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池
打造澄江儺文化升級版芻議
◎胡耀池
繼2015年5月,由中共澄江縣委、澄江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澄江縣委宣傳部、澄江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承辦的首屆澄江儺戲文化節(jié)以后,為了進一步推進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的研究,加強澄江與全省各地儺文化的交流,由中共澄江縣委、澄江縣人民政府、玉溪市文化廣播電視局主辦,中共澄江縣委宣傳部、澄江縣文化廣電體育局、玉溪市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所承辦的“2016澄江儺戲、儺文化學術研討會”將于2016年5月9日—11日第27屆立夏節(jié)暨第二屆澄江儺戲文化節(jié)期間舉辦。
以澄江本土資源為依托,以儺戲文化節(jié)為載體,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古老與時尚、儺文化與經(jīng)貿(mào)活動相結合,通過展演、研討等系列活動,推動儺戲儺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交流,打造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文化品牌,使廣大觀眾感受傳統(tǒng)戲劇藝術價值和魅力。節(jié)日規(guī)格越來越高,活動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這是開放澄江、綠色澄江、文化澄江、旅游澄江、和諧澄江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澄江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我作為一名關注儺戲儺文化研究的劇評人,已經(jīng)收到玉溪市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所發(fā)來的“2016澄江儺戲儺文化學術研討會邀請函”。這使我想起了我曾是1994年8月在云南澄江舉行的中國云南儺戲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組委會辦公室秘書組組長,在研討會召開前后曾撰寫和發(fā)表過兩篇文章,一篇是《關索戲:民間戲曲藝術保護的范例》,另一篇是《少數(shù)民族儺文化研究的新進展》。后來,我是匯集這次研討會云南學者研究成果的《云南儺戲儺文化論集(續(xù)集)》一書的副主編和特約編輯之一。二十余年來,在戲劇工作中,我與包括關索戲研究人員在內(nèi)的部分云南儺戲儺文化傳人和學者有所交往,并對其中的諸如王勇(昭通端公戲文化學者)、郎萬平(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富源縣古敢水族吞口雕刻與制作人)等作過實地采訪。如今,我被邀請參加澄江儺戲儺文化學術研討會,總要根據(jù)研討會要求,提交一篇論文。于是,便將自己擱置多年的關索戲若干資料翻出來,與時俱進地審視一番,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專演頌揚三國蜀漢劇目的關索戲,屬于儺戲中的軍儺系列,是流傳于云南省澄江縣陽宗鎮(zhèn)小屯村的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儺戲劇種。2011年,澄江關索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太平花燈是流傳于云南省澄江縣松元村彝族群眾中的一種花燈藝術形式?!墩垷羯瘛贰ⅰ独鸩轃煛?、《包二接姐》、《正月燕子報春早》等傳統(tǒng)太平花燈劇目表現(xiàn)了古老花燈的演出習俗,農(nóng)耕時代的風土人情以及人們對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企盼。澄江太平花燈于2006年被列為玉溪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目的是為了全面而系統(tǒng)地收集、整理和展示關索戲和太平花燈兩個古老劇種的歷史與現(xiàn)狀。以更加愛護澄江本土文化資源中最為珍貴、最有亮點的關索戲、太平花燈這兩個項目,把關索戲、太平花燈擺在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澄江關索戲和太平花燈這一文化品牌做強做大。這是其一。
其二,在澄江帽天山發(fā)現(xiàn)有距今5.7億年前軟體動物化石群,澄江化石地已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而被儺戲學家們稱之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軍儺關索戲,在澄江境內(nèi)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兩種稀世珍寶,吸引著世界古生物學家、儺戲學家們到澄江來考察和研究,以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澄江軟體動物化石群已有專門展示的場所,收集、整理和研究機構及人員也比較健全。如果再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前來澄江觀光旅游的人們又增加了一個觀察、了解澄江歷史文化的窗口。這樣,澄江的動物化石群和關索戲、太平花燈兩種稀世珍寶更加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其三,澄江陽宗小屯的靈峰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于道光七年(1822年),一直保存至今。它是關索戲祭祀、排練、放置面具、服裝、道具的唯一場所,是研究關索戲的歷史遺址。小屯村周圍的五個山峰,與關索戲中的關羽、張飛、趙云、馬超和黃忠五虎上將是一種巧合。但這一美麗的傳說卻一直流傳于民間。1953年前屬于澄江縣管轄的宜良草甸,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傀儡戲活動。據(jù)劉體操、黎方等研究,草甸與小屯兩地,僅一山之隔,相距八公里?!安莸楸鄙嫌涊d的“妝以傀儡”,人戴面具的表演,乃是小屯村的關索戲班子去“妝”的。說明關索戲的流傳已超出了小屯的范圍。澄江舊城金蓮山上的關三小姐墓,是三國蜀漢時期漢壽亭侯關云長之三女關銀屏與漢興亭侯澄江舊城人李恢之子李蔚夫妻二人的合葬墓。墓碑為清宣統(tǒng)二年立,它是研究三國蜀漢時期的古跡。澄江縣人民政府于1992年2月把包括靈峰寺、關三小姐墓在內(nèi)的二十七處,列為澄江縣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單位,依法進行保護。原生態(tài)文化考察是旅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如果說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與旅游相結合的話,那么,我們可否考慮為前往澄江觀光、考察的游客,提供一幅考察關索戲的旅游地理路線圖,即澄江縣城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小屯村的靈峰寺,舊城金蓮山上的關三小姐墓和宜良草甸相銜接的旅游線路。當然這里面還有個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其四、澄江小屯的關索戲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既是儺戲技藝的展示,又是一種民俗活動。世代相傳至今。它寄托著民間驅邪逐疫、祈求清潔平安的愿望。澄江松元村彝族群眾通過演出花燈劇祈求太平,故名“太平花燈”。關索戲、太平花燈,作為澄江文脈或傳統(tǒng),本身是相對不變的,但也是不斷豐富、變化和發(fā)展的。變的是我們對它的接續(xù)和轉化的能力。傳統(tǒng)一經(jīng)被激活和轉化,就變成積極的、向上的力量。澄江小屯是關索戲的發(fā)祥地,由那里的農(nóng)民演員演出的關索戲,從劇目、人物、面具、表演到演出習俗,都是一種保存完好的軍儺品種,原生態(tài)、地道、原汁原味。觀看關索戲就要到小屯去看。如果易地、易時、易人進行表演,處于世俗的文化娛樂環(huán)境之中,其藝術形式和風格很可能發(fā)生變異,喪失其古老而又獨特的韻味。得不償失。但可以考慮組織力量,提供相應條件,編演取材于關索戲或太平花燈的新的劇節(jié)目。這對我們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就看我們的接續(xù)和轉化的能力了。
也許澄江縣博物館已經(jīng)有關索戲、太平花燈的內(nèi)容。我未曾參觀過,不了解具體情況。我在這里建議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是專門化、專業(yè)化的博物館,要將關索戲、太平花燈的保護傳承納入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玉溪市、澄江縣以及省內(nèi)外相關人員對關索戲研究成果,為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奠定了文獻資料基礎。幾十年來,關索戲研究成果越來越顯著。
1959年,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引下,中共澄江縣委宣傳部派人到陽宗小屯,挖掘、收集和整理了《收周倉》、《三請孔明》等關索戲劇目,并組織排練,準備參加玉溪專區(qū)民間戲曲會演。為此,李興唐、郭偉烈在《小戲報》1959年2月7日第三版發(fā)表了題為《我省又一地方劇種——“關索戲”在發(fā)掘整理中》的報道文章。
由劉體操、阮永騫合寫的《關索戲》一文,原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戲曲曲藝概況》一書。此文是“文革”以后最早把關索戲介紹出去的文章。后來,劉體操又在《云南戲劇》、《民族藝術研究》期刊陸續(xù)發(fā)表了《淺析關索戲與儺文化》、《關索戲——軍儺家族的重要成員》、《珍貴的關索戲腳本》等論文。
從1984年初起,經(jīng)過七年多的調(diào)查、收集、整理、修訂,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了由洪加智主編,劉體操、楊應康副主編的國家重點藝術科研項目《中國戲曲志·云南卷》子項目《關索戲志》一書。書中包括綜述、大事年表、劇目、音樂、表演、舞臺美術、機構、演出場所、演出習俗、軼聞傳說、傳記、附錄等內(nèi)容。這是關索戲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挖掘整理,為保護、傳承、研究關索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蛾P索戲志》具有存史性、文獻性和咨詢性的價值。
1994年8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儺戲學研究會、云南省文化廳、云南省民族藝術研究所、玉溪地區(qū)行署文化局、澄江縣文化局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云南儺戲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關索戲之鄉(xiāng)——云南澄江舉行。關索戲作為儺戲劇種之一,被列為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包括組織與會代表到澄江小屯看關索戲演出;在研討會《云南儺戲儺文化展覽》上展出了關索戲的祭藥王,演出、辭神、面具等文字和實物資料;楊應康、陳天佑分別向研討會提交了題為《澄江縣陽宗鎮(zhèn)小屯村關索戲調(diào)查》和《關索戲——典型的戲曲型儺戲》的長篇文章。
由玉溪地區(qū)行署文化局編,云南省民族藝術研究所戲劇研究室、中國戲曲志云南卷編輯部刊印的《云南戲曲傳統(tǒng)劇目匯編(8)儺戲第2集關索戲于1997年8月面世。這次匯集的關索戲演出劇目,大都是根據(jù)澄江縣文化局組織關索戲老藝人龔向庚1984—1987年間所記錄的腳本45出整理、校訂而定稿的。其中,有收入《云南戲曲傳統(tǒng)劇目匯編》(5)儺戲第1集的由洪加智校訂的關索戲《點將》、《古城會》、《取長沙》和《山岳認兄》四個腳本;由鄭開綺校訂、收入《關索戲志》一書的《收周倉》、《夜過巴州》、《李恢說合馬超》、《張邦與鞏固大戰(zhàn)》、《三娘公主戰(zhàn)》和《花關索戰(zhàn)黃山岳》六出戲;有劉體操校訂的,第一次刊出的關索戲《桃園結義》、《大破黃巾》、《三戰(zhàn)呂布》、《關羽斬顏良》、《關羽誅文丑》、《關羽保嫂過五關》、《三請孔明》、《博望坡》、《水淹下邳》、《子龍保太子與張飛斷當陽橋》、《赤壁鏖兵》、《劉表讓位》、《智周瑜詐蔣干》、《闞澤下詐降書》、《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夏口伏兵》、《江陵伏兵》、《華容道遇關公》、《趙云取桂陽》、《山岳戰(zhàn)張千》、《張飛取武陵》、《過江招親》、《甘露寺相婿》、《洞房花燭》、《劉備回荊州》、《蘆花蕩三氣周瑜》、《張飛取天蕩山》、《張飛夜戰(zhàn)馬超》、《子龍與馬超戰(zhàn)》、《馬超取西涼》、《馬超認娘》、《黃忠與肖龍大戰(zhàn)》、《秦蛟與嚴顏大戰(zhàn)》共35出。這一大批腳本,是搶救、保護和傳承關索戲的重要成果。
由于稿件篇幅所限,還有一些關索戲大事要事,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果把關索戲的源流、劇目、人物、面具、表演、服裝和演出習俗以及各類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出來,放進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中去,那是精彩紛呈,很有特色、很有看點的。
但是,幾十年積累起來的關索戲研究成果,至今仍分散在不同單位和人員的手上。由于機構人員變勸,久而久之,很多珍貴資料難以找到,甚至有散失的危險。迫切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文化藝術部門即歷史博物館肩負起關索戲、太平花燈保護主體責任,從體制機制上對關索戲、太平花燈進行保護。通過征集,將關索戲、太平花燈相關資料匯總到歷史博物館中去,由歷史博物館對相關資料作專門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使之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提升。為后人提供一筆看得見、摸得著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是保護關索戲、太平花燈,功在當代,利在后世的善舉。希望能引起澄江黨政領導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將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列入澄江縣“十三五”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
籌建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使之成為澄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展演和研究中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由澄江縣委、澄江縣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參與,吸引民營資本投入。從基礎設施到軟件建設都要抓細、抓落實。使之成為新時期新階段澄江縣標志性文化工程之一。
聘請曾相繼擔任澄江縣文化局局長、玉溪地區(qū)行署文化局局長,在澄江關索戲研究工作上頗有建樹的劉體操,玉溪市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所原所長、曾任文化部云南儺戲儺文化課題負責人孫軍等參與澄江關索戲、太平花燈歷史博物館籌建工作。
(作者系云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副編審)
責任編輯: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