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
為救結(jié)發(fā)妻子,走投無路之下,刻一私章,妻子生命得以延續(xù),自己卻背上罪名。情與法,道德與原則,矛盾重壓之下,該如何抉擇?
道德,是人們處世的最高準則。它涵蓋了道義、自覺和君子應(yīng)當遵守的一切品性。法律是處世的底線,代表了行為低于道德的最低限度。廖丹救妻,因不擇手段而犯法,卻將夫妻一場的人倫道德演繹到極致。道德與法律,看似一高一低各行其道,卻在此處交集并沖突。這一對矛盾,只有合理的制度能夠化解。
黑格爾曾預(yù)言:良好的秩序來自于制度,一個國家的發(fā)達程度,必定有一桿合理制度的標尺。廖丹身為下崗工人,家無余資,面對尿毒癥的妻子,國家的社會保障恐怕也是杯水車薪。若是醫(yī)療保障到了廖丹可以維持生計,延續(xù)妻子生命的程度,就不會有這一場情法矛盾的悲劇糾結(jié)。古有李密困于孝情,著有《陳情表》,圣上讀完后“感其孝義”不僅愉快地答應(yīng)了他,還“賜錢百萬,奴婢數(shù)人”,這自然不會陷于困境,更不會涉及“情與法”的矛盾。但在有千萬個尿毒癥,千萬個廖丹的今天,這對矛盾將隨著制度的完善走向終結(jié)。
反觀廖丹的做法,吾亦未見其明也。觸犯法律,本身也是觸及了道德的底線??陶戮绕?,雖延續(xù)了一條生命,卻傷害了他人的利益,觀之古人,雖有“郭巨埋兒”“大義滅親”的極端例子,卻也不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左右為難。情可貴,然法不容情,若情與法的天平總是向情偏袒,那要法何用?天理何在?這樣的社會若是為情所制,法制廢弛,不必談什么制度,就連最基本的秩序也將不復(fù)存在。
由此觀之,道德與法律,看似在此體現(xiàn)矛盾,實則依然高度統(tǒng)一。若是人們都將道德發(fā)揚光大,那廖丹不必刻章,一聲求助,一句吶喊,便能引來千萬愛心,如此不是皆大歡喜?這樣的社會,人人以道德約束自我,哪會有情法對峙?這對矛盾,自會化為虛無。
情法矛盾,須以法律為前提,后用制度做保障,方可巧妙化解。愿天下人以道德約束自我,自愛互愛,則矛盾自消,萬世和諧之世可創(chuàng)也。
【評點】
文章以下崗工人廖丹“刻章救妻”的故事引出論題,“情與法,道德與原則,矛盾重壓之下,該如何抉擇”。緊接著,理論與例證相結(jié)合,既對廖丹救妻的例子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和說明,同時又列舉黑格爾的名言、李密和郭巨等例子,最后得出“情法矛盾,須以法律為前提,后用制度做保障,方可巧妙化解”這一結(jié)論,提倡人們可以呼喚道德的幫助,更要以道德約束自我。
不足之處在于結(jié)構(gòu)劃分不夠清楚,例證還需要進行梳理,否則顯得很混亂。此外,對多次提到的制度的闡釋也很模糊。
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