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安 楊惠蘭
怎樣讓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動起來?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學內容的刺激?!爆F(xiàn)代行為科學家研究也認為:在沒有受到刺激的情況下,其能力發(fā)揮僅有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fā)揮到70%~90%,甚至更多。由此可見,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才能愛學、樂學,才能學會、會學。下面談談我們讓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動起來的做法。
一、了解學生,準確分層
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基礎。每個學生不僅性格不同,愛好各異,而且學習成績有優(yōu)有劣,生活能力有強有弱。所以平時需要注意他們的思想狀況;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怎樣,使自己對學生有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將每位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學習的優(yōu)劣分為四個小組。由劣到好依次為A、B、C、D四個小組。每組不超過15人,并將每節(jié)課所授知識,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將知識的深度分為四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應不同的知識層次。這樣就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動起來。
二、展示目標,準確定位
展示目標就是教師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明白無誤地展示出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準確定位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喚起每位學生的參與意識,明確學習的步驟、重點、難點、任務和努力的方向。
三、達標測評,準確過濾
達標測評是目標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達到目標的一種反饋手段和途徑,又是準確獲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的依據(jù)。其功能在于反饋、調控教學進程;評價、判斷目標的正確性、可行性、完成性。因此,達標測評題組編擬應以目標為中心,突出重點,層次分明,題精量當,易于反饋、評價,體現(xiàn)激勵功能。題型以選擇、填空、判斷為主,以期重知培能,省時高效。測評方式力爭靈活多樣,可采用問答(個別),討論同步測評,可用小黑板幻燈片出示“定時定量定法”逐步測評。
四、反饋嬌正,定位循環(huán)
反饋嬌正是目標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不同于其他教學方式的根本所在。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一切機會和針對性的補救和矯正措施。其功能在于及時消除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和知識缺陷,控制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保證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為此,在教學中要把反饋矯正貫徹始終,把培優(yōu)與轉差結合起來,把習慣與態(tài)度、基礎與能力、概念與技能、個別與集中結合起來,采取個體矯正與全面矯正、小組矯正與互助矯正相結合的形式,及時、靈活、針對性強地實施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而增強師生團結合作的精神,為后續(xù)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教學氛圍,為定位后繼循環(huán)知識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jù)。
五、循環(huán)強化,按需提高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分層練習,要突出主體和所需強化循環(huán)知識。學生做課堂練習,是為了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一般一節(jié)課做練習至少要15~21分鐘,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必須充分重視和利用好這個時間。我們認為布置課堂分層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布置練習,緊扣教材;(2)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3)加強練習,鼓勵多問;(4)疑難練習,多啟發(fā)思考;(5)從課本出發(fā),拓展練習,啟發(fā)探討。若能把握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對于分層教學,雖然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但層次的劃分是沒有界限的,即使同一個組里的學生也存在著不同的層次,所以僅靠課內是不夠的,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比如組織興趣小組,對后進生進行輔導,對優(yōu)生進行加深提高。
六、準確把握“講”與“練”的關系
分層教學要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1)先講后練,“講”給全體同學講,“練”給全體同學練,“練”分不同層次練。(2)邊講邊練,即講一段后讓學生練幾個題目,待掌握后再講再練。(3)講練交叉進行,即先把基礎知識講完,布置A組同學練,在A組同學練時,再給B、C組同學講,依次類推。
七、準確把握“多”與“少”的關系
講完一部分內容,全班同做幾個題目,結果好的同學做完了在等差的同學,而差的同學又不一定能解出來,這樣就出現(xiàn)了優(yōu)生“吃不飽”和學困生“吃不消”的矛盾。一節(jié)課的密度就更不用說了,采用分層次教學雖然可以避免這一矛盾,但如處理不當會出現(xiàn)新的矛盾。比如,在一堂課中教師講解體現(xiàn)在C層次的時間應占多少?各組練習的數(shù)量和時間分配如何?等。我們認為面向A、B組,給C組同學留3~5分鐘時間以適當?shù)貑l(fā)和加深,或出幾個思考題,練習的題目也不能以多取勝,應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練,以便能起以一帶十、舉一反三的功效,這也是符合“少而精”原則的。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意識到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好,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應有發(fā)揮,教育教學質量才會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加龍.分層教學怎么分[J].教育文匯,2005(1).
[2]吳喬.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