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
我經常碰到一些人,他們歲數不大,但給人感覺很老舊,因為他們講出來的詞匯,大都是20年前的。一個人講話的時候所使用的詞匯,反映了他的思想。不經常讀書的人,他的詞匯會枯竭,思想會停滯。經常讀書,而且讀緊跟時代的書的人,你跟他聊天,會覺得他很年輕。
我小時候讀書,沒有特別亮的燈光,也沒有其他干擾因素,就只有放在手頭的書。這樣的環(huán)境對我讀書很有幫助,相當于在山洞里讀經典,多安靜!
《諸葛亮集》《三國志》對我影響很大。記得我當時看《三國志》特別感動,眼淚都流下來了。我很遺憾,諸葛亮怎么54歲就死了?當然,現在想想,那個年代活54歲算是挺大歲數了。此外,諸葛亮的故事有幾點讓我感觸特別深。
一是看到他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記住一件事:做事得鞠躬盡瘁。二是他認為娶媳婦是娶德,美丑不重要。他的媳婦是黃石公的閨女,雖然很丑,但德行特別好,不像現在青春期的年輕人,一睜眼全是什么“波濤洶涌”的事。三是諸葛亮死后家里沒什么財產。他官至丞相,好歹也是部級干部,可家里竟然沒有積蓄。所以我現在一直說人要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那時候,有的年輕人經常往山洞里跑,在那里徹夜讀書??墒乾F在讀書,跟以前很不一樣,就像是在夜總會里讀經典,一會兒上啤酒,一會兒音樂響起來了,很多因素會干擾你,怎么能看得進去呢?
也有一些人確實在讀書,但是看的書很功利,比如《如何嫁一個千萬富翁》《如何成為百萬富翁》這類,我覺得看這種書沒有任何益處,因為人一旦追求功利,就會變得很焦慮,更沒法兒靜下心來讀書了。
老有年輕人問我,應該讀什么樣的書?我認為有三種可以讀。
第一種是古今中外的經典,像老子的《道德經》等。凡是能流傳下來的,都是歷經了時間考驗的好書,都是作者偉大靈魂的寄托,讀這類書,就是直接跟偉大人物面對面地交流。
第二種是對你現在最有用的書。在“最有用”這方面,我的理解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樣。
比如,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我不主張他們看太多關于管理的書。書里說的管理理論跟現實中的情況完全是相悖的,結果滿街都是管理人才,卻到處都是破產企業(yè)。就像到處都在賣婚戀教程,我們聽到的卻都是不幸的婚姻。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類書不解決問題。
第三種是可以活躍大腦,拓展思維空間的書。就我個人來說,我好奇心重,越看不懂什么事就越找這方面的書看。
這類可以是科幻書,也可以是小報或者雜志上非常規(guī)的信息,甚至是娛樂八卦。我有一個特別的習慣,看報紙是從八卦看起,然后看社會新聞,再看財經、房地產,最后看時政。這樣看報紙,那些非正規(guī)渠道的信息會刺激你思考,讓你的思維空間特別開闊,還能擴展知識面。
比如,社會新聞中關于案件的講述,會涉及很多刑偵知識,在跟人打官司的時候,你就能馬上知道如何取證。
此外,像馬桶的歷史、門的歷史、吃醋的歷史等這些書,是有實際用處的好書,我都覺得很有意思。比如吃醋的歷史,反映了人的社會心理變遷,這對把握辦公室戀情有幫助,可以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
人的一輩子,從自然年齡上來說都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延長自己的精神年齡呢?我覺得,就是讀書。你把書當成營養(yǎng),當成空氣,然后去讀書,書里的東西會逐步被你吸收,融入你的血液中,無形中延長了你的生命。所以,愛讀書的人才永遠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