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濤
從商業(yè)飛行走入人類歷史的那一天起,飛機上的座椅寬度就遵循著一套統(tǒng)一的標準:無論乘客高矮胖瘦,經(jīng)濟艙的座椅尺寸無非就在16.5英寸(約41厘米)到18英寸(約45厘米)之間浮動,視乎不同的機型和航空公司,可能會有細小的差別。然而在當今社會,這套標準似乎遇到了新的難題。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從1980年至今翻了兩番。到2014年,有超過19億成年人屬于“超重”人群,有6億則屬于“肥胖”范疇。世衛(wèi)組織定義,BMI指數(shù)等于或超過25算作“超重”,而超過30則算“肥胖”。
在狹小的機艙內(nèi)部,超重旅客和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旅客之間的爭端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航空公司認為超重旅客增加了燃油支出,但卻只支付和其他旅客一樣的機票價格;其他旅客則抱怨,身材高大的鄰座侵占了原本屬于自己的空間,讓長途旅行變得痛苦不堪。
不久之前,意大利律師吉奧季諾·德斯特羅將阿聯(lián)酋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他聲稱在飛行過程中,鄰座的肥胖旅客讓他根本無法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不得不在飛機上“站了9個小時”。德斯特羅還拿出手機中的自拍照片,以證明隔壁的乘客的確“把手臂放到了不該放的地方”。
一些消費者權(quán)益組織認為,航空公司有義務為不同體型的乘客提供合適大小的座椅,無論他們的高矮瘦胖?!皩ΜF(xiàn)代企業(yè)來說,以一種得體的方式招待體型不一的顧客是他們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币粋€名為“肥胖人群權(quán)益協(xié)會”的組織在新聞稿中如此寫到。
對于這一問題,很多航空公司的答復是:建議超重旅客自行購買兩張機票(座位),以確保飛行安全和舒適。一些航空公司還指出,如果登機后發(fā)現(xiàn)當班飛機還有剩余座位,之前多買了一張機票的旅客則可以申請退款。
最近這段時間,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又橫空出世??偛课挥谔窖髰u國薩摩亞的薩摩亞航空公司宣布將對超重乘客收取額外旅行費用,被媒體諷刺為“肥胖稅”。支持此項商業(yè)舉措的觀點則認為,此舉完全公平,和體重歧視沒有關(guān)系。鑒于飛機的起飛重量越大,需要消耗的燃油就越多,因此超重旅客應該多付費。
實際上,設法減輕起飛重量正是許多航空公司近年來削減開支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過去75年里,美國所有的商業(yè)飛行員在工作時都必須依法帶上重達18千克的操作手冊,但現(xiàn)在大部分的美國航空公司都將其換成了電子版,存入到一個小小的iPad里?!靶枰獌晌伙w行員的航班意味著超過36千克的額外重量,”商業(yè)飛行員科特·多爾富林說,“每天全世界有超過10萬架次的商業(yè)航班,你算算這加在一起的數(shù)字。”美國航空公司就指出,這項改進能為其每年節(jié)省大約120萬美元的燃油支出。
薩摩亞航空表示,他們絕無任何侮辱乘客的意思,完全是基于商業(yè)考量。對于那些被額外收費的旅客,薩摩亞航空在每架飛機上為他們新增了一排超大座位,這些座位的寬度比普通座椅多出12-14英寸(約30到35厘米)。
該公司的CEO克里斯·拉頓稱,航空公司出售的實際上就是飛機上的空間和載荷,因此他不感到有什么道德負擔?!绑w重較輕的旅客也會覺得不公平,他們會問為何自己要為同機的較重旅客買單。”拉頓說。
他還舉例稱,在之前的系統(tǒng)下,一位體重68千克的乘客帶著超過22千克托運行李,他可能要付出比一位體重136千克但不帶有托運行李的乘客更多的乘機費用,而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上述“肥胖人群權(quán)益協(xié)會”的負責人佩吉·豪威爾則反駁稱,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人群的權(quán)益應當受到保障。豪威爾甚至援引殘疾人乘機的案例指出,殘疾旅客在坐飛機時也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支持,航空公司不能因此多收他們一分錢。
保障殘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歧視的法律法規(guī)在全球已經(jīng)十分成熟,但肥胖人群顯然沒有在立法上得到同樣的待遇。2009年,加拿大率先頒布了相關(guān)法規(guī),規(guī)定BMI指數(shù)超過35的“病態(tài)肥胖”患者乘機時不應被區(qū)別對待。
乘客體重和飛行成本之間的聯(lián)系真的有那么直接嗎?麻省理工學院的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W者盧克·延森提出質(zhì)疑,飛行燃油成本計算實際上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它不單單和起飛重量有關(guān),還涉及飛機的型號、機齡以及飛行距離等多重因素。延森認為,起飛重量對燃油成本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舉例稱,一架從波士頓飛往丹佛的波音737型客機,額外的22千克起飛重量只意味著額外3-5美元的燃油成本?!皩Υ蟛糠置绹鴩鴥?nèi)航班來說,體型較大乘客產(chǎn)生的額外飛行成本是不會超過10美元的?!彼虼斯浪阏J為,按乘客體重來區(qū)別收費的做法并不明智,特別對于那些要“吃螃蟹”的航空公司來說,節(jié)省回來的燃油成本可能并不足以彌補媒體負面報道帶來的品牌折損。
盧克·延森認為,航空公司應該更多關(guān)心超重乘客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他指出,在一些較小的機型上,飛行平衡會因此受到影響——就好似小船上兩個體型較大的人不能同坐一側(cè)一樣,飛機配平也是需要提前精確計算好的?!皬倪@個角度上來講,航空公司建議超重旅客自行購買兩個座位,似乎是比較說得過去的。”
德國的飛機座椅與內(nèi)飾設計供應商Sll Deutschland,專門為體型較大乘客以及帶嬰兒旅客設計的座椅Santo,它在寬度上為普通座椅的1.5倍
要解決這一問題,還得從源頭出發(fā):現(xiàn)代商業(yè)客機的客艙設計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的需求了??死锼埂だD表示:“波音、空客以及其他的飛機制造商應當設計出滿足不同體型乘客的客艙?!?/p>
去年,一家名為SANTO的德國飛機客艙制造商就設計出了這么一種專門為體型較大乘客以及帶嬰兒旅客準備的座椅——它在寬度上為普通座椅的1.5倍,并被建議放置在客艙尾部機身收窄的地方。
在這種座椅被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之前,超重旅客或許有必要學習一些乘機選座的小竅門,以便讓自身和他人都獲得良好的乘機體驗。“盡管同一架次飛機經(jīng)濟艙上座椅的寬度都是一樣的,但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的是,不同方位的座椅往往有不同的腿部和手臂空間,”多爾富林介紹說,“除了更寬敞的緊急出口座位外,超重旅客可以盡量選擇機艙中部的座位,前五排和后五排都會狹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