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哉,旅途在
旅游途中,有美景,有美食,有奇遇,當然,不可或缺和遺忘的,與之最相配的,是美麗的文字。有文字的旅游,可以讓孩子更投入;有文字的旅游,可以讓孩子記憶更深刻;有文字的旅游,可以讓孩子與親人更融洽。
那么,怎樣讓文字走進孩子的旅游生活?人原本就生活在一幅幅圖畫中,畫的背景是家庭,是學校,是圖書館,是大街小巷,是商場碼頭。那么,人為什么要去旅游?就是因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于是,為了獵奇,為了看到更加奇異動人的世界,一家人就踏上了旅途。
出發(fā)的是一家人,但關注這次旅游的人卻好多,有家庭長輩,有親戚好友,有同事伙伴,怎樣讓他們也參與進來,跟著自己的腳步一起跋涉,一道欣賞,一路遭遇?這時,現(xiàn)代信息工具——微信、微博、博客、QQ空間等就可以粉墨登場啦!所見之景,所嘗之味,所見之人,所遇之事,可以借此實況轉播,實現(xiàn)旅游效應最大化。旅游途中,最好奇的一定是孩子——奇景、奇人、奇物、奇味、奇遇,撲面而來,讓孩子應接不暇,樂此不疲。這時,家長就可以引導他們——
你想不想將這么奇麗的風景帶回家?
你想不想將自己離奇的遭遇講給同學聽?
你想不想將味道奇特的小吃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品嘗?
你想不想為這段風光視頻當解說者?
你想不想下次再來時,讓這個景區(qū)變得更美好?
……
每一個問題,都緊貼著孩子的旅游經歷;每一個問題,都符合孩子喜歡表現(xiàn)、樂于分享的年齡特征;每一個問題,都將孩子的言語交往欲望激發(fā)出來。
從相機找出一張美麗的風景照,一起回顧和重溫當時的情景,讓孩子動筆為照片寫一段解說詞,發(fā)在專門開設的網(wǎng)絡空間里;從包里摸出一包地方小吃,介紹它的制作過程,細細品嘗它的滋味,圖文并茂地推薦給“群里”“圈里”“空間里”的好友;從手機里翻出當日拍下的新奇場面,讓孩子為視頻配上畫外音,可以先寫文字,然后朗誦錄音,最后與視頻合成在一起,及時推送到網(wǎng)絡空間里,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當在旅行途中,發(fā)現(xiàn)不文明的現(xiàn)象,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時,用相機留下照片,讓孩子當場寫下自己的感受、呼吁、倡議、建議、申訴,及時發(fā)送在網(wǎng)絡上,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或引以為戒。
如此種種,讓孩子除了感受旅游帶來的一份愉悅外,還體驗到一份源自寫作的樂趣。此時,旅游不僅讓孩子開闊了眼界,鍛煉了文字,豐富了交往,還弘揚了愛心與正義。
孩子在旅游中有寫作動力了,也有寫作空間了,怎樣讓孩子寫得豐富,寫得精彩?這關鍵在于父母要當好孩子旅游途中的引路人,千方百計地吸引和調動孩子的感官、肢體以及曾經的閱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