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之川
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柬埔寨可是個留在記憶深處的國家,雖然常為記不住外國人那一長串名字而懊惱,但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朗諾·斯里馬達,以及波爾布特、賓努親王、喬森潘等等,可都是耳熟能詳?shù)拿?。有一次在達園賓館(圓明園的一部分)開會,有人介紹這里西哈努克曾長期住過,那棟是賓努親王住過。但真正走進柬埔寨,感受古高棉帝國的風(fēng)土民情,卻是2016猴年春節(jié)的東南亞之旅。
在游覽曼谷、清邁之后,我們專程探訪了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吳哥窟。吳哥位于暹粒省境內(nèi),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是柬埔寨的象征,也是柬埔寨的國寶,柬埔寨國旗上的白色宮殿即為吳哥窟。作為高棉古典建筑藝術(shù)的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吳哥窟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亞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不過,說實話,在這之前,我雖知道有吳哥窟,也在機場多次看到過“暹?!边@個名字,竟從來也不曾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過。暹粒是暹粒省的省會,也是探訪吳哥的大本營。城市很小,還不到十萬人。雖然是自助游,我們還是請了當(dāng)?shù)氐闹形膶?dǎo)游和司機。謝美玉是潮州人,吳明亮是北京人,都是祖輩就到柬埔寨謀生的華裔后代。柬埔寨歷史悠久,大約建國于我國漢代(公元1世紀(jì)下半葉),歷經(jīng)扶南、真臘、吳哥等時期,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9世紀(jì)~14世紀(jì)吳哥王朝時期,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后因暹羅(泰國)入侵而逐漸衰落。法國、日本、美國先后介入,內(nèi)憂外患不斷。尤其是20世紀(jì)70年代曾經(jīng)歷過長期戰(zhàn)亂,300多萬人死于非命(據(jù)說影星朱利安正在拍一部紅色高棉的電影,想來應(yīng)是《戰(zhàn)火屠城》的升級版),90年代雖實現(xiàn)了民族和解,但由于工業(yè)基礎(chǔ)薄弱,仍以農(nóng)業(yè)為主,而且半年旱季,半年雨季,老百姓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因而至今還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所謂禍兮福所依,大約也正因為如此,當(dāng)?shù)鼐用耧@得非常和善,熱情好客,可謂古風(fēng)猶存。
吳哥窟實際上是對吳哥古跡群的統(tǒng)稱,包括600多處古跡,是一座由宮殿、寺廟、花園、城堡組成的完整城市,分布在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約在我國唐代晚期(802年),真臘國王阇耶跋摩二世統(tǒng)一了高棉,在洞里薩湖北岸興建首都,定名“吳哥”。后經(jīng)歷代國王大興土木,舉全國之力,前后歷時400年,建造宮殿與寺廟,尤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精致而聞名,使吳哥逐漸成為高棉人的宗教與精神中心。到我國明代初期,暹羅人兵臨城下,高棉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不得不在金邊另建新都,吳哥從此湮沒在叢林莽野之中。直到清同治皇帝登基的前兩年(1860),被一位到此采集標(biāo)本的法國生物學(xué)家亨利·穆奧發(fā)現(xiàn),他在《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中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yuǎn)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引起世人關(guān)注,吳哥也得以重見天日。
游覽吳哥,有所謂小圈、大圈和外圈,但每個景點前都是游人如織。尤其是大小吳哥(吳哥王城為大吳哥,吳哥窟為小吳哥)和電影《古墓麗影》取景地塔布隆寺,更是人滿為患。至于女王宮和洞里薩湖,游客就少多了。聽導(dǎo)游說,到吳哥的游客,最多的就是中國人,其次是美國人和韓國人,日本游客在逐年下降。吳哥窟之所以吸引那么多游人前來參觀,我想恐怕有這么幾個因素:
一是崇古意識,大凡社會越進步,科技越發(fā)達,人們越是要回望歷史,追尋既往,正所謂“禮失而求諸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河南黃帝故里、伏羲故里,陜西西安兵馬俑,湖北荊州熊家冢,四川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新疆高昌故城、樓蘭遺址,青海柳灣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古代社會生活場景的向往。
二是宗教情結(jié)。柬埔寨是佛教國家,柬埔寨國歌《吳哥王國》中有:“佛塔上傳來悠揚頌曲,獻給光榮神圣的佛教,讓我們忠誠于我祖先的信仰。”吳哥遺跡給人印象最突出的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huán)繞須彌臺組成,逐層升高,象征著印度神話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而寺廟外圍的護城河,象征著環(huán)繞須彌山的咸海。
三是獵奇心理。一座曾經(jīng)繁榮昌盛的大都市,人口上百萬,先后存在數(shù)百年,忽然人去城空、灰飛煙滅,這些人去了哪里?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為何吳哥窟不像其他寺廟朝東而朝西?畫廊上的浮雕為什么呈逆時針方向排列?蘇耶跋摩二世的相貌為什么與印度教中的毗濕奴神相似?總之,吳哥留下了太多的千年之謎,至今沒有人能夠破解,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不免要前來一探究竟。而且越是神秘,越是解釋不清,人們的探索欲望也就愈發(fā)強烈。
我國對吳哥王朝的認(rèn)識和了解可謂淵源有自。雖在南宋時期,福建泉州舶司提舉趙汝適所著《諸蕃志》,其中就有“(真臘)其地方約七千余里,國都號‘祿厄。官民悉編竹復(fù)茅為屋,唯國王鐫石為室……殿宇雄壯,侈麗特甚”之語,據(jù)考證,“祿厄”為梵文,后音變而稱“吳哥”。元代成宗皇帝(1296)曾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經(jīng)過一年考察,周氏在《真臘風(fēng)土記》的考察報告中,稱吳哥窟為“魯班墓”,不僅描繪其建筑和雕刻藝術(shù),而且詳細(xì)敘述了當(dāng)?shù)鼐用竦纳?、?xí)俗、語言,以及山川、氣候與物產(chǎn)等。如記當(dāng)?shù)貧夂蛟疲骸吧w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識霜雪故也。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絕無,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后方下”。據(jù)說法國人正是在翻譯了《真臘風(fēng)土記》以后,才開始對吳哥王朝的探險,進而實行近百年殖民統(tǒng)治的。
參觀完吳哥古跡,小謝又推薦我們?nèi)タ础秴歉绲奈⑿Α?。這是一臺以吳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歌舞劇,類似于張藝謀執(zhí)導(dǎo)的“印象麗江”“印象桂林”“長恨歌”,由云南一家文化公司打造,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一個成功案例。全劇共分問神、輝煌的王朝、復(fù)活的眾神、攪動乳海、生命的祈禱和尾聲。用一個孩子與四面神的對話,引出追尋吳哥千年之謎的話題,演繹王朝興衰、生命輪回與善惡較量。吳哥王朝的建設(shè)輝煌,雄偉壯觀的列兵隊伍,宮廷燭光舞、神鳥舞、仙女舞,尤其是對最具神秘感的各種浮雕、神像及其隱寓的善神與惡魔交戰(zhàn)故事,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儀態(tài)萬方。有善與惡,美與丑,男人與女人,世俗與神靈,合作與陰謀,世俗的生老病死與神界的長生不老,通過矛盾、爭斗與殺戮,達到新的平衡、和諧與永恒。石頭的微笑傳遞著人們對吳哥的熱愛,對和平繁榮的向往。整臺演出,運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濃縮吳哥王朝精華,呈現(xiàn)魔幻多維立體空間,營造佛國的祥和梵音與圣潔氛圍。氣勢恢弘,內(nèi)容精彩絕倫,被譽為“柬埔寨鮮活的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
如今,吳哥古跡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僅柬埔寨,中國、法國、印度等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吳哥古跡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足以說明,吳哥這一歷史遺跡、文化瑰寶,既是柬埔寨的,更是世界的。吳哥文化不僅屬于柬埔寨,更屬于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