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 月
喚醒沉睡的那部分
宓 月
進入四月,雨水多了,雨聲大了。在白天下得不盡興,晚上還常常光臨。它在清洗陰霾的天空,它要把我的心砸出漣漪,它要喚醒沉睡在冬季的種子、嫩芽、花朵……似乎連陽光和溫暖,也是雨水帶來的。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p>
清明節(jié)那天,我跟先生回老家掃墓,我感到,雨水已把逝去的親人們喚醒。
只要有雨水,荒涼的沙漠也會變成綠洲。伴隨雨水的降落,生命在成長。有雨的日子,就是春天。
在編輯本期刊物時,我發(fā)現(xiàn),詩人的心,都被雨水淋濕了。在他們的作品里,蓬勃著生命的主題。虞錦貴讓“那些散落的往事,開始在一首詩里回歸”,而曹雷則看到了“輝煌燃過的灰燼,只會比自然跌落的葉片還輕,比遺忘還要疲倦”。與名家作品的成熟老到相比,散文詩人劉慧娟、王德寶、孔令濱、舒琦、洪孟春、阿垅、白炳安、蘇卯卯、容浩、熊薈蓉等的作品,則從我們與自然、與自我、與世界對話的不同角度,抒寫了各自不同的體悟。特別是容浩、熊薈蓉的作品,給散文詩注入了故事、情節(jié),讓作品有了生活的根。
文藝作品,雖然沒有單一的評判標準,但作為編輯,卻有自己的選稿標準。我的標準就是,作品能不能喚醒作者內(nèi)心蟄伏的東西,能不能喚醒讀者沉睡的部分。人的內(nèi)心,像大自然一樣豐富多彩。乏味的人,只是他的某些部分沒被喚醒。我把經(jīng)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人分為兩類,一是謙遜的人,一是為自己的拙作找借口。
“為什么想愛的嘴唇都隱藏著牙齒?”(阿垅《甘南書簡》)
社會的紛繁復(fù)雜,遮蔽了人性中很多的真實和美好,讓我們有意無意地繞開它們,使它們沉睡。
寫作,就是通過文字來喚醒我們的良知、愛、美、善,就像雨水喚醒干涸的大地,讓我們的生活繁花似錦。
月 刊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