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正夫
走,到南浩街陪“神仙”一起軋鬧猛去
文張正夫
南浩街原名南濠街,訛傳了南護城濠為“浩”,在古蘇州閶門,胥門之間,自有平江城以來,就是個好去處。
初到南浩街,是在傍晚。在蘇州演藝中心對面下車,便看到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稠密的人群了。抬頭一看,一座滄桑的古城樓便在眼前,能把古建筑保留至今讓人觀瞻著實不易,但在蘇州卻有很多處。
曾幾何時,南浩街錯落有致的仿古建筑,獨具匠心的手工藝作品,蘊含豐富文化積淀的南鄉(xiāng)十八景一直是外地游客割舍不了的水鄉(xiāng)情節(jié),而一年一度,詼諧有趣,創(chuàng)下百萬市民蜂擁而至,萬人空巷記錄的廟會也成了蘇州人心頭的那份牽掛。
南浩街頗具古色,街道兩旁仿古建筑的商鋪鱗次櫛比,薄暮的夕陽余暉淡淡地鋪灑在紅磚綠瓦或者那顏色鮮艷的樓閣飛檐之上,給眼前的這一片繁華增添了幾分朦朧和詩意。汽車的鳴笛聲,叫賣聲,吳儂軟語的交談聲,便是快入夜了,也讓人感覺熱鬧非凡。商肆中,以賣吃食的居多,大多是一些小食,其中以蘇州點心居多,紅豆糕,貢餅,定勝糕,八寶飯……香氣撲鼻,十分精致。也不乏通行的炸物烤物。
在這南浩街上,最出名的古建筑當(dāng)屬道教神仙廟了,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神仙廟占地500余平方米,粉墻黛瓦,花邊滴水。四周飾有獅子,護神像等,形態(tài)逼真。神仙廟有三進,頭一進是正三門,東西供奉慈航,財神。過庭便是正殿呂祖殿了,底下香客神態(tài)肅穆,舉止恭敬。殿后是附房。神仙廟雖不算大,卻雄偉精致,既是廣大信徒教眾過宗教生活的地方,也是廣大市民游客休閑旅游的地方。神仙廟附近,還精心挑選了多家十分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小門面,其中更有糖人,剪紙,吹玻璃,九連環(huán)……等民間絕藝,算是為南浩街的民俗風(fēng)情,傳統(tǒng)文化特色畫龍點睛。
說到南浩街,也就要提一提這“軋神仙”了。蘇州“軋神仙”這一活動,至今已經(jīng)有800多年的歷史,源于崇拜和祭祀?yún)味促e。相傳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是他的生日,這一天他會化身凡人,來世間點化世人,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涌至神仙廟,大家一起在人群中擠來擠去,希望能遇到仙人,福星高照,去病消災(zāi)。后來經(jīng)過慢慢的演變,變成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一直延續(xù)至今。到了這一天,信徒們自然誠心誠意的朝奉,其他人呢,也會來轉(zhuǎn)上一圈,逛逛走走,買些花草小玩意,希望能沾染些福氣。
南浩街不僅現(xiàn)在十分繁華熱鬧,便是在幾百年前,也不遑多讓。在明清時,在此處就多有繁華商會,并建有多處會館公所,用今天的話說,這已經(jīng)是閶門附近有名的商業(yè)中心了。清人納蘭常安曾在《宦游筆記》中描寫過南浩街:“凡南北舟車,外洋商販,莫不畢集于此,居民稠密,街弄通隘,客貨一到,行人幾不能掉臂,其各商大賈,自為居停?!比绱耸r,幾可與盛唐之洛陽長安,或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元朝大都相媲美了。若是身在古代,每日閑暇之余,能抽空去南浩街逛逛,為妻子買些流行的胭脂水粉,兒子買些好玩的小玩意兒。在廟會上攜家?guī)Э谝黄饻悳悷狒[,玩玩射覆,藏物,猜枚之類的游戲。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站在南浩街尾,頗有一些感慨。
這天底下,打著水鄉(xiāng),古街巷招牌的地方頗多。大多都已像旅游景點一樣,被重點保護或是人為化痕跡太重了,但是像南浩街這樣能保留尋常生活氣息的老街確實不多了。其實南浩街為人們所稱道的,也不全是它的熱鬧和外在。只不過蘇州人都習(xí)慣在老閶門旁,有一條南浩街,大家都喜歡來這兒走走看看。祖輩相傳,皆是如此,在每個蘇州人的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