞莊,法內則之言,有關雎之德,賢和允著,仁孝」外彰,既備女功,旁資惠性。音律得文姬之妙,篇章齊道韞之才。佳配是求,高門斯得,笄年」歸于陶公。公乃故淮南行軍司馬武昌軍節(jié)度使知歙州團練觀察處置等使」事特進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贈太師封楚國公謚惠公即太師之」弟四子也。太師在太祖取威之際,領貔虎之師、副心膂之用,戰(zhàn)無不捷,圖」必有成,爰立大勛,尋遷巨鎮(zhèn)。屬郡黎元樂其化,連營士卒懷其恩。慶溢閨門,是生秀茂?!乖虑錇槿艘?,閱禮樂,敦詩書,厚德冠于品流,文翰垂于簡牘。不以勛貴傲物,不以才智驕人。」顯陟清途,兼?zhèn)y二廣,剖判無滯,聲稱日新,益振家風,大美時論?!狗蛉穗紡暮蠋?,頗葉宜家蠲潔,蘋蘩雍睦,伯仲恒守,如賓之敬,不虧中饋之儀?!圭I鏘和鳴,灼灼垂訓。有子五人、女二人,皆有才有藝,如圭如璋,騫翥之程,霄漢可致。」夫人適臻多福,矧在妙齡,期須彤管之榮,將駕魚軒之貴。無何疾疹,俄遘纏綿,盡藥石之名,公歷」暄涼而不驗,以致蕣調濃露,蓮拜秋池。月卿傷奉倩之神,愛子泣子皋之血。庭除以之慘沮,親戚以」之悲催。轜車將赴于玄宮,懿美是刊于翠琰。松早緣末職,備熟德門,雖紀遺音,深虞漏略。謹為銘曰:」

李氏之源,其濬且澈。垂及后昆,唯英與哲。仁德無際,功勛不絕。是生淑女,克播貞烈。其一」

爰讬高門,配乎賢德。秦晉疋敵,鸞鳳接翼。宜彼室家,不渝閫閾。女功婦容,流之法則。其二」

能遵詩禮,嚴奉蒸嘗。寒暄靡倦,筐筥斯張。命何夭促,疾遘膏盲。類紅蘭兮息茂,同曉月兮沉光。(其三)」

吳江北涘,蜀嶺東傍。青鳥告吉,白鶴稱祥。寒風蕭瑟,冬日蒼茫。卜玄宮兮在此,期千載兮無央。(其四)」

三 墓志涉及的相關問題

據(jù)志文,墓主為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國李娀,夫君為楊吳國重臣陶雅第四子陶敬宣。《徐騎省集》卷十五所錄徐鉉撰《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1],計844字,志主正是陶敬宣。兩方墓志涉及五代十國時期許多重要的歷史問題,通過對李娀墓志及陶敬宣墓志銘的研究,一方面可復原其家族世系以及個人的生平經(jīng)歷,另一方面對唐末五代尤其是楊吳、南唐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李娀的家世

志稱其祖先為“涼武昭王玄成之后”。《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保?]“玄成”應是“玄盛”之誤。李娀以苦縣為其家族郡望所在苦縣是老子的出生地,今河南省鹿邑縣。墓志所述李娀家族世系從曾祖開始,曾祖思勍,祖仲方父承嗣,母朱氏,兄匡祚、匡祐,弟匡禪(表一)。李承嗣《舊五代史》有傳,記載其父為“佐方”[3],當以墓志為準。弟匡禪,《十國春秋》卷八《李承嗣傳載:“禪,承嗣少子也?!保?]他書皆無載,可補史闕李娀“有子五人、女二人”,但墓志未錄其名諱。據(jù)徐鉉所撰《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載,陶敬宣“嗣子泰州司倉參軍崇鼎、崇諒、崇倫等”[5],陶崇鼎、陶崇諒、陶崇倫概為李娀所生。

據(jù)墓志所載,墓主李娀字惠容,生于唐天祐三年(906年),卒于楊吳大和六年(934年)八月享年二十九歲,為李承嗣第三女,“幼遵師傅,長實貞莊”。李娀“笄年歸于陶公”,即楊吳武義二年(920年)嫁與陶敬宣?!短乒侍┲荽淌诽展怪俱憽罚骸懊髂辏?51年)某月日,葬于江都府縣里,與前夫人合袝焉?!鼻胺蛉藨摼褪抢願?,但目前李娀墓附近尚未發(fā)現(xiàn)陶敬宣墓。

李娀墓志詳細記載了其父李承嗣的人生經(jīng)歷,可與《舊五代史》本傳及《新五代史》、《資治通鑒》等文獻史料相互參照。據(jù)上述史料,知李承嗣為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生于唐咸通七年(866年),卒于楊吳天祐十七年(920年)七月,卒于楚州(今江蘇淮安),年五十五[6],傳葬于茱萸灣[7]。

表一// 李娀家族世系表

李承嗣原為晉王李克用手下大將,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隨李克用入關中鎮(zhèn)壓黃巢起義[8]。此后相繼在上源之難、陳許之戰(zhàn)、朱玫之亂、榆社之戰(zhàn)、洪洞之戰(zhàn)中建立功勛,歷任汾州司馬、榆次鎮(zhèn)將、嵐州刺史、洺州刺史等職,為李克用所倚重。乾寧二年正月(895年)割據(jù)兗州的朱瑾和割據(jù)鄆州的朱瑄為朱友恭所攻,同年四月李克用遣史儼、李承嗣以萬騎馳援兗、鄆,朱友恭退歸汴梁[9]。同年十二月,梁人再次急攻兗、鄆,李克用復遣大將史儼、李承嗣將數(shù)千騎假道魏博救援兩鎮(zhèn)。因魏博節(jié)度使羅弘信背信棄盟,李承嗣所率人馬遂同河東隔絕[10],此事成為李承嗣人生道路的分水嶺。乾寧四年(897年)兗州、鄆州相繼失守,朱瑄被殺,李承嗣與朱瑾、史儼投奔淮南楊行密,被任命為淮南行軍副使[11]。同年九月,梁主朱全忠遣大將龐師古、葛從周攻淮南,李承嗣向楊行密獻策,與朱瑾一起取得清口大捷[12]。自此一役,朱全忠再無能力南下攻打楊吳。這場戰(zhàn)役對楊吳此后保持相對安定的局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承嗣歷經(jīng)楊行密、楊渥、楊隆演三位君主,在唐莊宗柏鄉(xiāng)之捷(912年)后出任楚州刺史,墓志云其“到郡撫惸獨,遏豪強,草偃德風,民歌善政”,天佑十七年(920年)卒于任上。

2.李娀夫君陶敬宣的家世

傳世的徐鉉所作《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以下簡稱《陶公墓志銘》)記載了李娀夫君陶敬宣的家族世系,據(jù)此可知:陶敬宣高祖陶復,唐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曾祖陶琳,建州錄事參軍;祖陶晟,青州博昌縣令;父陶雅,武昌軍節(jié)度使,贈太師,楚惠公;敬宣嗣子有泰州司倉參軍崇鼎及崇諒、崇倫等[13](表二)。

陶雅,宋人路振所撰《九國志》中有傳?!顿Y治通鑒》卷二六七載陶雅有一子名陶敬昭[14],曾參與了楊吳對撫州刺史危全諷的象牙潭之戰(zhàn)[15]?!妒畤呵铩肪戆恕吨扈獋鳌份d朱瑾妻陶氏為尋陽公陶雅之女[16],《九國志》、《新五代史》皆作陶氏[17]?!杜f五代史》作桃氏[18],《五國故事》作姚氏[19]。“桃”為“陶”之音誤,“姚”又為“桃”字形誤。陶復、陶琳、陶晟及陶敬宣諸子史書無載,徐鉉所作《陶公墓志銘》可補闕。

表二// 陶敬宣家族世系表

《陶公墓志銘》稱陶敬宣“其先尋陽人也”。尋陽為陶氏家族郡望,相當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志中用了四個歷史人物闡述了陶氏家族的歷史偉業(yè),即漢高祖功臣陶舍之子開封侯陶青[20]、東晉名將長沙公陶侃、晉宋之際田園詩人陶淵明、蕭梁“山中宰相”陶弘景,顯示出魏晉以來夸伐門第的習俗在唐末五代尚普遍存在。

據(jù)《陶公墓志銘》,陶敬宣字文褒,生于唐光化二年(899年),卒于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春秋五十有二,賜謚曰“順”。陶敬宣的仕宦歷經(jīng)楊吳、南唐兩朝。楊吳時起家太子校書,先后任府長史、都官郎中、大理少卿、江都少尹、判左右軍事,入南唐后任工部尚書、棣州刺史、海陵郡守。陸游《南唐書》卷一《烈祖本記》載,昇元元年(937年)十一月“己未,升東都海陵縣為泰州,割鹽城、泰興、如皋、興化縣屬焉”[21]。故“泰州刺史”即志文所言“海陵郡守”。關于陶敬宣任泰州刺史的時間,同為徐鉉撰述的《大唐故中散大夫檢校司徒使持節(jié)泰州諸軍事兼泰州刺史御史大夫洛陽縣開國子賈宣公墓志銘》稱志主泰州刺史賈潭卒于保大六年(948年)九月[22],則陶敬宣為泰州刺史當在賈潭之后。

李娀墓志和《陶公墓志銘》詳細記載了陶敬宣之父楊吳重臣陶雅的仕宦情況,可與《九國志》本傳、《資治通鑒》等文獻資料相互參照。據(jù)《九國志》本傳,陶雅字國華,合肥人,生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卒于楊吳天祐十年(913年),謚惠公[23]。由《陶公墓志銘》推算陶雅卒于912年。陶雅為楊行密大將,且與其同鄉(xiāng),歷經(jīng)楊行密、楊渥、楊隆演三代君主。景福二年(893年),陶雅出任歙州刺史[24],有惠政,寬厚得民,善于用兵,與墓志記載相符。

《陶公墓志銘》撰者徐鉉,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曾任楊吳校書郎等職[25]。徐鉉父延休[26],與陶雅曾同仕楊吳。陸游《南唐書》卷二《徐鍇傳》載:“吳(烈祖)取江西(906年),得延休,仕至光祿卿,江都少尹,卒?!保?7]陶敬宣與徐鉉亦曾同仕楊吳,《陶公墓志銘》曰:“鉉昔在朝行,實惟舊好?!逼洹顿浱帐咕罄妗芳醋饔谄滟H官泰州期間[28],“今從左宦,仰繄東道”。《宋史》卷四四一《徐鉉傳》載:“時有得軍中書檄者,鉉及弟鍇評其援引不當。檄乃湯悅所作,悅與齊丘誣鉉、鍇泄機事,鉉坐貶泰州司戶掾。”[29]胡克順所撰《徐公行狀》稱徐鉉“后睹受命草詔者無所經(jīng)據(jù),不根事實,繇是駁議,忤旨,左遷泰州幕職”,在泰州謫居三年[30]。據(jù)金傳道的考證,徐鉉被貶泰州當在保大七年(949年)[31],故陶敬宣卒時,徐鉉正貶官泰州。作為故舊,徐鉉在陶敬宣死后不僅為其撰寫了墓志銘,而且還作《陶使君挽歌二首》加以悼念[32]。

3.墓志所見楊吳政權內部的權力爭奪

據(jù)史料記載,唐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后,其長子楊渥繼立。天祐四年(907年),權臣張顥、徐溫發(fā)動兵變,控制軍政,楊渥大權盡失。天祐五年(908年),張顥與徐溫派人將楊渥殺死,隨即徐溫襲殺張顥,最終由張顥承擔了弒君之罪[33]。李娀墓志所言“迨武皇晏駕、烈宗紹立時,有臣逆弒主虐人。及齊王奮發(fā)大忠,誅平兇黨,參厥籌畫,公惟冠焉”,指的正是此事。李承嗣、陶雅在楊行密死后卷入楊吳與徐溫、張顥等人的權力斗爭之中,時“行軍副使李承嗣與張顥善”[34],徐溫希望在與張顥的權力斗爭中獲得李承嗣的支持。據(jù)《資治通鑒》卷二六六載:“時副使李承嗣參預軍府之政,可求又說承嗣曰:‘顥兇威如此,今出徐于外,意不徒然,恐亦非公之利。’承嗣深然之?!保?5]可見李承嗣接受了徐溫的勸誘。

徐溫殺張顥后獨攬楊吳大權,當時同為楊行密舊臣的李遇對徐溫秉政不瞞,后為溫所害。《資治通鑒》卷二六八載:“陶雅聞李遇敗,亦懼,與(劉)威偕詣廣陵,(徐)溫待之甚恭,如事武忠王之禮,優(yōu)加官爵,雅等悅服,由是人皆重溫?!瓬嘏c威、雅帥將吏請于李儼,承制加嗣吳王隆演太師、吳王,以溫領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軍司馬如故。溫遣威、雅還鎮(zhèn)?!保?6]

李承嗣、陶雅轉向支持徐溫,是當時復雜的權力斗爭中保全自我的唯一方式。兩大家族得以善終,與徐溫秉政時期兩家的政治立場密切相關,李承嗣、陶雅作為楊行密的舊臣,仍然得到了徐溫的重用。陶敬宣在楊吳時期即得到徐溫養(yǎng)子徐知誥(即南唐烈祖李昪)的重用,奏請為判左右軍事,南唐立國后,烈祖李昪以陶敬宣為工部尚書。李娀墓志與《陶公墓志銘》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五代十國時期武人政治的特點,徐溫逐步剪除楊氏舊將勢力,為南唐取代楊吳鋪平了道路。

四 結語

此墓磚筑墓壁略弧,墓壁設置壁龕,此種做法可追溯到初唐揚州曹莊2號墓(蕭皇后墓)[37]與揚州邗江蔡莊五代墓(尋陽長公主墓)類似(出土十二生肖俑亦基本相同)[38];在結構上與揚州三星村夏莊楊吳錢匡道墓更是如出一轍[39],是唐末五代揚州乃至南方地區(qū)十分常見而又極具時代特色的墓葬形制。

李娀墓志的發(fā)現(xiàn)以及傳世的《陶公墓志銘》為楊吳南唐時期李氏家族、陶氏家族世系的考察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補了史籍記載的不足。墓志內容也反應出了唐末五代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君臣背德相殘的特殊社會政治現(xiàn)象。楊吳政權和南唐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使江淮地區(qū)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李承嗣、陶雅、陶敬宣等人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亦為此后的北宋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把李氏家族、陶氏家族放入唐末五代整個歷史變革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對當時社會政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附記:本文的寫作得到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老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程少軒兄的幫助和指導,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的余國江師弟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致謝?。?/p>

[1][5][13][22]宋·徐鉉撰:《徐騎省集》卷一五,商務印書館民國年間,第148-150、149-150、148-150、147-148頁。

[2]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八七《李玄盛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2257頁。

[3][6][8][10]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五五《李承嗣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742、742、742、743頁。

[4][7]清·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八《李承嗣傳》,中華書局1983年,第121頁。

[9]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一《太祖本紀》,中華書局1976年,第15-16頁。

[11]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五五《李承嗣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743頁?;茨闲熊姼笔鼓恕妒畤呵锞戆恕独畛兴脗鳌匪涊d。

[12]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五五《李承嗣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743頁;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一八八《楊行密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5456頁。

[14]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二六七后梁太祖開平三年(909)“七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第8835頁。

[15]清·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八《陶雅傳》,中華書局1983年,第91頁。

[16]清·吳任臣撰:《十國春秋》卷八《朱瑾傳》,中華書局1983年,第120頁。

[17]宋·路振撰:《九國志》卷二《朱瑾傳》,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27頁;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四二《朱瑾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451頁。

[18]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一三《朱瑾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173頁。

[19]宋·佚名:《五國故事》卷上,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464冊,第207頁。

[20]墓志作“開國侯”,《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作“開封侯”。

[21]宋·陸游撰:《南唐書》卷一《烈祖》,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217頁。

[23]宋·路振撰:《九國志》卷一《陶雅傳》,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3-4頁。

[24]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二五九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八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第8567-8568頁。

[25]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四一《徐鉉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3044頁;宋·胡克順撰:《宋故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上柱國東??h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責授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徐公年七十六行狀》,見《徐騎省集》,商務印書館民國年間。

[26]宋·李昉撰:《大宋故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海徐公墓志銘》,見《徐騎省集》,商務印書館1968年。

[27]宋·陸游撰:《南唐書》列傳卷二《徐鍇傳》,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248頁。

[28][32]宋·徐鉉撰:《徐騎省集》卷三,商務印書館民國年間,第20頁。

[29]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四一《徐鉉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3044頁。

[30]宋·胡克順:《宋故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上柱國東??h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責授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徐公年七十六行狀》,見《徐騎省集》,商務印書館民國年間。

[31]金傳道:《徐鉉三次貶官考》,《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33]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一三四《楊行密傳》、《楊渥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1782-1783頁。

[34]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六一《楊隆演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754頁。

[35]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二六六后梁太祖開平二年(908)“五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第8818頁。

[36]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二六八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九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第8762頁。

[37]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蘇揚州市曹莊隋煬帝墓》,《考古》2014年第7期。

[38]揚州博物館:《江蘇邗江蔡莊五代墓清理簡報》,《文物》1980年第8期。

[39]劉剛、薛炳宏:《江蘇揚州出土錢匡道墓志考釋》,《東南文化》2014年第6期。

(責任編輯、校對:王 霞)

The Excavation of Li Song’s Tombin Yangzhou,Jiangsu and the Unearthed Epitaph;Also a Discussion on Tao Jingxuan’s Epitaph Written by XuXuan

LIU Gang CHI Jun XUE Bing-hong
(Y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Relics and Archaeology,Yangzhou,Jiangsu,225000)

In December 2013,Y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onducted an excavation on a small brick tomb at Xizhuang,Sanxing village,Chengbeitownship,Yangzhou.The excavation discovered the“Epitaph of Li of the Wu Kingdom”.The owner was identified as Li Song active in the Yangwu time.Her husband was Tao Jingxuan active in the Yangwu and Southern Tang time,whose epitaph was written by XuXuan and included in Xu’s compiled works.The examination on the two epitaphs helps sort out the lifetime and the family trees of this couple,and enriches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Five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Yangwu and the Southern Tang.

Yangwu;Southern Tang;epitaph;Li Song;Tao Jingxuan

K877.45;K878.8

A

2015-07-07

劉 剛(1984-),男,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漢唐五代考古。

池 軍(1968-),男,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漢唐五代考古。

薛炳宏(1968-),男,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漢唐五代考古。

猜你喜歡
陶公徐鉉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新傳奇(2023年1期)2023-02-08 07:55:06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領導文萃(2022年10期)2022-05-25 00:08:35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宋太祖選才
陶公 等等我
詩潮(2019年12期)2019-12-26 07:34:40
桃花源菊圃
秋雨盈窗
文學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宋太祖選才
科教新報(2018年20期)2018-10-21 21:43:47
宋太祖選才
伊吾县| 肥乡县| 泾阳县| 蓝田县| 临澧县| 木兰县| 岑巩县| 芜湖市| 铜川市| 称多县| 澳门| 蓬莱市| 西充县| 称多县| 图片| 康保县| 西青区| 卢龙县| 密云县| 娱乐| 遵义县| 广饶县| 土默特右旗| 淮北市| 金秀| 宣汉县| 双鸭山市| 托克托县| 康乐县| 临泉县| 嘉禾县| 怀安县| 镇平县| 东乌| 永胜县| 中西区| 洪泽县| 平和县| 沁源县| 洛川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