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一家館子的關(guān)注度有多高
記者丁云
午間,弄堂里的狹小店面被擠得到處是人。前一間后一間,坐滿了正午飯的人。隔壁,是飯店原來的地方。現(xiàn)在大門緊閉,貼了一張告示。因所在建筑本身受保護的原因,現(xiàn)在不給再經(jīng)營餐飲了。
這樣一家飯店關(guān)門歇業(yè)后遷址另開,受到大量關(guān)注。坊間消息也層出不窮。當然,還有紛至沓來,必到店一游,將其作為蘇幫菜首站的游人。這是蘇幫菜的魅力,也是飲食文化的影響力。這家飯店已經(jīng)具備了文化標簽。
一個正宗的老蘇州人,過去的生活可以這樣通過飲食來描述。
清早,蘇州男人到茶館,熟悉的堂倌跑來問,今天要吃點什么?男人想了想,你幫我去拿碗面。老樣子。堂倌到就近的面館端來,滾燙的面放在盛有熱水的器皿里,上面以毛巾覆蓋。堂倌的服務(wù)相當好,當然,每個月他都可以從面館抽成。
如果不吃面條,這個蘇州人也許會讓堂倌到大餅店買一副蟹殼黃,一甜一咸。蟹殼黃比大餅檔次要高一些。再不然就讓堂倌去買一客生煎包。過去的生煎包是5只一客,4只打底,1只結(jié)頂,叫“福祿壽喜財”。
如果今天實在不想吃,幾個人約到附近直接吃午飯,叫“和菜”,就是現(xiàn)在套餐的意思。3塊人民幣的和菜已屬蠻好。來個炒魚塊,來一份蔥油蹄髈,或者今天是帶湯蹄髈。店里人不忘拖一句,湯里要不要放些冬瓜?幾菜一湯之后,如果要喝酒,再來個小份的三拼盆,一素加爆魚、咸水鴨。吃完去聽書,聽完三點半,去洗個澡。之后回去。
晚上有人喜歡吃簡單點的,花生米、皮蛋,再吃點粥,喝杯黃酒后結(jié)束。而到今天,想要原汁原味地感受一下老蘇州這樣的生活,似乎并不太容易。
蘇州人的菜館,有蘇州人的生活痕跡
一個人的一天對于蘇幫菜的涉獵,過于蒼白,那還是看看一種食材,蘇州人如何處理。
蘇州人吃蝦只吃河蝦,當然包括太湖白蝦。
蝦可以做嗆蝦。過去水質(zhì)好,蝦新鮮、干凈,用高度白酒嗆。擺盤時,下面一個盤子,上面一個碗扣住,上桌時把碗拿走,酒香四散,鮮蝦噼里啪啦地跳,得名“滿臺飛”。吃的時候,沾醬有乳腐露、粗、蝦子醬油之類。有家飯店當年十大名菜之一,鮮活嗆蝦。
除了不沾辣,蘇州人飲食上的特點貌似還有,老蘇州不吃生的蠻多。不吃嗆蝦么,就吃油爆蝦。反正本地草蝦,薄殼,怎么做都好吃。據(jù)美食老饕韓鶴峰老先生說,鹽水蝦是后來流行起來的,做法簡單,稍微汰汰,剪都不用剪,水滾了,連蝦放入蔥姜。但老蘇州是忍不住嘴饞的,蝦個大時,還是吃一頓油爆蝦最爽。
蝦按大小尋思著各種烹飪。有一道三蝦面,里面有蝦籽、蝦仁、蝦腦。每年農(nóng)歷五月之后的一個月里,蝦處在排卵期,這時才能聚齊蝦籽、蝦腦,和一年到頭都有的蝦仁。那碗面一定要吃拌面。一碟三蝦,倒一半拌面,另一半要當咗味的小菜。
蝦仁可以做道“茄汁棉花”,番茄醬澆在雪白的蝦仁上,秘訣是用葷油燒,才能燒出蝦仁的白嫩。
不過,碰到嘀嘀呱呱的本地老饕,吃的本領(lǐng)上怎么能不露一手?蘇州過去有野味店,只賣麻雀、鴿子之類的野味。馬永齋是兩塊名招牌之一,韓老說,他小時候?qū)嵲谙矚g吃那家的熏蝦。開水滾過的蝦撩上來后,放在鹵汁里漬,漬完開始熏。熏蝦要用炭基,模子用煮面的堿水浸過,很韌。最下面有炭屑,火燒旺后,文火慢慢上來。七八只炭基上面放了松木屑,再放黃糖,漬好的蝦擱在鐵網(wǎng)上,黃糖的焦糖香與松木香徐徐上升,透過蝦肉,熏出來的蝦,光看做法都覺得好吃。
一直納悶,都說蘇州飲食貴在時令,那么其他地方怎么個不時令法了呢?受條件限制,又沒有淘寶,沒有南來北往的貢船,或不遠千里往來于嶺南與長安之間的快馬,普通人還不是有什么吃什么?
當然,美食老饕韓老報起青菜名時,好像有了點感覺,不單雞鴨魚肉蔬菜水果樣樣俱全,單一樣青菜,一年里從矮腳青菜、雞毛菜、小青菜、塌窩菜、蛤蟆菜、長桿菜……根本不停歇。過去有句話,“杭州不斷筍,蘇州不斷菜?!碧K州一年四季都有菜。所謂時令,是原材料過于豐富繁多,得緊著趕著吃,不然就只能跳過吃下一波了吧。蘇幫菜是少不了原料的蹤影的。
蘇幫菜里分得細,過去的湯算大菜,也豐富。一般的血湯,分毛血湯、混血湯、清血湯、大血湯。里面再擱雞片、魚片、烽肉、肚片、腰片之類,大概就是我們?nèi)蘸笤陲埖昀锍缘陌苏錅?、八寶湯了?/p>
熏蝦是吃白相的。幾個人下午無聊,都是會吃的朋友,公子哥,文藝屆朋友圈之類,“啊要弄點什么么什吃吃?”“好咯呀?!钡教帍埩_點,包括買兩只熏蝦,各種甜咸都有。吃酒的人再來一些黃酒。
這些都不能當飯,吃著玩的,滿足了口欲,不能果腹,也不需要果腹,且都進行在熟人之間,因為東西雖是真好吃,但吃起來總覺得有些不雅。蘇州人最怕坍臺。
從食材、烹飪、味道、品相,多種變幻,以致百吃不厭,不會產(chǎn)生味覺疲勞與視覺疲勞。上酒、上菜都有順序。與其說是風俗禮儀,不如說是摸索出的集經(jīng)驗竅門、科學、藝術(shù)等多門類于一體的綜合學科。張愛玲說,中國人的好吃,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shù)。
這生活藝術(shù)的背后,也有人的精神意志,吃菜的人,做菜的人。
吳門人家的沙佩智說她店里掌勺老師傅,是解放后培養(yǎng)的第一批蘇州廚師。老師傅們當年學烹飪時的教材,也是由前面兒的大廚編寫。既不是文人寫的,里面使用了大量廚師們的術(shù)語或俗語,一般人看不太懂。但她后來發(fā)現(xiàn),教材中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六十年代的思路,不一樣。原因大概是那個時期,做飯的思路在發(fā)生轉(zhuǎn)變。
今天看來,恰是五十年代的大廚承上保留了更多蘇幫菜經(jīng)典的思想與技法。到六十年代,經(jīng)歷了自然災(zāi)害和運動兩個動蕩時期,技術(shù)、食材簡化,也吸收了外幫菜的烹調(diào)理念。
原來蘇幫菜烹飪加湯,是原湯,原汁原味,突出本味。到后來,烹飪書上的高湯,蘇幫菜大廚是不認同的。他們認為高湯是雜湯,調(diào)和出了一種味道,與原湯有區(qū)別。
師傅們的執(zhí)拗,體現(xiàn)了蘇州人烹飪,充滿了對飲食文化、對食物和原料、以及對自然的崇敬與喜愛。
飲食的思想,也體現(xiàn)到了蘇州人生活習性的方方面面。比如喜歡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原來什么樣子就什么樣子,性子細膩、仔細。
中國文化,大體可以從飲食文化這一支流上去尋根、散開。我們的飲食習慣、飲食方式、飲食口味等皆有文化上的緣由。反過來,從飲食上可以尋找到文化上一切的蛛絲馬跡,飲食保留了我們的文化思想、文化精髓,又帶有親近感,通俗易懂,特別容易理解。
所謂飲食,有食,有飲。過去的茶館讓一些人念念不忘,贊嘆老蘇州的茶館文化是好東西。除了吃講茶,人們喜歡在茶館辯論,回去后大量翻書查資料,第二天在茶館聚頭接著辯,接著論。議題也絕不是無事生非,或滿腹牢騷,格調(diào)頗高。
蘇幫菜也確實在不斷吸收、創(chuàng)新、融合。蘇州傳統(tǒng)菜肴,芙蓉雞片、雪花雞球、菊花魚、松鼠鱖魚、蜜汁火腿、蟹粉菜心、冰糖蹄髈、老虎肉、剔心蓮子羹、桂花小圓子、藕粉雞頭米等。但公認蘇幫烹飪,從治魚開始。宋室南渡,飲食上有了變化。宋代,其他地方把魚做成松鼠,就有了松鼠魚,當時的魚選用黃河鯉魚,魚的肉身比較大。傳到蘇州后,就用鱖魚,肉身容易開花刀。到明代晚期就形成了名菜松鼠鱖魚。直至番茄傳入中國,茄汁逐漸代替了糖醋。
蘇州的很多東西,特色都體現(xiàn)在文人性上。飲食不會例外。閑云野鶴的文人與等級森嚴、嚴謹規(guī)矩是有出入的,文人更有創(chuàng)造性,俗話講,就是花頭精多。
《浮生六記》里,沈三白講他與云娘的故事,略有提及飲食。除了荷葉茶,夫婦倆的起居衣食,及房舍內(nèi)器皿,都偏好勤儉而雅潔。
沈三白喜歡小飲小吃,不喜歡多用菜肴。蕓娘就為他布置了一個梅花盒:二寸大的白瓷碟六個,中間放一個,外邊放五個。梅花盒涂上油漆,形狀象朵梅花。底部有凹棱,蓋子上有把柄如花蒂。放在案頭猶如一朵梅花覆蓋在上面。打開再看,里面的菜肴六種顏色,好像放在花瓣中,兩三個知己可以隨意拿來吃,吃完了再添加。另外再做矮圓盤一個,以便擺放杯、筷、酒壺,移動拾掇起來極方便,食物也省儉。
這個太過文藝了。請教年長的老蘇州。過去正式的蘇幫菜菜盤,器皿不小,“四三拼盤”大概用10-12寸的盤子。另外,美食家老凡說,在老蘇州飯店里,還有一種情形,菜盤子的形狀不一,有的方盤,有的圓盤,是為結(jié)賬。堂倌結(jié)賬,不用了解這桌吃了哪幾道菜,只看盤子形狀,形狀代表價格。這是老蘇州飯館里的傳統(tǒng)。同樣,面店里的面碗也有特征。
除了盤中美食,蘇幫菜也看環(huán)境。最好有亭臺樓閣,置于山水之間。蘇州的人家建了許多私家園林,將這樣的景象搬到了自家庭園。江南船菜不乏山水之景的妙趣。《美食家》里已概括,環(huán)境、氣氛、心情、處境等都是吃喝的境界。環(huán)境、氛圍心曠神怡,即使普通食物,送到口里也會變成美味。
與其說一家館子的關(guān)注度有多高,不如說是在背后,大家對蘇幫菜,對蘇幫飲食文化,對妙趣橫生的蘇州,充滿了極度的熱忱。
蘇幫大廚們的執(zhí)拗,體現(xiàn)了蘇州人對自然的崇敬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