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鉞
?
傳媒與曲藝關系論
■蔡鉞
曲藝藝術門類龐大,種類繁多,不過都有著共同的特點:以口語敘述,用說唱表演。這個特征使得曲藝根植于大眾,為觀眾所喜聞樂見,她可以在市井酒肆、書場茶樓說唱,與販夫走卒、民眾小吏互動;她也能登上大雅之堂,為帝王將相諫言說史、解悶取樂,因此,我們說曲藝源自于“草根”,是最接地氣的藝術門類之一。
如今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欣賞曲藝、了解曲藝,現(xiàn)代傳媒用它無所不在的觸角將這門藝術送進了千家萬戶,不過若是探討曲藝和傳媒之間的關系,以及她又是如何傳播的,我們還得從歷史的長河中一步步地梳理出它們之間的脈絡來。
早在遠古時期,我國早期人類活動中,“人在勞動時,既用歌吟以自娛,借它忘卻勞苦,則到休息時,亦必要尋一種事情消遣閑暇。這些事情,就是彼此談論故事,而這談論故事,正是小說的起源?!保斞浮吨袊≌f的變遷》)其實歌吟、談論故事不僅是小說的起源,也是曲藝的起源。到了文字出現(xiàn)之后,曲藝開始有了自己在歷史典籍中的鴻泥雪爪,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对娊?jīng)》里面有很多作品是“唱故事”的,雖然很不完整,缺乏故事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曲藝的印記已經(jīng)深深浸入到了這部巨著中,也就是說,曲藝已經(jīng)在古代神話和先秦寓言中發(fā)芽開花,傳播流傳。
從歷史上看,對曲藝有著系統(tǒng)性傳播的應該是漢武帝時建立的樂府。這是一個宮廷音樂機構(gòu),在所收集的民歌中,出現(xiàn)了較為完整的帶有曲藝色彩的敘事歌曲;而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的曲藝元素也脫穎而出,這就是俳優(yōu)的出現(xiàn)。所謂俳優(yōu),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上說:“俳,戲也?!币馑际琴絻?yōu)是宮廷弄臣,而弄臣是在君王面前以歌舞的形式插科打諢的人,當然在取悅君王的同時,也有一定諫勸的因素,但講故事和說笑話的形式使得曲藝的某些特點初步呈現(xiàn)。也就是說那個時期的曲藝傳播者是俳優(yōu),傳媒是樂府。
到了隋唐,各種曲藝形式開始逐步定型。比如說故事的“話本”、唱故事的“詞文”、誦故事的“俗賦”、說唱故事的“變文”及演滑稽的“參軍戲”等等。而且這些具備了今日曲藝特征的演出迎來了傳播發(fā)展的新機遇,因為在這個時候,另一個重要的曲藝傳播元素出現(xiàn)了,那就是專門演出場所的出現(xiàn)。這種固定的演出場所和開始規(guī)范化的演出形式,使得廣大群眾把這種娛樂變成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使我國古代曲藝走向成熟。
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紙質(zhì)媒介出現(xiàn)在大眾市肆,很多曲藝話本開始到處傳閱。到了明清時期,我國古代長篇小說出現(xiàn),最有名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是在民間評書家演說的“花和尚”、“武行者”、“石頭孫立”、“青面獸”等書目的基礎上由施耐庵綜合改寫出來的。反過來由小說改編成曲藝的更是不勝枚舉,著名的有《白蛇傳》《三笑》等等,所以說當時大量出現(xiàn)的話本體長篇小說成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不僅使得曲藝藝術變成文字而廣為流傳,而且還和曲藝書目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到了清末民初,開埠的上海成為我國經(jīng)濟中心,隨著民國建立,南京又成為了我國的政治中心,在這三百多公里的距離里聚集了我國政經(jīng)界的精華。當其時,秦淮河畔,十里洋場,花花世界,歌舞升平。
就在這個時候,許多全新的傳播媒介悄然進入我國,并迅速的流行于世,這就是廣播電影和唱機唱片的出現(xiàn)。它新潮海派、奇特便民,迅速走進了千家萬戶。
這些全新的傳播方式尤以廣播電臺的覆蓋面為甚,這種在當時出現(xiàn)的新媒介,能把同一個時間里發(fā)生事情的受眾面幾乎無限的放大,以往只有在書場茶社中幾百人欣賞的表演形式驟然成百上千倍的擴展。當時在上海,廣播電臺就有數(shù)百家,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很是激烈,為了抓住聽眾,當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于是在民眾間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曲藝、戲劇等藝術形式就成為廣播電臺爭相邀約的對象。它們請來知名大家在電臺演說曲目,獻藝獻技,王少堂、梅蘭芳、周信芳、徐云志等人均是大受歡迎,不僅電臺的收聽率上升,而且使這些藝術門類擁有了更多的擁躉和粉絲。不過,我們知道,曲藝是以說唱為主要表演手段的藝術,雖然以語言為主,但是視覺感受亦是極為重要,比如演員的面風、手風、起角色等等,這對演出時感染觀眾,抓住聽眾,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對于在廣播電臺演出的曲藝藝術,是不可能和觀眾面對面,更不用說和觀眾現(xiàn)場交流互動,可以說在廣播這個傳媒空間里曲藝的“說唱”被無限放大了,其他的表演手法無法實施,無法做到,當時這個問題不僅僅對曲藝,戲劇等其他藝術門類也同樣面臨。
我們的這些藝術家們在面對全新的傳媒,全新的問題時,他們采取的對策是積極應對,想方設法努力的去解決,去適應。他們在說表上下功夫,將每一個場景表述得更加細膩;同時在語氣上更加注意各個人物之間的區(qū)別,更加個性化,在只能“聞其聲”的電臺演出中盡一切可能在觀眾的腦海里虛擬出一個個畫面,一個個人物。事實證明這樣做是成功的,而且對演員本身技藝的提高也是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無庸置疑,廣播電臺這種傳媒的出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曲藝藝術的發(fā)展,讓這門藝術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聚集了更多的聽眾,有了更強的傳播力。
到了八十年代,電視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由中央電視臺獨家播出到如今幾百個電視臺兩千多個頻道近三百個上星衛(wèi)視,這種媒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成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休閑方式。
從春晚上,我們可以看到曲藝藝術再一次和電視媒體完成了相互融合,相聲、小品、二人轉(zhuǎn)等等各種曲藝形式在電視里得以展現(xiàn),廣大觀眾坐在家里認識曲藝,欣賞曲藝,這對提高曲藝影響力,增強曲藝藝術的受眾面、覆蓋面和普及曲藝藝術起到了極為巨大的推動作用。
電視傳媒,特別是晚會、綜藝類節(jié)目播出了大量曲藝節(jié)目,不過由于電視的播出有其特殊性,需要的節(jié)目一般短小精悍,對舞臺、燈光、音響的要求需要對被選中的節(jié)目重新包裝,為了滿足視覺效果,有的還要加上伴舞,配上視頻,故而對以往書場演出,對服裝要求不是很高,經(jīng)常書臺上下交流互動的曲藝表演形式提出了挑戰(zhàn)。我們的演員在臺上被面燈經(jīng)常照射的看不到臺下,更不要說和觀眾交流,在看不到現(xiàn)場反應的情況下,很多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就使不出來。
另一方面,曲藝有很多門類的經(jīng)典書目是長篇,一般在碼頭上長的能演大半年,短的十天半個月,這些書目流傳數(shù)百年,是曲種傳承的精髓,也是最能體現(xiàn)藝人技藝好壞的試金石,廣播可以每天連續(xù)播出,而電視就很少能這樣,雖然也有錄制長篇,不過收音機可以攜帶,電視是個大家伙,同時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快節(jié)奏,工作的繁忙,是不可能讓人天天找個電視并在固定的時間觀看的,因此這些因素讓曲藝的長篇書目很少播出,就是播出也收視率不高。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要曲藝演員自己自覺鉆研技藝,經(jīng)常性在碼頭書場開演長篇經(jīng)典書目,這些書目在民間是有巨大觀眾群的,同時又能鍛煉提高自己。二是電視傳媒加大扶持力度,多給傳統(tǒng)經(jīng)典一些播出時間。
還有一個方面,曲藝藝術在和電視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有很多曲種產(chǎn)生了變化。由于要適應電視節(jié)目的播出,曲藝在表演過程中要面對各個方面的影響,如上文提到的燈光、服裝、伴舞等等,這從某個角度上說是豐富了曲藝表演的表現(xiàn)手法,但也在另一個角度上使得以往的曲藝藝術在和其他藝術門類相融合的過程中開始產(chǎn)生變異,一些和傳統(tǒng)不一樣的演出形式開始出現(xiàn),如搖滾快板、情景相聲劇、音舞評彈、小品相聲等等。我們姑且不論這些是不是即將誕生的新曲種,因為這還要等待時間來檢驗,我們只能說曲藝藝術在不斷豐富著自己,采集營養(yǎng),她自古以來的那種強大的生命力再次啟動,在電視媒體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們生活的世界里,如今還有一個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存在。在那個世界里,海量的信息,各種各樣的娛樂形式,新聞體育、政治經(jīng)濟、天氣星座,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同樣的,曲藝藝術在這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各種曲藝網(wǎng)站、微信平臺、鏈接秒拍等等,鋪天蓋地。
這里提出的是這么一個問題,就是曲藝藝術的創(chuàng)作表演開始大眾化了。
以往的曲藝愛好者,不乏“老聽客”、坐莊聽客,也有自發(fā)的票友演出,但那也是自娛自樂,自彈自唱。如今在網(wǎng)絡里我們看到了許多各種曲藝形式的原創(chuàng)作品,他們來自民間,來自老百姓,網(wǎng)絡的開放性讓這些曲藝愛好者把作品搬上了視頻,雖然這些作品大都一般,不過熱情高漲,其中有的點擊率還不錯,加上其他網(wǎng)友第一時間的點評,形成一定的轟動效應,所以這種形式是網(wǎng)絡世界特有的,換句話來說,就是每個人都能“玩”曲藝了,而且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這種現(xiàn)象有它積極的一面,培養(yǎng)了一批愛好者,使得曲藝更加和普通百姓娛樂在一起,其中的好段子好演員也由此脫穎而出。最近在江蘇,陳峰寧用南京話說的相聲迅速走紅,這和網(wǎng)絡的宣傳密不可分,一個網(wǎng)絡團隊系統(tǒng)策劃了這個案例,這是一次曲藝藝術和網(wǎng)絡媒體成功的組合。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網(wǎng)絡世界良莠不齊,充斥著不少垃圾糟粕,這不僅僅是那些“惡搞”型作品,還有一些早已被摒棄的“黃段子”也死灰復燃,還有一些作品違反了曲藝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亂用表現(xiàn)手法等等。
解決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網(wǎng)絡世界要規(guī)范完善自身的監(jiān)管機制;其次,曲藝界人士要潔身自好,不能為了成名,為了點擊率而去同流合污,這樣下去最終只能毀掉曲藝事業(yè),毀掉自己;對于網(wǎng)民的自發(fā)創(chuàng)作,我們要循循善誘,給他們學習曲藝基本知識的教學軟件,這種軟件的設計要和專業(yè)的網(wǎng)絡策劃宣傳團隊聯(lián)姻聯(lián)手,用先進的包裝技巧抓住受眾,枯燥乏味教條式的軟件在如今光怪陸離的網(wǎng)絡世界是無法立足的,只有順應創(chuàng)新,才能為大眾所接受。
總之,曲藝藝術就自身來說,受書場面積、地域差異等因素的局限,在傳播影響方面是無法和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傳媒相提并論的。如今,這些現(xiàn)代媒體的介入,使曲藝藝術走向了千家萬戶,我們曲藝人也在不斷的鍛煉自己,他們所形成的合力給曲藝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我們衷心期待現(xiàn)代媒體和曲藝藝術的結(jié)合能如魚得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