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理論的自覺和本土的聲音——論溫存超的文學批評

2016-11-26 09:22歐造杰
長江叢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本土文學批評理論

歐造杰

?

理論的自覺和本土的聲音——論溫存超的文學批評

歐造杰

【摘 要】溫存超教授的文學批評與研究,以廣西當代文學特別是東西、凡一平、黃佩華等作家為重點,建構具有理性和審美特征的批評藝術,發(fā)出本土的聲音,體現(xiàn)了理論的自覺,在廣西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溫存超 文學批評 理論 本土

溫存超教授是廣西新時期以來比較活躍的文學批評家之一,近年來他連續(xù)出版有學術專著《秘密地帶的解讀——東西小說論》、《追飛機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地域、民俗、家族——黃佩華的文學脈流》、《邊沿地帶的解讀——廣西當代文學批評》等四部,主編《廣西新時期文學作品選讀》、《本土文學的解讀與闡釋》等教材五部。另外還發(fā)表文學作品近百萬字,出版了文學作品集《三月雨》、傳記文學《連天烽火化春風――竺可楨在宜州》(合作)等。他先后獲第七屆廣西文學評論獎、廣西高校自治區(qū)級教學成果獎、廣西高校教學名師獎等獎項。自1990年在高校任教以來,溫存超就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批評與研究活動。新世紀以來他活躍于廣西文壇,積極參加各種文學研討活動,不斷有文學批評和研究的成果出現(xiàn)??v觀溫存超的文學批評,他自覺以廣西當代文學特別是河池本土的作家為研究重點,建構具有理性和審美特征的批評藝術,發(fā)出了本土批評與理論的聲音,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在廣西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溫存超的文學批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東西小說論

東西是1997年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早年曾就讀于河池師專,和溫存超是校友。由于都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因,作者和東西很早認識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敏銳把握住對東西文學作品的研究并發(fā)揮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1990年以后溫存超來母校河池師專任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作為教師和學者,他多年以來注重對廣西本土作家和作品進行閱讀和研究,特別是東西的文學創(chuàng)作。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的那樣:“從20世紀80年代,我一直都目睹著東西小說創(chuàng)作所走過的路程,從他發(fā)表短篇小說《龍灘的孩子》開始,我一直都在閱讀他的小說,關注著的創(chuàng)作成就,研究其作品的變化?!盵1]269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努力和積累之后,溫存超對東西小說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6年10月臺海出版社出版了溫存超的首部學術專著《秘密地帶的解讀——東西小說論》(以下簡稱《東西小說論》),該書25萬字,以作家東西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作者從整體中國當代文學的格局中對東西的小說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高度肯定了他對廣西文學崛起的重大意義。溫存超在上編的首篇論文《飛翔的姿態(tài):作為小說家的東西》中提出了八個“不可不論東西”,強調了東西小說在當代中國文學中的重要地位,也交代了作者研究東西的緣由。論著是全國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東西小說的專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學史意義。

《東西小說論》分上下兩編,上編創(chuàng)作論為東西小說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的原理闡釋,下編作品解讀對東西小說的代表作品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附錄中還列出了東西小說的目錄,為研究東西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上編從理論上分以東西小說的創(chuàng)作題材、人物塑造、結構技巧、敘事策略、語言特色等方面作了具體的分析,對東西各個時期的小說作了深入的分析,還分析了東西小說的影視改編問題。比如在《詩性美學:東西小說中的意象》中,作者運用意象理論來分析對東西小說中出現(xiàn)的荒草、大火、陰雨、土路、河流、酒、皮帶、坑道等事物,揭示它們所象征的深層含義,還進一步分析東西小說創(chuàng)造這種意象的方法、結構和原因等,把這些意象群體看作是東西小說的詩性美學和審美創(chuàng)造,從而指出了東西小說創(chuàng)作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下編則選擇了東西各個創(chuàng)作時期具有代表性的18篇作品,以敏銳的眼光對這些作品作了詳細的解讀。題目能抓住東西小說內容的核心問題,形象地概括出小說的主旨,別具新意,讓讀者能夠清楚地去了解東西小說的深層意蘊、藝術創(chuàng)新和批判精神。在分析小說的過程中,作者不僅揭示了小說的思想和藝術價值,而且常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發(fā)現(xiàn)。比如在評論東西的著名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時,作者先是圍繞“直面苦難的人生”的主題,揭示出作家對人生的終極關懷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然后歸納指出小說在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突出表現(xiàn)了人物奇特的組合與豐富的想象。

在《東西小說論》中,溫存超顯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藝術才情。在分析東西小說的主題內容和藝術創(chuàng)新等過程中,論題鮮明,論證嚴密,舉例分析豐富得當,能加深讀者對東西小說的理解。作者以學者理性的眼光和批評家細致的筆觸來分析和解讀東西小說的深層內蘊,能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開辟了新的闡釋空間 ,常常讓人耳目一新,聞所未聞。在文學批評的方法上,作者運用了社會歷史批評、心理批評、新批評、文化人類學批評等多種批評方法,顯示了作者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深厚的批評功底 。

溫存超在解讀東西小說的時候,能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東西的生活環(huán)境和背景進行精密的分析,并帶著對人生境遇的把握和對生存的反思進入文本。例如,東西的中篇小說《肚子的記憶》集中表現(xiàn)了饑餓感,長篇小說《耳光響亮》表現(xiàn)了貧困的生存遭遇,《痛苦比賽》則以荒誕的形式表現(xiàn)了痛苦的生命體驗等,這些特定時代東西的生存狀況構成了溫存超所作評論的有力支撐。在《綜合病癥:東西小說的都市觀照》中,作者談到東西的《睡覺》、《不要問我》、《痛苦比賽》等小說,反映了現(xiàn)代都市文明所帶來的一種創(chuàng)傷。印象批評認為,文學批評是一種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也是一次心靈的探險。溫存超通過對東西小說的解讀,既揭示了作者東西孤獨、痛苦的內心世界,又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存在的深層把握??梢哉f是達到了批評的雙重使命和社會效果,東西也為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二、凡一平和黃佩華評傳

傳記批評是一種常見的文學批評方式之一,它能夠結合作家的成長經(jīng)歷來展現(xiàn)其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和變化過程,并入讀者對作家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有多方面的了解和認識。一般來說,著名作家都有自己的傳記批評,有的還數(shù)量眾多,這客觀上反映了當代文學批評的繁榮和進步。但是廣西當代作家的傳記批評卻不多,除了陸士清的《曾敏之評傳:甘遣春溫上筆端》、周鑒銘的《陸地評傳》、胡慧群的《我讀東西:時空境遇里的身心言說》等基本著作之外。有鑒于此,溫存超自覺對廣西當代著名作家進行傳記批評,希望為文學桂軍作家作品的個體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而凡一平、黃佩華等知名作家便成了他的首選對象。溫存超和他們是相識多年的益友,因此對他們的傳記批評具有真實性、資料性和學術性等方面的價值。

凡一平是從河池師專走出去的又一位廣西文壇名將,現(xiàn)為廣西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溫存超和凡一平是相識多年的同窗好友,在研究完東西小說之后,他又把研究的眼光轉移到了這位老相識小說作家,并收到了和東西研究類似的效果。2011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溫存超的專著《追飛機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以下稱為《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為國內首部關于著名作家凡一平的評傳。這部書以評傳的方式來寫,以凡一平的一篇小說《玉米人》為線索,以追飛機的玉米人為主題,全面、具體、深入地追蹤了凡一平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著作共分十二章, 第一至第四章敘述凡一平傳奇生活軌跡,從少年到青年,從鄉(xiāng)村教師到青年作家的演變過程;第五到七章是對凡一平作品的梳理和解讀,介紹了凡一平小說創(chuàng)作在題材上由農(nóng)村到城市的轉變過程及其內在原因;第八到十章重點概述凡一平的影視創(chuàng)作之路,展現(xiàn)了他和影視結緣的輝煌成就。第十一至十三章是在當下視角對作家凡一平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一種現(xiàn)代解讀。著作最后還附有凡一平和作者的對話錄、凡一平的創(chuàng)作年表、主要作品目錄和凡一平研究論文要目等,為后來凡一平的研究者提供了參考。全書詳細而生動地敘述了凡一平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生道路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并對其文學與影視作品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與評論。著作資料豐富,視角獨特,方法多元,語言通俗,具有相當?shù)膶W術價值和文學史意義。

在論著《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較具有文學批評特色的是第七章《故事背后:凡一平小說的文化分析》。作者從文化批評發(fā)角度去解讀凡一平的作品,揭示小說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內涵,即受地域文化的浸染、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和對現(xiàn)代文明的質疑;最后作者還論述了凡一平的小說觀念,能加深讀者對凡一平及其作品的了解。傳記批評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批評樣式,從現(xiàn)代的李長之的《魯迅批評》開始,到當代的許多批評論著,經(jīng)歷了很長的發(fā)展時間。但是,當前的傳記批評“評”和“傳”的結合容易失當。溫存超的《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則敘中有論,傳中有評,充分運用敘事、抒情、描寫、議論等多種手法,講故事、寫人物、評作品自然融合。全書內容眾多,視野開闊,將求學、執(zhí)教、寫作和編導等不同階段的凡一平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給讀者面前。溫存超對凡一平進行全面深入的挖掘,系統(tǒng)呈現(xiàn)了凡一平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實踐,使讀者對凡一平其人其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追,不僅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更是一種對信念的堅守、對夢想的追逐?!闭撝鴱浹a了對凡一平及其創(chuàng)作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缺憾。論著直接引用作家凡一平的有關文章,增強了行文的可讀性、趣味性、真實性,作者運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不僅增強了讀者對本書的信任感,還為驚詫于作者與凡一平的親密程度。其語言做到理性和散文化的結合,使作品既充滿了強烈的真實感,又增添了不少傳奇社會的色彩。例如,在第三章《走出大山:從中學教師到青年作家》中,作者這樣描寫凡一平從中學教師到到上海復旦大學作家班接受教育的:“1989年,凡一平與師弟東西并肩而立,在偏僻而山巒起伏的南方,用餓狼式的目光盯住中國文壇?!盵2]73讓讀者對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和奮發(fā)有為的凡一平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另外論著的標題新奇、生動、形象,也給本書增添了無窮的想象力。

黃佩華是廣西西林人,國家一級作家,曾獲廣西壯族文學獎、廣西文藝創(chuàng)作“銅鼓獎”和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獎等。溫存超認為,黃佩華是文學桂軍的一位重要的壯族作家,他不僅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道路,而且認同壯族作家身份,其文學創(chuàng)作堅持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本土文化特色,具有研究的特殊意義與價值。2013年12月溫存超撰寫的黃佩華評傳《地域民俗家族――黃佩華的文學脈流》(以下簡稱《黃佩華的文學脈流》)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該書包括故鄉(xiāng)、選擇、弄潮、崛起、回歸、敘事、追求、體認、尋根、本色等十章內容,從地域、民俗、家族幾個關鍵詞入手,詳細而生動地分析了黃佩華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特征,從內容到形式,從現(xiàn)象到原理,尋根溯源,系統(tǒng)地進行了分析與評論。最后作者概括出黃佩華文學之路的意義:“他從故鄉(xiāng)的河流出發(fā),駕馭著自己打造的獨木小舟,沖出大山,在生命的大江中拼搏疾駛,在文學的大河中乘風破浪,在百舸爭流的畫面中,以自己獨特的姿態(tài),演繹自己精彩的人生?!盵3]183論著還附錄了作者與黃佩華的對話、黃佩華簡歷及創(chuàng)作年表、黃佩華主要作品目錄和黃佩華研究論文要目。該書為國內首部關于著名壯族作家黃佩華的評傳,不僅是對黃佩華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作品研究評論,而且還詳細描述了在20世紀90年代的發(fā)生的廣西文壇“88”新反思運動和“文學新桂軍”崛起的過程,讓讀者對廣西文壇的發(fā)展過程和代表人物有較深入的了解。

在《黃佩華的文學脈流》第七章《追求:地域民族文化書寫》中。溫存超指出,黃佩華的一系列小說可以稱之為桂西北鄉(xiāng)土敘事,[3]118作家從人物命運的描寫、家族歷史的敘述、壯族村寨生活變遷的展示三個角度和層面來展現(xiàn)壯族的自然生活與社會生活,有力地反映了壯族的生產(chǎn)狀態(tài)、繁衍歷史和文化現(xiàn)狀,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價值。縱觀全書,作者認為黃佩華的文學創(chuàng)作自覺堅持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始終關注桂西北土地上的壯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書寫壯民族的過去和現(xiàn)在,并思考壯民族的未來,具有人文主義的關懷。黃佩華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成了關于桂西北壯民族生活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系列敘事,由此構成一部桂西北壯民族生存繁衍的形象史,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桂西北地域民族文化敘事。溫存超指出了黃佩華作為一位壯族作家在當今多元化的廣西作家群體中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意義。黃佩華堅持壯民族文學的創(chuàng)作立場,保持沉重的民族歷史感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他敘述壯族的人物、家族和村寨故事,彰顯壯族特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韻味,最終也體系了壯族文學的藝術風格和巨大成就。

三、廣西當代文學批評

溫存超的論文集《邊沿地帶的解讀——廣西當代文學批評》2013年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集中代表了作者對廣西當代文學的批評與研究成果。本書從文學現(xiàn)象闡釋、作家作品解讀、文學批評觀照、文藝教育探討等方面對廣西當代文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文學現(xiàn)象闡釋部分主要論述了廣西當代文學與地方文化和影視熱現(xiàn)象,還分析了廣西地方的一些文學流派如河池學院、都安文學等;其中,第二部分作家作品解讀占據(jù)了最主要的內容,選取了作者多年來對廣西當代文學研究的21篇論文,既包括陸地、聶震寧、東西、凡一平、鬼子、黃佩華、李約熱、紅日等廣西著名作家,也包括一些青年的文學新人,重點分析他們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征和成就以到達推舉和交流的目的。文學批評觀照部分主要是介紹和評論了廣西當代一些學者和批評家們如張利群、黃偉林、韋啟良、韋秋桐等人的文學批評與研究著作,文藝教育探討則是對廣西文化建設的一些建議和構想等。

在廣西當代文學批評中,比較有代表的是評論陸地、黃佩華、紅日等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這些評論文章中,溫存超善于抓住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題,并結合作家的社會生活經(jīng)歷來分析他們小說的藝術特征和地域文化價值,最終對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做出自己的歸納和評價,讓讀者對這些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和了解。溫存超的文學評論主題鮮明,論證思路清晰,結構自然合理,觀點深刻獨特。在細致闡釋、說明和分析小說的藝術特征時,不乏自己精辟獨到的觀點。例如,在評價陸地小說時,作者寫道:“陸地因熱愛文學而走上了革命道路,獻身革命后始終不放棄文學;陸地是一位富有傳奇經(jīng)歷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抒寫了人生的傳奇?!盵4]40這些評論論點往往起到深化論題和畫龍點睛的作用,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文學知識和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

在論文《桂西北敘事與河流情結――黃佩華小說論》中,溫存超從“桂西北敘事:壯民族生存狀態(tài)的形象記錄”、“紅土地色彩:地域文化小說創(chuàng)作的顯著特征”、“紅水河情結:壯民族文化品格的深情體現(xiàn)”三個方面來論述黃佩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論文中,溫存超這高度肯定了黃佩華小說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廣西壯族本土作家代表性的意義。作者重點從敘述學的角度去分析了黃佩華小說,還運用了人類文化學批評方法,揭示了黃佩華小說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深層次的民族文化意義:“在以多元文化為背景的廣西當代文學的版圖中,桂西北無疑是地方民族文化最為豐厚的一個地區(qū)。以紅水河文化為背景的桂西北文學創(chuàng)作,其地域性與民族色彩相當鮮明,也最具有廣西本土文化的意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壯族作家黃佩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盵4]84

作為河池市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主席,溫存超還關心河池市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fā)展和建設,組織河池學院部展階段和情況,展示了河池文學理論與批評對河池文學的發(fā)展壯大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分老師和河池市文聯(lián)在2010 年9月成立了池市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他寫的論文《紅水河濤聲的回響:新時期河池文藝理論批評的發(fā)展狀況》具有重要的價值,概括了河池市新時期以來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fā)指出了自身還存在的明顯不足。溫存超還組織和指導老師們參與到廣西文學的批評與研究中,為地方文學與文化的發(fā)展做積極的努力。他還把自己的文學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和學科建設當中,并在該領域取得一定的優(yōu)勢和領先地位。

總之,作為一名文學批評家,溫存超自覺以廣西當代文學作為自己批評的方向,特別是對東西、凡一平、黃佩華等作家的個案分析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價值和意義,發(fā)出了本土理論的聲音,為推動廣西當代文學特別是河池市文學的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文學批評的方法上,他成功運用了并運用了社會歷史批評、傳記批評、原型批評、新批評和文化人類學批評等多種批評方法來解讀文本,體現(xiàn)了一位學者成熟的批評藝術,也反映了廣西當代文學理論與批評的自覺,為后來的學者與批評家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繁忙和條件相對艱苦的環(huán)境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難能可貴的。

參考文獻:

[1]溫存超.秘密地帶的解讀――東西小說論[M].北京:臺海出版社,2006.

[2]溫存超.追飛機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溫存超.地域民俗家族――黃佩華的文學脈流[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4]溫存超.邊沿地帶的解讀——廣西當代文學批評[C].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廣西省宜州市河池學院文傳學院)

作者簡介:歐造杰(1977-),男,壯族,廣西環(huán)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廣西當代文學批評家群體與文學批評發(fā)展研究”(編號:15FZW005)。

猜你喜歡
本土文學批評理論
文學批評新生代專欄·劉詩宇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色彩之喻與中國文學批評——以先秦兩漢為中心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文學批評史視野里的《摩羅詩力說》
中國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圍
“本土”背后的故事
異域中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