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家
穿衣講求樸素大方。1949年7月12日,第三野戰(zhàn)軍機關由上海移防到南京。粟裕同志奉中央軍委命令兼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為了工作方便,華東軍區(qū)后勤部蔡部長準備給粟裕做套毛料便衣,沒想到遭到了粟裕的堅決反對,他說:“不行,為什么要做套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嗎?剛進城就講究穿著不好嘛!要脫離群眾的。人民群眾不是看我這個市長衣服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在粟裕的堅持下,蔡部長只得給他做了一套藍灰卡其布便衣。這套衣服粟裕一直穿到北京,變成了灰白色,快要磨透了,還是舍不得丟掉……
吃飯喜歡粗茶淡飯。粟裕從不講究吃喝,炊事員做什么就吃什么,決不挑三揀四,而且總怕炊事員做多了浪費。他對同志慷慨大方,關懷備至,但公私分明,從未用公款請過客。凡到他家的人,遇上吃飯的時候,他都要熱情地挽留在家吃飯。粟裕大將下去檢查工作,住招待所,都要督促工作人員替他交糧票和伙食費。并一再叮嚀不要忘了,只怕占了公家的便宜。
房子可以住就行。1951年9月,毛主席親自點名調(diào)粟裕進京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他聽說北京住房緊張,就給打前站的同志交代: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住高級飯店;不購置新家具;對老房子不翻修,不改建??倕⒐芾砭衷隰[市區(qū)找了一個老式院落讓他一家暫時住下,以后再調(diào)整。
不久,東邊廂房的一部分坍塌,管理部門編制出了一個2萬元的修建預算。粟裕立即反對,說:“要花兩萬塊,怎么行?太多了,必須盡量壓低。”管理部門表示這已是最低的了,無法再壓了。粟裕掃視了一個院子,對秘書說:“我有個方案,索性把東邊的那幾間倒塌的房子拆了,利用拆下的木料、磚頭對房子作必要的維修。至于全面維修,現(xiàn)在不考慮?!庇捎谒谠5膱猿?,管理部門只好拿坍塌的東廂房拆下的木料、磚瓦,去修補其他房子,這次維修只用了500元錢,為國家節(jié)約了一大筆開支。一般人很難想象,一位指揮過千軍萬馬、立下無數(shù)功勞的開國第一大將,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住在這樣破舊擁擠的房子里。
車子從不講究。1954年10月,粟裕任總參謀長,有關部門想給他換車,他說:“為什么要換呢?官做大了就應該坐更好的車子嗎?這是什么思想?” 車子沒換成,有關部門的領導還挨了批評。按照規(guī)定,總參謀長可以配備一個警衛(wèi)排,他認為沒有必要,便將一個排改為一個班,后來又壓縮成六個人。他外出從不前呼后擁,只帶一兩個工作人員。外出時喜歡步行,有時也乘坐公共汽車。他經(jīng)常下去檢查工作,從不開車直接進入營區(qū),而是到大門口下車向哨兵自我介紹,請求放行。碰到有的哨兵不認識他,又聽不懂他的湖南話,他就把軍帽脫下,讓哨兵看帽子里面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