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浩杰
端午小記
●許浩杰
說到端午,就會讓人想到龍舟和粽子,就如同中秋的月餅、清明的掃墓、七夕的牛郎和織女……我記憶里的端午,是很小的時候,母親親手包的粽子,然后約上三五玩伴,準(zhǔn)時守在江邊看龍舟,記不清是為了湊熱鬧,還是單純地看龍舟比賽,因為記憶已過于模糊。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沒有回家過端午,看龍舟比賽。錯過的粽子可以補上,錯過的龍舟比賽卻是一年又一年。
今年的端午我如愿回了趟家,母親早在電話里告訴我,端午那天中午有龍舟賽,最近幾年的比賽因為投入的增加,參賽隊伍的增多,辦得一年比一年好。端午那天,天公也算是作美,早上還下著小雨,臨近中午就停了,陰天,微風(fēng),不悶熱。我準(zhǔn)時來到了江邊,視野開闊的位置已經(jīng)被從各地來趕來的人們占領(lǐng)得差不多了,而且人數(shù)還在逐漸增加著。我找到一塊草地,在密集的人群中還有些許的空隙,坐下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姑且只能站立著。旁邊大多是大人帶著小孩,而小孩子的天性好玩,嘴上不能閑著,腳也不能閑著,怎么可能安安分分地呆在那里。所以他們的父母會時不時責(zé)備他們:“別再亂跑了,要是位置被別人占了,怎么看龍舟!”被責(zé)備的小孩老老實實站回去,可是一會兒又跑到別的地方了,好不頑皮。
龍舟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遠處的江面上,此時的龍舟只是豆大的點,看不清龍舟上的人,看不清滑動的槳,看不清翻卷起的浪花。可是岸上人們的熱情卻開始高漲起來,呼喊著、歡笑著、雙手揮舞著,還有人將一串串點燃的鞭炮扔到江面上。龍舟越來越近了,船頭的龍頭,船尾的龍尾,儼然一條行進在江面上的龍,而船上的人則是這條龍前進的動力。龍舟上隊員們整齊劃一的船槳,入水,翻起浪花,出槳,動作一氣呵成,還有那鼓舞士氣的吶喊,散發(fā)著一股舍我其誰的氣勢。每一艘龍舟經(jīng)過,岸上人們都會為他們加油吶喊,恨不得自己就是龍舟上的隊員。
在這偌大的江面上,每艘龍舟劃完三圈才算是完成比賽,所以賽龍舟,比的不是一時的逞能,而是長久的堅持,戰(zhàn)略的運用,以及體力的合理分配。有些剛開始領(lǐng)先的龍舟,后面由于隊員體力不支,一點一點被別人超過去了。而龍舟路線的選擇也很重要,船尾掌舵的人必須清楚水的急緩,何時加快劃槳的頻率,怎么伺機超越旁邊的競爭對手等等,讓自己的隊員們不白白浪費力氣。
群眾的加油助威聲還在此起彼伏著,小孩子也在興奮地叫喊著。誠然,一個端午節(jié),擁有的不僅僅是龍舟和粽子這么簡單的含義,它讓人們自覺地聚在了一起,和朋友、家人,認識的不認識的,坐在一起看龍舟賽,總能扯上幾句話語。不少人都在感嘆,很多節(jié)日的氛圍都淡了。但究竟真的是節(jié)日的氛圍淡了,還是我們長大了,再也找不到那種節(jié)日的感覺,再也嘗不到那些節(jié)日里所特有的味道。可是,那些被大人責(zé)備的小孩子們,在他們的眼里,或許他們自己也有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獨特的看法,他們可能不會去重復(fù)我們小時候的游戲,不會覺得幾毛錢的零食是一種美味,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樂趣所在,并且這么地樂此不疲,存在著,成長著。他們今天所經(jīng)歷的,將是他們明天的回憶,無論今后去到哪里,也會牢記那塊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
一個多小時的龍舟賽很快就過去了,哪只隊伍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獲得了什么獎勵,很快就會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但端午里的龍舟賽,更多的則是讓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守住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作者單位: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