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90年代,女性文學在文壇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逐步擺脫男性創(chuàng)作的立場,并開始向傳統(tǒng)男性文化發(fā)出挑戰(zhàn),其中林白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陳染的《私人生活》以個人化的創(chuàng)作方式進行純粹的女性經(jīng)驗寫作,在文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運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從孤獨意識、自戀與欲望、同性情愛以及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等角度來分析這兩部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自我意識、女性個人經(jīng)驗以及女性性意識的覺醒,體會作者在這兩部作品中所構(gòu)筑的多元女性世界。
關鍵詞:女性主義;孤獨意識;自戀情結(jié);女性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0I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001 -02
一、孤獨意識
孤獨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是屬于全人類共有的屬性。在《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私人生活》中,孤獨貫穿文本的始終,它不僅是主人公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更是她們本身所具有的生命特質(zhì),是她們對抗外部世界的一種有力的武器。在這兩部作品中,孤獨大致表現(xiàn)在這兩個方面:
(一)個人與世界。
弗吉尼亞·伍爾夫指出:“一個女人如果要想寫小說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雹僭凇兑粋€人的戰(zhàn)爭》和《私人生活》中,女性大都有一間關閉自己的屋子,這間屋子不僅可以阻擋男性的視線,還可以讓她們赤身裸體地審視自己、撫摸自己,沉浸于自我的私人空間之中。
20世紀90年代女性文學個人化寫作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疏離社會,拒絕被男權社會同化,拒絕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規(guī)范。②在林白和陳染的這兩部作品中,自閉是多米與倪拗拗處理個人和外部世界關系的一種方式,她們疏離社會,疏離人。多米從小就喜歡獨處,喜歡躲在蚊帳中撫摸自己,在她看來只有蚊帳才能把人與人、人與社會徹底地隔開。這都是因為害怕,孤獨讓人害怕,害怕讓人與世隔絕,蜷縮在自己的角落。此外,多米還經(jīng)常會夢見外婆和母親在夢中死去,有時候甚至是她自己。死亡象征著永世隔絕,夢境的死亡折射了多米內(nèi)心深處的心靈隔絕的狀態(tài),這種隔絕使她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不愿與自己的母親見面,無法與熟識的人一塊看電影,她沉溺在自己封閉的空間之中。同樣,《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也面臨著相同的境地。其老師在全班發(fā)起孤立她的運動,以致于她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渴望避開人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習慣在腦中放無聲的影片,“這個習慣使我可以避開喧囂的人群、甚至避開我的母親而不感到寂寞?!雹勰咿洲殖两谧晕业幕孟胫?,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天馬行空。把現(xiàn)實和幻想任意投影,將自我隔絕。
美貌使人情感孤獨,優(yōu)秀使人心靈孤獨。孤獨往往是由于超凡,而超凡又導致孤獨。不論是倪拗拗還是多米,她們都是與眾不同、極有才華的人,所以她們注定孤獨。心靈的孤獨能夠讓人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和別人,看清人的偉大與渺小,而一個在與世隔絕的空間長大的女性更能清醒地面對自己,從容地進行自我欣賞與自我審視,逐漸消解自卑、提升自信,孤獨被延續(xù)。
(二)自我交談與自我分裂。
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而對于自我封閉的人來說,這種欲望的對象只能轉(zhuǎn)向自身。在倪拗拗的體內(nèi)出現(xiàn)了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自己”,這些“自己”互相否定、互相排斥,但又同時擁有抉擇權,這讓倪拗拗不知所措,喪失了對自己身體的主權控制。先是因仇恨父親而剪掉父親的褲子,但又自我安慰麻痹自己:是剪刀自己剪的;然后是因反感T老師孤立自己、羞辱自己、私下侵犯自己的等等行為而對他充滿恨意,但最后竟與T品嘗了性愛的禁果并依賴于他。這些都相互矛盾暗示著一種人格分裂,但這種分裂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倪拗拗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與欲望。
在《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中,多米的自我交談更多的表現(xiàn)為回憶與做夢。多米喜歡寫日記,習慣把所有的事情都用文字記錄下來,在她的眼里,只有把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用文字記載下來,她才能確定這些事情是她自己真正經(jīng)歷過的。因為她自我封閉,沒有人可以為她證實這些事情是否真實存在過,她只有通過與日記的“交談”來證明這些是真的,證明自己真實的活過。在她眼里連愛情也是如此,所有的承諾、所有的愛都太過于脆弱,如果沒有流言蜚語和孩子,那么一切都只是泡沫,一觸即破。這些都是多米自我分裂的表現(xiàn)。
二、自戀與欲望
法國女性主義者西蘇認為女性可以以自己的身體為寫作的基礎,表達自己的情色欲望,主張讓自己的欲望被聽見,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女性世界。在《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私人生活》中,作者通過對女性身體的大量描寫,從而表現(xiàn)主人公的自戀情結(jié)和對身體的欲望需求。例如多米經(jīng)常一個人自戀地撫摸自己,自我撫摸成為她的一種經(jīng)常性的欲望需求,或在蚊帳的掩護下悄悄撫摸,或在鏡子前大膽地撫摸,并專挑隱蔽的私密部位觀賞。在她看來,整個夏季,在獨立的洗澡間里觀賞和撫摸全身是一種極大的享受?!端饺松睢分械哪咿洲植粌H喜歡一遍遍地撫摸自己,而且也喜歡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倪拗拗會情不自禁自戀地愛撫自己的全身,并常常為鏡中那個年輕而姣好的女子而著迷。“我知道有時候我是一個很容易愛上自己的人?!雹芘缘能|體本該是被遮掩的,但林白和陳染讓它們在鏡子前裸露無遺,并直視自己的身體,呈現(xiàn)屬于女性自己的美的體驗。女性的這種自戀的欣賞,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女性性別意識的覺醒,有利于女性擺脫男權文化的束縛和限制。
西蘇還指出,女性所使用的這種獨特語言與女性的肉體感受有直接聯(lián)系,即通過身體和性來書寫女性獨特的肉體體驗和心理體驗,例如《私人生活》中寫倪拗拗與T發(fā)生關系的那一段描述得細膩且真實,從女性的視角和肉體感受出發(fā),詩意形象的描寫女性在性愛過程中的獨特的個人體驗,表現(xiàn)出女性內(nèi)心深處對性愛的欲望,這是任何男作家所無法描述的。
林白和陳染從女性的角度來展現(xiàn)性愛和情欲,大膽露骨地描寫女性的自戀情結(jié)與身體欲望,其風格別具一格,不僅打破了對性的禁忌,也促進了女性性意識的覺醒,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獨特的多元女性世界:優(yōu)雅的性愛,詩意的欲望,性愛與欲望的結(jié)合美麗且動人,快感頻頻。性在她們的筆下獲得了一種詩意的表達,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同性情愛
這兩部作品中,對女性同性愛有大量的描寫。在《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中,與多米有過同性愛的有幼時的鄰居小孩莉莉、多米迷戀與膜拜的演員姚瓊以及追求多米的南丹。多米在三十歲之前一直對自己的性取向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質(zhì)疑自己的性別,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但南丹的出現(xiàn)讓多米找到了做女人的感覺,讓多米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作為女人的幸福感,南丹給予了多米作為女人的新生。南丹的突然表白,發(fā)掘了多米內(nèi)心隱蔽的同性戀傾向,這是多米一直害怕,不斷逃避和不愿承認的。
在《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對禾寡婦有一種天然的依戀與信任,她把禾寡婦當作一生的密友。在她剪掉父親褲子的時候,禾寡婦理解并安慰了她,這使倪拗拗獲得了一種認同感,對禾寡婦產(chǎn)生信賴。禾寡婦對于倪拗拗來說,有一種類似于母親的感覺,甚至比母親還要更為親密,她們可以互相欣賞身體,互相撫摸,互相傾訴。只要有禾寡婦在的地方,倪拗拗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柔軟與溫暖。然而,這種以女性的感官欲望表現(xiàn)女性獨特的感性體驗,只是暫時作為女性情感的載體。作為女性主義的敘事策略,這種同性之間的情愛是不會長久的,它只是建立兩性關系和諧發(fā)展的一味調(diào)劑品。
四、悲劇命運
多米和倪拗拗以這種離群索居和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反抗男權社會必然會走向末路,她們反對傳統(tǒng)男性文化,但在肉體和精神上又依賴于男性,其結(jié)局可想而知。例如多米一次次的遷就N,完全看不到N對她的不好之處,只覺得舍棄了那么多,只剩下愛情了,那么就必須牢牢地守衛(wèi)愛情??烧沁@所謂的“愛情”,讓多米徹底的陷入其中,最終她被N所拋棄。她滿足了自己的心,可她為愛情拋棄了自我,丟掉自我之后她一無所有,只剩下一具軀殼,麻木、空洞地行走著。她在地鐵入口處徘徊,在人群中浮游,周遭的一切仿佛與她無關,她只是游離在人世間的一個幽靈。她那空洞的表情下面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另一個世界里有朱涼、梅琚,她們都是被社會所不相容,所遺棄的人,這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被男權社會所遺棄的女性世界。
《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在經(jīng)歷了禾寡婦、尹楠的相繼離去后倍受打擊,最終在母親去世之后精神崩潰。她固執(zhí)地認為母親并沒有死去,還經(jīng)常與她對話,因此被當作精神病患者。“我沒有了……我消失了……”⑤,倪拗拗成了零女士。倪拗拗在失去了親人和密友之后,如同斷了根的水草,頓時失去了所有,靈魂無處安放。她躋身于浴缸之中,只有在浴缸里她才能感覺到安全,才能得到放松。她已不能分清浴缸里外的這兩個世界誰真誰假,或者說,她不愿去分清。
五、結(jié)語
林白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陳染的《私人生活》雖然在寫作時沒有逃離出男性文化的蕃籬,仍然保有男性文化的印記,也沒有為女性找到合適的出路,但是她們通過這兩部作品為我們建構(gòu)了一個獨特的女性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性性別意識和性意識的覺醒,為走進女性個人的經(jīng)驗世界做了一次偉大的嘗試,帶給我們極具震撼力和顛覆性的藝術審美體驗,對女性主義小說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反傳統(tǒng)男性經(jīng)驗寫作和傳統(tǒng)敘事的代表之作。
注釋:
①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王還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第2頁
②韓麗娟,幽閉與自我靈魂書寫的統(tǒng)一——從《私人生活》、《一個人的戰(zhàn)爭》看90年代女性文學個人化寫作,作家作品新論,第28頁
③陳染.《私人生活》.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第36頁
④陳染.《私人生活》.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第167頁
⑤陳染.《私人生活》.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第220頁
作者簡介:胡庚(1991—),女,漢族,湖南永州,在讀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