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
悉尼歌劇院是與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比肩的世界頂級建筑。它是20世紀(jì)建筑史上的奇跡。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令世人驚嘆的建筑,竟出自丹麥38歲建筑師瓊·伍重的靈機(jī)一動,而這個靈機(jī)一動,竟然與一個橘子有關(guān)。
當(dāng)征集悉尼歌劇院方案的時候,瓊·伍重也得到了這個消息,他決定參加這個大賽。他從資料里,從人們的回憶里,甚至從人們的想象里尋找悉尼。他不但尋找悉尼的地理環(huán)境、風(fēng)光,還包括人們對它的感覺、贊美和對它未來的猜想。然后他日思夜想,廢寢忘食地埋頭于他的方案中。他研究了世界各地歌劇院的建造風(fēng)格,盡管它們或氣勢宏偉,或華美壯麗,他都沒有從那里獲得一點(diǎn)靈感。
這是在南半球一個十分美麗的港灣都市海邊建造歌劇院,必須擯棄一切舊的模式,要有嶄新的思維。
早上,晚上,他沉浸在設(shè)計里;一日三餐,是飽,是饑,他渾不覺。一天一天過去,截稿日漸近,卻仍無頭緒。有一天,妻子見苦苦思索的他又沒有及時進(jìn)餐,就隨手遞給他一個橘子。沉浸在思索中的他,隨手接過橘子,神情卻依舊漠然。他一邊思考方案,一邊漫無目的地用小刀在橘子上劃來劃去。橘子被他的小刀橫的豎的劃了一道又一道。無意中,橘子被切開了。當(dāng)他回過神來,看著那一瓣一瓣的橘子,一道靈感的閃電劃過腦海的上空。
“啊,方案有了!”
他迅疾設(shè)計好草圖,寄往新南威爾士州,于是,20世紀(jì)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悉尼歌劇院誕生了。
如今,在悉尼——這世界第一美港的貝尼朗岬角上,三面臨海的歌劇院,如揚(yáng)帆出海的船隊;又像一枚枚巨大的白色貝殼矗立海灘。船隊可以想象成壯士出海,貝殼又可以想象成仙人所遺留……在人們心目中,悉尼歌劇院已經(jīng)成為一種海的象征,藝術(shù)的象征,人類精神的象征。
盡管,從草圖到落成,中間經(jīng)過了波折,停滯,工程款擱淺,責(zé)難等等,以至于瓊·伍重憤怒而去,以至于歌劇院1959年3月動工,歷時14載才于1973年10月落成,盡管有人事后還說三道四,但畢竟不重要了。社會的驚嘆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不遠(yuǎn)萬里趕來剪彩足以說明它的成功。
瓊·伍重的小刀在橘子上劃過,無意中獲得了悉尼歌劇院的外觀造型;他的小刀的無意劃過,觸動了一個科學(xué)原理:球體網(wǎng)割弧線分割法。而這一故事或許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示:人,不能輕易丟掉自己的夢想。
(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