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 楊硯寧 毛明
摘要:針對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實驗作了改進設計。利用紫甘藍汁稀釋液作指示劑、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氣體,由手持pH計的“斷點式”檢測,繼而改用pH數(shù)字傳感器“連續(xù)式”檢測干冰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通過觀察混合液酸堿度和紫甘藍汁的色差變化,從定性、定量和時間延續(xù)三個維度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變化過程。實驗方法嚴謹,實驗現(xiàn)象明顯,突破了傳統(tǒng)實驗只用試管間斷性檢驗的局限性。
關鍵詞:CO2與NaOH溶液反應;自制紫甘藍汁指示劑;酸堿度;pH傳感器;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16)10–0039–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性質”中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1]??梢?,實驗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創(chuàng)新實驗增強了化學課堂的趣味性與探究性,更加高效地服務于教學,貼合現(xiàn)代化學教學的需求。
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氣體的反應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常見的酸和堿”[2]中的一個知識點。作為知識點的引入,如果這個反應在試管或者燒杯中進行,一般沒有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以往教學中,通常在密閉容器中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氣壓變化,或者通過檢驗反應后的生成物碳酸鈉[3]間接證明反應的發(fā)生。以上方法比較傳統(tǒng),趣味性和自主性不強。本研究試圖通過指示劑顏色的多層次變化和連續(xù)計量的方式來證明該反應的發(fā)生,使實驗變得可視、科學、有趣。
為了增強趣味性和自主性,筆者先對指示劑進行了改進,利用紫甘藍汁稀釋液作為酸堿指示劑[4]。先用手持式pH計檢測不同酸堿度溶液的pH,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紫甘藍汁稀釋液,通過觀察紫甘藍呈現(xiàn)的顏色,來確定相應顏色對應的pH范圍,從而選擇紫甘藍汁稀釋液的最佳顯色區(qū)域。考慮到教學現(xiàn)場制取大量二氧化碳耗時較長,因此本實驗選用干冰來代替二氧化碳氣體。將pH數(shù)字傳感器[5]的探頭浸入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連接傳感器,然后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干冰。由于干冰易升華,沉到容器底部的干冰,能快速地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并向上散逸,與氫氧化鈉溶液持續(xù)發(fā)生反應。在此反應過程中,紫甘藍的顏色也隨之發(fā)生豐富的變化,pH傳感器則連續(xù)測出溶液pH變化的數(shù)據(jù)和曲線,從而定量測定溶液酸堿度的變化。前者為表象,后者為數(shù)據(jù),二者互為佐證,證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發(fā)生。
1 背景實驗
1.1 自制紫甘藍汁指示劑
(1)將紫甘藍切成小塊,進行榨汁。
(2)用棉質紗布做過濾層,將紗布覆蓋在燒杯上并用棉線固定,將榨取的紫甘藍汁靜置后進行過濾。
(3)將紫甘藍汁與蒸餾水以1:25的體積比混勻、稀釋。
1.2 用紫甘藍汁稀釋液作指示劑間歇測定溶液酸堿度變化
(1)用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配制8種不同酸堿度的溶液,在室溫下(25℃),用手持pH計測定其酸堿度。
(2)向8種溶液中分別加入紫甘藍汁稀釋液,充分攪拌,溶液呈現(xiàn)不同顏色。
1.3 測試結果
2 創(chuàng)意實驗
2.1 實驗用品
筆記本電腦、Vernier數(shù)據(jù)采集器、Vernier pH傳感器、普通家用原汁機、直口厚壁玻璃瓶(直徑8cm,高25cm)3個、燒杯(250mL)1個、細口瓶(500mL)6個、量筒(1000mL)2個、玻璃棒3根、手電筒1個、手套1副
氫氧化鈉溶液(0.1 mol·L-1)、干冰、紫甘藍1棵、蒸餾水等
2.2 實驗過程
(1)在3個玻璃瓶上分別標注1號、2號、3號,在3個瓶中各加入400mL一定濃度的紫甘藍汁稀釋液。
(2)在1號瓶中加入200mL蒸餾水,在2號、3號瓶中分別加入200mL 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使3個瓶內的溶液體積保持一致。其中,1號瓶是用作空白對照,2號瓶與3號瓶起始狀態(tài)一致,用來與3號瓶即將發(fā)生的反應作對比。
(3)在3號瓶中插入pH傳感器探頭,浸入溶液中,再連接數(shù)據(jù)采集器。向3號瓶所盛溶液中投入幾塊干冰。測定溶液的pH變化,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如圖1所示)。
2.3 現(xiàn)象描述
觀察3號瓶內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干冰在溶液中立即產生了大量氣泡,在瓶口形成了云霧繚繞的景象,瓶內溶液的顏色由原來的綠色逐漸轉變?yōu)樯罹G,繼而變?yōu)榇渚G,緊接著轉化為淺綠,然后慢慢變?yōu)楹{、天藍、青藍,最終變?yōu)樽仙?。從紫甘藍汁顏色變化的多樣性,結合圖1所測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從定性和半定量的角度,可以感知到溶液的酸堿度發(fā)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pH數(shù)字傳感器采集到反應過程中連續(xù)變化的數(shù)據(jù),形成了pH曲線,直觀、形象地表明了溶液中pH的變化[6]——pH由最初的12逐漸變化到小于7,從而揭示了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過程。
2.4 結論
(1)打破傳統(tǒng)的通過檢驗實驗中氣壓變化或產物來間接證明反應發(fā)生的方法,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從視覺上和數(shù)據(jù)上連續(xù)地呈現(xiàn)出來,奇妙的化學現(xiàn)象給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視覺刺激。整個實驗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在2分鐘以內,既適合作為課堂演示實驗,也可以作為學生的探究實驗,有較好的教學價值。
(2)用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氣體,操作簡便,既體現(xiàn)了物質的多樣性,又營造出了云霧繚繞的奇妙景象,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讓學生體驗化學之美;用生活中的常見蔬菜紫甘藍汁液代替?zhèn)鹘y(tǒng)的指示劑紫色石蕊試液,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體現(xiàn)了生活化學的理念;利用紫甘藍顏色多變的特點,也讓學生初步了解指示劑變色范圍的概念,為將來指示劑的學習作鋪墊。
(3)用pH計間斷性檢測與用數(shù)字傳感器連續(xù)性檢測作對比,使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更具有可視性、科學性。本實驗的改進體現(xiàn)了實驗的定性、定量的融合和數(shù)字傳感技術的有效使用。
3 本實驗用紫甘藍汁調配與顯色區(qū)域的探究
3.1 紫甘藍汁提取液稀釋調制的配比
本實驗用原汁機榨取紫甘藍汁原液,原液為深紫色,若濃度過大,紫甘藍汁自身的紫色會干擾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為了增強實驗的視覺效果,通過控制變量進行反復實驗,得出紫甘藍汁原液與蒸餾水以1:25的體積比進行稀釋,能獲得較好的實驗效果。
3.2 紫甘藍汁稀釋液顯色區(qū)域的選擇
從使用手持pH計間歇測定紫甘藍汁稀釋液在不同酸堿度溶液中的顯色情況可知,其在不同pH環(huán)境的溶液中顏色變化非常豐富。查閱資料可知紫甘藍汁液顯色的有效成分是花青素(其結構如圖2所示)[7],花青素在堿性較強時,其結構會發(fā)生轉變,因此實驗結束時無法轉變?yōu)樽仙?/p>
為了觀察到溶液更多層次的顏色變化,筆者反復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若使紫甘藍汁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起始色為黃色(此時溶液堿性較強),在實驗過程中,縱使加入足量的干冰,直至溶液pH小于7時,溶液顏色的變化始終在黃色區(qū)間,最終呈現(xiàn)灰色,溶液色彩變化比較單一,少了感官上的視覺美感。本實驗中,筆者選擇pH約為12.8的綠色溶液(傳感器測定與手持pH計測定有一定誤差)作為起始顏色,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顏色在綠色、藍色、紫色三個顏色區(qū)間內進行逐層次的轉變,可謂美輪美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王祖浩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46.
[3]李瓊﹒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8):6.
[4]張小平,張旻媛﹒紫甘藍色素變色實驗的設計[J].化學教學,2014,(6):50.
[5]蔡碧霞﹒利用現(xiàn)代傳感技術繪制酸堿中和滴定曲線[J].化學教育,2009,(11):56.
[6]華中師范大學等編.分析化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9.
[7]高攀峰,侯金麗,傅海燕等﹒紫甘藍花青素三種提取工藝對比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5,(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