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家鈺
學校:湖南大學附屬中學
?
荊軻刺秦王失敗有感
作者:于家鈺
學校:湖南大學附屬中學
說起荊軻刺秦王的失敗,看過這個故事的人,第一反應大概都會將過錯歸咎到秦武陽身上。這個關鍵時刻露出馬腳,引起秦王疑心的副手確實辜負了燕太子丹的期許,沒起到協(xié)助大業(yè)的作用。然而,蓄謀已久的計劃,肩負行刺重任的高手荊軻,已經站到秦王面前的人,怎么未能將秦王一刀刺死?
荊軻在臨死前對秦王罵道:“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彼f其之所以不殺秦王,是為了生擒秦王,逼迫秦王立下契約,以此方式保住燕國。
古代刺客,其實并不像我們現在通常理解的武俠,“來無影去無蹤”,“無拘無束仗劍天涯”?!洞炭土袀鳌访鑼懙拇炭痛蠖嘀v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士為知己者死”等“義氣”,為所托者賣命。荊軻的故事寫在司馬遷的《史記》第八十六卷《刺客列傳》,前面所寫刺客:專諸為吳國公子光藏匕首于魚腹中,借送菜的機會刺殺吳王僚,而他自己當場死于護衛(wèi)刀下;豫讓為智伯刺殺襄子,吞炭為啞,自毀容貌,卻屢次失手,屢得趙襄子以其義氣放過,最后一次,趙襄子終于不放過他了。一番談論后,他用劍三擊趙襄子的衣服(趙襄子脫下衣服讓手下人拿著),最后因無法脫困自殺身亡;聶政因感謝嚴仲子對自己的賞識,行刺成功,卻也未能逃脫,最終在臨死之際為不拖累家人,自毀面容,差點埋沒了自己的英名。這三位刺客,無論行刺成功與否,都反映了在當時,刺客不僅并不瀟灑,還可能隨時會喪命。他們的職業(yè),雖說確實是忠誠的,可以為一個賞識他們的主子賭上性命,但這種悲壯的任性背后,并沒有多高的道義。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只是主子除掉對手的政治工具,行刺行為本身的正義與否,對他們而言似乎并不重要。
作為燕太子丹派往秦國的刺客的荊軻,他得到樊于期的頭顱以取信于秦王,又帶著副手秦武陽,還帶著燕國所獻城池,手中利刃還帶著劇毒,到底是以刺殺秦王為目的呢,還是如他自白,取得秦王的契約呢?列傳中他的故事放在最后,不僅因為年代順序,也因為太史公認為他在道義上高于前三位,其意在效仿曹沫。
曹沫是《刺客列傳》引子中的人物,他不是刺客,他是魯莊公手下的將軍。在魯國與齊國的戰(zhàn)爭中,因為實力相差懸殊,曹將軍多次敗北,丟掉了很多城池。然而魯莊公未加怪罪,故而在魯莊公與齊桓公會盟之際,曹沫卻突然在祭壇上脅持齊桓公,威脅他歸還了魯國的失地。荊軻想要效仿的,正是曹沫的計策,近秦王而后脅持得到放過燕國的契約??上В扒匚潢柹冋窨?,群臣怪之”,以致后來荊軻“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因為荊軻其意真的不是刺殺秦王,故而有毒的匕首沒有飛向秦王,結果行動失敗,成了一個千古的政治悲劇。
但是,如果荊軻成功地抓住了秦王,并使他立下契約,荊軻真會像曹沫那樣實現保住燕國的設想嗎?
一個高高在上的君主被身份不及自己的武夫脅持,連齊桓公在答應曹沫歸還魯國失地獲釋后,還大怒而想要違背之前的許諾。當時,管仲勸阻他不要“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齊桓公聽取了勸說——因為春秋時期,諸侯國還是很看重信義的??墒窃谇G軻所處的戰(zhàn)國末期,由于戰(zhàn)亂不斷,諸侯彼此耍盡陰謀手段,不再看重信義了。秦國派遣張儀多次欺弄楚國,可知以信義要求秦國履約的期望是不可靠的。
歷史上周王朝最初推行分封制,是為了讓諸侯鎮(zhèn)守疆土,輔佐周天子。后來諸侯開始出現強弱大小之分,周王室日漸衰微,諸侯國君也各自心懷鬼胎。至戰(zhàn)國時期更是“人心不古”,很多政客都四處奔走于列國之間,紛紛出謀劃策。各國之間關系復雜,朝秦暮楚,完全棄信義于不顧。蘇秦和張儀就是當時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政客,在他們一個合縱一個連橫的政策下,六個諸侯國也像墻頭草一樣時左時右。
因此荊軻刺秦王,不論成功或失敗,結果都是相同的:計謀確以失敗告終,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假使計謀真的成功,不講信義的秦國也不可能信守承諾,放過燕國,放過六國。時代不同了,信義服眾的時代已不復返,在實力決定成敗的時代之下,秦國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成為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點評:作者在學習了高中文言文《荊軻刺秦王》后,結合之前所讀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寫了這篇小文。她認為荊軻刺秦王的目的在于希望自己如曹沫一樣,脅持秦王以信義放過燕國,若真的如此,荊軻似乎是天真的理想主義的刺客。作者得出,在當時的時代之下,信義已難以服眾,誰的實力強就必將統(tǒng)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