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玉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模式逐漸成為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焦點。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即課堂導入自學、教師精講演示、學生討論練習,這三個階段成為目前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主要從這三個課堂教學的階段入手,談談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模式,為實現有效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高中物理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其科學性與邏輯性兼具的特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大部分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他們在學習時無法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上,不能靈活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出現學無所用的現象。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目標的完善,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是師生共同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與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一、巧妙導入,引導自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的活動中轉移過來,從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因此,教師要結合物理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導入的內容,使課堂的導入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來。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揮好課堂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運動的描述”這一章中的“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這一節(jié)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上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這樣的一個動畫視頻:在一列行駛的火車上,一個小男孩指著窗外同向行駛的火車說:“那個車怎么沒有走呢?”這時在另外的軌道上從對面駛來了一輛火車,小男孩指著那輛車說:“那車開得真快,這么快就看不到它了?!币曨l播放到這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同意小男孩的話嗎?為什么?”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他們對這個情況并不感到陌生,但是他們平時卻沒有認真地考慮過這類問題,在我的提問下,他們都十分認真地思考問題,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精講演示,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很多教師都想要將課堂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講解更多的知識,但是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也因此會感到在課堂上學習費力,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因此,要實現高效的物理教學,教師就要轉變教學觀念與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精講演示,精講并不等于少講,而是有針對性地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進行重點的講解,從而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弄懂吃透,進而為提高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地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使其理解實驗的步驟,掌握實驗的原理。例如,在教學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時,我就引導學生逐步地思考使其理解實驗的原理,然后我再讓學生自己看書總結實驗的步驟,在學生基本弄明白實驗的過程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整個實驗,并一邊播放一邊提醒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以便學生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避免出現一些錯誤。在觀看了視頻后,學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十分認真謹慎,雖然也會出現一些失誤,但是經過多次的嘗試與改正,學生的實驗操作十分成功,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
三、討論練習,總結成果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十分強的學科,學生僅僅聽教師的講解是很難掌握物理知識的精髓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的思維會更加發(fā)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理解程度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堂練習,讓學生趁熱打鐵,在課堂上將所學的知識消化吸收,而不要留到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后,我就為學生設計了一道題,讓他們利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通過小組的合作討論來解決。學生一開始看到這道題時,他們都愁眉緊鎖,不知道要從哪里入手,然后我引導學生先找出能量轉化的過程,并結合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經過思考與討論,他們很快就找出了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找到了解題的思路,并將題目完整而正確地解答出來。這個討論與練習的過程,有效地深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優(yōu)化高中物理的教學模式,使其適應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的三個階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物理學習中能夠學以致用,從而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陳玲.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