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昊然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鐵路工程材料運輸方式及費用計列研究
于昊然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鐵路工程建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四新技術”和機械化、工廠化、專業(yè)化、信息化“四個支持手法”的推廣應用,鐵路工程材料運輸方法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概預算編制單位對材料運輸費用計列的處理方法的不一樣,形成材料運輸費用漏記或重復計列疑問。鑒于此,文章根據現(xiàn)場調研,對鐵路工程材料運輸方式模型和費用計列方法進行研究。
鐵路工程;材料運輸方法及費用計列
1.1 材料運輸方式模型
根據材料自料源點至操作面運輸方式方法的不一樣,擬定種材料運輸方式模型,并將對應的材料進行歸類區(qū)分。其間,材料工地運輸范圍是指材料自負臨場站(加工場)、小型臨時設備、工地臨時堆積點到操作面之間水平運輸范圍。
1.1.1 運輸方式模型一
自料源點經大臨場站工廠化加工后,經工地臨時堆積地址運至操作面的材料,首要包含溝槽蓋板、線路防護柵欄、砌塊、橋梁欄桿、遮板以及需臨時堆積的軌跡板和雙塊式軌枕等小型預制構件,其運輸方式模型如圖1所示。
1.1.2 運輸組織模型二
自料源點經大臨場站工廠化加工后直接運至操作面的材料,主要包括預制箱梁、集中拌制混凝土、長鋼軌,級配碎石、改良土等,其運輸組織模型如圖2所示。
圖1 運輸組織模型一
圖2 運輸組織模型二
圖3 運輸組織模型三
1.1.3 運輸組織模型三
自料源點經小型臨時設施(材料庫)存放后直接運至操作面的材料,主要包括主材(“四電”線纜、給排水管材等)和輔材(五金等)兩類,其運輸組織模型如圖3所示。
1.2 材料運輸模型驗證
以充分體現(xiàn)建設項目的遍及代表性為準則,挑選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吉林至琿春鐵路、南寧至廣州鐵路、大同至西安鐵路、蘭州至新疆鐵路第二雙線、盤錦至營口鐵路等六個建設項目為調研目標,計算分析22種材料施工現(xiàn)場工地范圍內的運輸形式,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計算成果可知,現(xiàn)場調研的工地范圍內材料運輸形式與這篇文章擬定的運輸模型根本共同,由此驗證了這篇文章擬定的材料運輸模型的合理性。
表1 材料工地范圍運輸模型調研統(tǒng)計情
2.1 材料方案及運輸費用劃分
依據建設工程所需材料和制品(半制品)的臨時堆放地點、加工地點、運輸方法,可將材料、制品(半制品)從供應地到工地操作面的運輸計劃劃分為以下幾種:
2.1.1 方案一
原材料需在制品加工場(大臨場站)集中加工,工地3次寄存3次搬運。如大臨工廠化施工的小型預制構件,溝槽蓋板,線路防護柵門、砌塊,橋梁欄桿、遮板,軌道板、雙塊式軌枕等。這些原材料從料源點到工地操作面的運輸方式方法為:
該方案,原材料需在工地制品加工場集中加工,從料源點到制品加工場內存料點的運輸、裝卸歸入運雜費;加工場內存料點到場內加工點的運輸、裝卸及場內加工點到場內制品堆積點的運輸、裝卸歸入定額工序;加工場制品堆積點到工地臨時堆積點的運輸、裝卸歸入運輸定額;工地臨時堆積點(含)到操作面的運輸、裝卸歸入定額工序。
2.1.2 方案二
原材料需在加工場(大臨場站)集中加工,工地2次寄存2次轉移,從加工場制品寄存點直接到操作面,無需在工地臨時堆積。如大臨工廠化施工的預制梁、軌排、小號碼道岔、集中拌制混凝土、長鋼軌,級配碎石、改進土等。這些材料從料源點到操作面的運輸方式方法為:
該方案,原材料需在工地制品加工場會集加工,從料源點到制品加工場存料點的運輸、裝卸歸入運雜費;加工場內存料點到場內加工點的運輸、裝卸及場內加工點到場內制品堆放點的運輸、裝卸歸入定額工序;加工場制品堆放點到操作面的的運輸、裝卸歸入運雜費(T梁)或運輸定額。
表2 各種模型下工地范圍內運輸費用現(xiàn)狀及處理建議
2.2 材料價差清理
甲供材料設備需由建設方負責,設計方與施工方參與核對對應數量,對未實施部分預留合理費用。甲供材料設備調整種類按最終實際發(fā)生種類清理,清理后的甲供材料設備及變更設計中發(fā)生的甲供材料設備匯總與初步設計批復概算中甲供材料設備進行對照。企業(yè)自購料價差按照《關于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的指導意見》(鐵建設[2009]46號)文件要求進行調整,其中道碴材料因無發(fā)布的材料信息價格,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參考施工方采購合同及支付憑證進行材料價格調整,運輸費用不調整;其他價差調整。根據項目批復時間,建設過程中可能涉及火車運價的調整,按照不同文件發(fā)布時間,結合驗工計價時間,對火車運價變化引起的工程列車運輸部分進行調整。甲供物資涉及的火車運價調整按實際發(fā)生費用直接列入甲供材料設備價差調整中。以上價差調整文件需要經過第三方審價機構審價,根據審價后的最終結果編制上報的價差調整文件。
2.3 材料工地范圍內運輸費用處理辦法
依據材料工地范圍內運輸定額現(xiàn)狀和運輸費用計列模型,對詳細材料在工地范圍內運輸費用的計列提出處理主張,如表2所示。根據以上剖析,主張對橋梁遮板、線路防護柵欄、鋼筋混凝土欄桿、路基電纜槽、溝槽蓋板等小型預制構件,鋼筋、鋼筋籠和鋼支持等鋼構件,以及級配碎石等材料,經過現(xiàn)場測定,編制工地范圍內的運輸定額。
綜上所述,經過對材料運輸方式和費用計列模型的研討,得出以下結論:根據各類材料自料源點至操作面運輸方式形式的不一樣,樹立六種運輸方式模型,并對材料工地運輸范圍進行界定;樹立了材料自料源點至操作面各運輸階段運輸費用的計列模型,完善了材料運輸閉環(huán)的費用計列方法。
[1]趙民有.鐵路工程材料運輸組織方式及運輸費用分析[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14,01:31-33+37.
[2]溫妙濃.鐵路運輸設備單位材料成本會計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0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