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來,歷史、尤其是近代史始終板著一副正經(jīng)嚴肅的面孔講述故事,雖然可歌可泣亦可敬,唯獨缺少親近感,缺少一種來自生活的親近感。好似這樣一種場景:臺上寥寥幾個演員,臺下成千上萬觀眾;臺上紅旗翻卷、鑼鼓震天,臺下墊腳仰脖、你推我攘;臺上英勇無畏、慷慨激昂,臺下柴米油鹽、家長里短。臺上臺下涇渭分明,宛如兩個世界。
這種場景,不是真實的歷史,至少不是復(fù)雜豐富的歷史全貌。張鳴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皎潔如雪的明月背面,卻有暗坑累累,猶如瘡疤點點。在自序中,張鳴直白說道,“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觀察到的歷史顛過來看,非要把漂亮孔雀后面的屁股拿來示人?!惫蚀?,書名《歷史的壞脾氣》加了個副標題——“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用一些零零散散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之事,把宏大復(fù)雜的歷史演進化為簡單明白的八卦笑談,從富于社會生活氣息的細小角度,為普通讀者堆砌起一個觀察歷史背面的觀景臺。
作為一個在大學(xué)里面教政治學(xué)專業(yè),卻做晚晴史研究的學(xué)者,《歷史的壞脾氣》讓人感覺很“雜”。這部書共分5輯:軍閥有性格、晚近人物臉譜、歷史的壞脾氣、不確定的道路、庶民的世界。無論是講民國史上的軍閥、晚清以來的“大人物”,還是講權(quán)利分析與制度斷想;無論是講皇帝大臣的勾心斗角,還是講文人武夫的奇聞囧事,人物故事看似雜亂無章,思考總結(jié)好似信步由韁,但核心依然浸透紙面——在荒誕搞笑的故事中還原歷史的立體形象,揭開光鮮外衣下的歷史真相。
通常,歷史有兩種寫法,一是宏大的敘述,寥寥數(shù)筆便縱橫千年,跨越古今,揮灑之間已然構(gòu)建起歷史進程的格局;一是微觀的體察,細細千言中娓娓道來,反復(fù)揣摩,嬉笑怒罵中處處彰顯時代精神的面貌。兩種寫法各有特點,前者突出整體,冷峻無情;后者強調(diào)個體,細膩真實。從現(xiàn)實來看,我們不缺乏宏大的敘述,而微觀的體察卻有待挖掘,看著當(dāng)前興起的口述歷史,回頭來看《歷史的壞脾氣》,不禁感慨張鳴開了個好頭,專注于細微觀察來為歷史的格局增塑豐滿的形象。
本書是“一個大教授的小文章”,李零題寫了書名,吳思評說“張鳴說史,總是能化繁為簡,睿智,明白,讓人眼前一亮?!背酥猓由弦痪渥约旱脑u語,“幽默俏皮仍不失含蓄,點到為止,為讀者留有一定的余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