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底層女性生活是勒克萊齊奧小說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一個文化景觀,反映著作家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下層婦女的深切同情與理解。本文以《金魚》中的萊拉、《流浪的星星》中的艾斯苔爾和奈瑪、《烏拉尼亞》中的莉莉為主要探討對象,并結(jié)合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思想來分析作家對底層女性出路的探索。
關(guān)鍵詞:底層女性;生存處境;出路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009 -02
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大多站在世界立場,并用獨特的眼光來觀察個體生命的生存狀態(tài),尤其是被損害的邊緣人物,以此來追求現(xiàn)代主題,《金魚》、《流浪的星星》、《烏拉尼亞》也是如此。下文以《金魚》中的萊拉、《流浪的星星》中的艾斯苔爾和奈瑪、《烏拉尼亞》中的莉莉為主要分析對象,結(jié)合這四位女性的生存處境討論小說中當(dāng)代文明對邊緣女性的影響及邊緣女性的出路問題,并對作者的女性觀進行整合,從而豐富勒克萊齊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一、底層女性的生存處境
勒克萊齊奧作品中的底層女性各人履歷固然有差別,但卻有著相似的辛酸遭遇。她們來自第三世界國家,身處戰(zhàn)爭與部落沖突之中,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家境貧寒,又被迫遠離故鄉(xiāng),一方面,她們時時刻刻面臨著饑餓、奸淫、死亡的威脅,身體飽受折磨。另一方面,她們被迫離鄉(xiāng),沒有名字,沒有身份,處于不受關(guān)注的邊緣地位。總的來說,底層女性的悲慘處境主要體現(xiàn)在身體的損害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這兩個方面。
首先是遭受欺凌與虐待。這與挨打、饑餓、奸淫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萊拉、艾斯苔爾和奈瑪、莉莉這些下層女性身上尤為明顯。萊拉從被拐賣起就飽受生活的折磨。經(jīng)常頭痛、左耳粉碎性骨折的她在左婭家里不是被女主人毒打,就是被男主人阿培爾性侵。在他們眼里,萊拉不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只是一件可以肆意玩弄的物品。冷峻的現(xiàn)實讓她覺得只有墳?zāi)共攀亲约旱臈⒌?,“墓地非常幽靜,沒有了城市里的喧囂和煩亂。我在這里呆著感到安全,好像這里是我早已是我熟知的領(lǐng)地了。”然而就是在這個她認為安全的地方,還是被流浪的老爺爺強奸。以莉莉為代表的紅燈區(qū)女孩更是受盡所謂的文明人的侮辱,作者痛心地寫道:“我想請求她的饒恕,饒恕男人們對她所做過的一切,饒恕那些侮辱,那些恥笑;饒恕他們把她從故鄉(xiāng)劫走,交給一幫劊子手;饒恕他們的亂倫、奸污與褻瀆;饒恕他們把她的身體當(dāng)作出賣的對象;也饒恕他們把她的身體作為研究對象,成全了學(xué)生、研究者,包括人類學(xué)家也叫食人者的下流的目光?!?/p>
文中對于饑餓的描寫是觸目驚心的。在難民營上面的大山上,艾斯苔爾和孩子們不斷得叫著:“面粉!面粉!牛奶!牛奶!”,張望著等待裝有聯(lián)合國救濟食物的卡車。后來,狗餓死了,人也餓死了許多。在鏡子里,艾斯苔爾看見了自己的臉,“這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十六歲少女的臉,不再有那份小伙子迫不及待想要看個究竟的美麗,這已是一個老婦人的臉,皺紋縱橫,衰敗暗淡,寫滿了不幸,一張接近死亡干癟的臉?!比R拉也經(jīng)常挨饑受餓,為了填飽肚子不得去偷去搶,餓得眼冒金星站立不住是常有的事,偷東西吃被抓住讓人家用鞭子抽打的時候也不忘往嘴里塞東西。饑餓和打罵織成的大網(wǎng)將萊拉緊緊包裹,日子過得竟連女主人家里的一只寵物也不如。莉莉更是為了讓年邁奶奶和自己的肚子而去出賣自己的肉體。
其次是精神傷害,心靈的創(chuàng)傷與身體所受的損害是緊密相聯(lián)的。部落沖突和國家戰(zhàn)爭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讓人貧困、饑餓、流落他方,伴隨而來的是孤獨、恐懼、失根、失語和混亂的價值觀念。萊拉說“最令我恐懼的是孤獨。朦朧中,我被拐時的情景不時地浮現(xiàn)在腦海,仿佛又回到了那明亮刺眼的大街,又聽到了那黑色大鳥的尖叫,或者又聽到汽車撞我的剎那間頭骨碎裂的聲音?!边@是萊拉的孤獨,亦是作者內(nèi)心孤獨的寫照。冰冷世界帶給萊拉的除了孤獨還有恐懼,“記得有時候子夜醒來,驚恐之情就像一條冰涼的蛇襲來,嚇得我不敢喘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畏懼大街,甚至不敢到院子里去,連大門也不敢跨出一步?!?/p>
現(xiàn)代文明把她們拋向世界的角落不受關(guān)注,從而使得她們處于失語狀態(tài)。作者對萊拉、艾斯苔爾、奈瑪進行了很多豐富的心理描巧,她們用女孩的視角來解讀這個她們懵懂的世界。當(dāng)萊拉叫喊著要離開的吋候,她根本“不知去往何處,也不知什么時候再能夠回來?!笨墒浅穗x開她別無選擇,正如西蒙娜對她說的:“萊拉,你和我一樣,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的身體也都不屬于我們自己。”艾斯苔爾猶太人的身份給了她不一樣的生命體驗,小說中這樣描述了她認識到自己身份后的心理:“這是第一次,她明白過來她己經(jīng)成了另外一個人。她的爸爸再也不能叫她艾斯苔爾了,也不會有人叫她艾蓮娜了?!边@是艾斯苔爾對自己身份的第一次困惑,孩童的體驗淺顯而深刻,她不知道一切為什么會這樣,但她知道自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她們在喧囂的世界中被迫游走,也為了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中生存下來學(xué)會了種種處世之道,隨之而來的則是混亂的價值觀。這在萊拉和莉莉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奶奶拉拉阿瑪摔倒快要死了,萊拉回答得異常冷靜,為了不挨打撒謊隱瞞奶奶的病情使其錯過醫(yī)治時間死亡;她能明辨商品真假,所以在朱佩塔、法蒂瑪這些女性和商販之間兩面收利;她以偷東西為樂,把在男人間賣俏挑撥視為游戲。莉莉永遠保持著她的微笑,說話奶聲奶氣,對自己的顧客畢恭畢敬,任憑男人凌辱她的身體,并且將這視為正常的事情,不知反抗。這些女孩子永遠走在流浪的路上,沒有歸屬感,沒有自己的根,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這是現(xiàn)代文明給她們的又一心靈傷痛。萊拉說:“我不知道我真正的名字,此時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女主人給我取的‘左婭,就像母親給我取的一樣?!背酥猓瑧?zhàn)爭帶來的傷口會伴隨著人們一生一世,會瓦解掉一個人的情感,讓人有如行尸走肉一般,“艾斯苔爾那時沒有哭。也許那時在她的身體里已經(jīng)沒有眼淚了,是戰(zhàn)爭造成的。”可見,盡管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但戰(zhàn)爭留下的心靈傷口卻是永久的。
二、小說對底層女性的出路探究
社會學(xué)認為邊緣人物有以下幾個社會屬性:第一,社會經(jīng)濟地位低下,沒有能力來改善近況;第二,對社會的影響極其微小,基本上沒有話語權(quán)利;第三,邊緣人群體具有傳承性,沒有絲毫的生存安全感?!斑吘壢恕辈粌H是對這一身份的稱呼,同時也是對這些人的生活狀態(tài)、情感愿望、心靈心理的形象刻畫。作者對這一階層尤其是邊緣女性充滿了同情,并積極探索這些女性的出路問題,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主人公們對自我的尋找上。達卡迪和朱麗婭意識到自己的悲慘命運,便把希望寄托在萊拉身上,她們讓萊拉上學(xué),希望她將來能做醫(yī)生或者博士,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種教育對萊拉的追尋留下了深刻影響。她面試時誠懇地對面試官說到:“我是個孤兒,沒有錢,又聾了一只耳朵。我什么都愿意學(xué),以便能夠旅行,能夠成才。我愿意以做衛(wèi)生或?qū)懶欧獾膭趧觼碇Ц秾W(xué)費,也可以到圖書館去整理書,總之,為了能學(xué)習(xí),我什么都可以做?!比R拉堅信,只有不停地學(xué)習(xí)和離開束縛自己的地方才能尋找到自我。通過努力,她最終如愿以償,成了一名歌手,把自己喜歡的音樂當(dāng)作職業(yè)。艾斯若爾和萘瑪因為戰(zhàn)爭而遠走他鄉(xiāng),這為她們尋找自我?guī)砹吮瘺鲆馕丁K齻內(nèi)松拇蟛糠謺r間都在路上度過的,并在宗教的感召下學(xué)會了堅強和等待。在旅途中,她們逐漸認識到:“沒有我們的位置,哪里也沒有?!币虼?,她們一直都在尋找自我的道路上。面對殘酷的世界,莉莉仍然保持著自我,“他們每一次都會從她身上奪走一些生命和芳華,而她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目光和溫柔的嗓音。她的微笑,她那女人的身材和孩子的臉蛋,仍舊保持著她來自土地的芳香?!背酥?,這些邊緣女性也傾向于從自然中尋找最初的美好,艾斯苔爾在流浪途中對故鄉(xiāng)溪水叢林的回憶就是明證,萊拉熱愛旅游也有從自然中尋找自我的意味。
勒克萊齊奧對女性的地位十分關(guān)注,這與他對女性的依戀和同情相關(guān)。作者自己曾說道,“這和我個人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因為我出生在戰(zhàn)爭朋間。男人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不是去前線就是當(dāng)了逃犯。當(dāng)時我只是一個孩子,跟外祖母和母親一起生活,每一天真正面對日常生活的人是女人,所以在一個經(jīng)歷巨大困難的國家里面,真正的主人是女人?!弊髡邔吘壟缘膶懽髁鍪敲鞔_的,他關(guān)注的是歷史與戰(zhàn)爭給這些不同時代的女性所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及由此勾起的永久記憶,并通過人物歷程給邊緣女性指出出路。作為一個男性作家,他用客觀的筆觸傳遞真實的邊緣女性生活狀態(tài),從而擴展到對整個人類生存命運的思考。從這個角度上審視作者以及作品,我們可以得出:他對所有人類的生命關(guān)懷超過了對性別的選擇,他所希望得到的是所有人對這個世界以及人類未來的思考。正如作者在一篇題為《大地上的陌生》的論文中講道:“我要為一種新的生活而寫作?!边@種新的生活便是保持一種人與自然、環(huán)境以及自身之間的所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不只是女性和孩子,所有人類的生命的歡樂都不會被疲于奔命的追逐和占有欲所扼殺掉。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回到家鄉(xiāng),踏踏實實開始新的生活,這才是邊緣女性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參考文獻:
[1]袁筱一.勒克萊齊奧在滬印象記文匯報[N].2001年8月26日
[2]勒克萊齊奧著.袁筱一譯.流浪的星星[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3]勒克萊齊奧著.郭玉梅譯.金魚[M].百花文藝出社
[4]陳路.行者勒克萊齊奧[J].譯林:2009(1),36-39,29-33
[5]勒克萊齊奧著.紫嫣譯.烏拉尼亞[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簡介:劉妍妮(1992.11-),漢族,甘肅平?jīng)?,碩士,天津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