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冰
2016年8月27?30日,緬甸總統(tǒng)吳廷覺對印度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這是他除東盟國家(老撾)之外的首次正式外訪,也是昂山素季訪華之后緬甸的又一睦鄰之旅。緬甸有媒體評論說,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訪問,也是一次富有成果的訪問。緬印兩國領導人在政治、安全、邊境事務、經貿合作以及地區(qū)議題上取得了廣泛共識,雙方簽署了印度幫助緬甸修路建橋、開展能源合作、支持發(fā)展緬醫(yī)等四個合作諒解備忘錄。這些都向外界傳達了緬印兩國有意加強合作的積極信號。盡管印度對緬甸的影響力不能與中國、美國、日本相提并論,但從吳廷覺訪印期間兩國達成的合作協議可以看出緬印關系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若將近期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訪華與此次吳廷覺的訪印聯系起來觀察,則可以對中印緬三國關系的發(fā)展動向有更好的把握。
緬印將從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吳廷覺訪印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就緬印兩國之間進一步加強經貿和文化領域的合作、印度對緬提供相關技術和在緬開設培訓班、促進邊境地區(qū)發(fā)展和加大邊境地區(qū)安全力度、重新測量邊界、對因地震損壞的佛塔維修提供技術幫助等事宜進行了會談。雙方簽訂了四份合作諒解備忘錄,主要強調未來兩國將在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第一,重視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在打擊販毒、武器走私等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印度是緬甸的第二大鄰國,兩國歷史上的宗教文化聯系密切,近代緬甸的民族解放運動深受印度影響,緬甸曾經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從地理位置上看,緬甸是唯一與印度陸上交界的東南亞國家,也可以說是印度與東盟合作、拓展在亞太地區(qū)影響力的橋梁與門戶。不過,當前安全問題成為制約緬印關系的主要障礙,緬印交界地帶正好是印度東北部分裂勢力的活躍地區(qū),那加蘭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NSCN)、曼尼普爾人民解放軍(PLA)、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ULFA)等眾多分裂勢力組織經常在這一地區(qū)開展反政府活動,并有大量反政府武裝人員逃竄到緬甸。同樣,這個邊境地區(qū)也是緬北獨立組織和克欽防務軍的活躍地區(qū),毒品走私、販賣槍支等活動猖獗。長期以來,兩國在清剿分裂主義勢力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在此次緬印高層會晤中,兩國領導人同意在邊境安全事務上加強合作,不允許任何組織利用一國領土反對另一國。雙方還表示將共同打擊恐怖主義與邊界地區(qū)的分裂勢力。
第二,加強互聯互通。雙方準備建設69座橋梁,并且對葛禮瓦到亞戈伊路段進行升級改造,再次提到加拉丹項目以及印緬泰高速公路項目并期待早日竣工。2008年3月,印度政府批準投資1.32億美元建設加拉丹項目,4月雙方簽署了《緬甸實兌港和印度米佐拉姆邦之間加拉丹河全面改造開發(fā)框架協議》。該項目包括實兌深水港和貨運碼頭建設,實兌到加萊瓦的內河航道疏浚工程,以及加萊瓦到米佐拉姆邦的高速公路。2012年,印緬泰協商建設一條3200公里的高速公路,連接印度東北部、緬甸和泰國。此前,印緬泰三國已經在修建從印度阿薩姆邦的古瓦哈蒂,途徑曼尼普爾邦的因帕爾、雷莫,進入緬甸德穆,穿越緬甸,通過克倫的渺瓦底進入泰國的湄索的公路,計劃還要延伸至柬埔寨和越南,這些項目的完工對于緬印密切經貿往來將會有很大幫助。然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緬印之間雖然簽署了不少互聯互通的合作協議,但是印度一直是透過窗戶看緬甸,合作協議簽署后往往被束之高閣,或者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因阻力重重而進展緩慢。此次緬印高層會晤又簽訂了新的合作協議,希望能投入切實的資金和技術,使合作能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強調民主共識。緬印關系經歷了從友好合作到關系疏遠再到建設性接觸的曲折過程,影響雙方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意識形態(tài)問題。印度長期支持緬甸民主派反對軍政府的活動,支持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緩和對緬甸軍政府的強硬態(tài)度。另外,昂山素季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爭哲學深受印度著名民族領袖甘地的影響,她中學時代曾在印度生活和學習過多年,與印度很多政治精英都是好朋友,特別是與尼赫魯家族保持著密切的關系。1991年10月昂山素季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印度總理對她的民主精神表示高度贊揚。1992年,昂山素季還獲得了印度政府授予的“尼赫魯國際諒解獎”。如今緬甸成功轉型,印方表示可以為緬甸提供民主訓練,這為緬印關系的快速升溫提供了有利的“機遇期”。
但是,緬甸不會偏離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本質。重視睦鄰,重視大國,重視平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緬甸外交不變的顯著特點。
中緬印三國的競合
昂山素季和吳廷覺前后訪華與訪印,充分體現出緬甸新政府務實靈活的外交姿態(tài)。緬甸新政府利用其地緣政治中的有利條件,開展平衡外交:重視與美國的外交關系,但不做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重視民主價值觀,但繼續(xù)保持中緬長期建立起來的“胞波”情誼;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但也不會忽視通過加強與印度等國家的友好合作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從昂山素季訪華和吳廷覺訪印期間中緬和印緬之間達成的合作協議的內容來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印緬三國關系存在競爭,亦存在合作。
在安全領域,三方在打擊分裂勢力、毒品走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
在互聯互通領域,目前中國是緬甸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投資總量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且多用于大規(guī)模、長周期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雖然2011年以來,密松水電站工程和萊比錫銅礦工程被叫停對中緬關系帶來負面影響,但總體來說,中國對緬甸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量之大,以及在技術上的優(yōu)勢,是印度短期內望塵莫及的。印緬的互聯互通建設在資金投入和技術條件等方面并沒有足夠的優(yōu)勢,而且還容易受到周邊其他國家的制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緬天然氣管道建設的擱置。2004年,印度、韓國、緬甸曾經協議共同開發(fā)實兌附近海域的油氣田,并準備修建一條穿越緬甸、孟加拉國到達印度加爾各答的油氣管道,但是孟加拉國提出大量附加條件,包括修建一條聯通印度、尼泊爾、不丹的貨物通道等,印度拒絕了孟加拉國提出的條件,最終印緬天然氣管道協議未能達成,緬甸轉而與中國簽訂協議,修建中緬油氣管道。
在民主與人權問題上,中印緬關系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變數。昂山素季雖然是“民主斗士”,但是她選擇中國作為上任后出訪的第一個非東盟國家,并且在與中國高層會談時避免談及敏感的人權、民主等問題,而是從長遠的戰(zhàn)略角度,強調了中緬合作的歷史基礎,表示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在經濟、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合作,并擴大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這表明,在一段時期內民主和人權問題不會成為阻礙中緬關系的障礙。與此同時,民主共識雖然有助于拉近印度政府與緬甸民盟的關系,但基于現實主義的考慮,在對待緬中和緬印關系時,緬甸政府仍會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緬甸一位資深官員曾經形象地說,緬甸轉型之后,美國人、歐洲人來了,日本人多了,中國人沒走,但印度人在哪里?的確,緬甸進行民主轉型之后,印度政府非常重視與其建立合作關系,以謀求其在緬甸利益的最大化,但能否切實增強在緬甸的影響力,還要靠實力說話。
(作者為云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