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陶寺文化族屬芻議

2016-12-03 19:53:31藍胤天
人間 2016年30期

摘要:陶寺文化是一支分布于山西襄汾縣的龍山時代考古文化,內(nèi)涵豐富,出現(xiàn)了國家雛形。學術界不斷探討陶寺文化的族屬,并且形成陶寺文化的堯都說和夏文化說,本文認為古代典籍對于堯舜禹時代的記載多難以確信,陶寺文化的內(nèi)涵也沒有直接證據(jù)顯示其是堯都或夏朝文化,陶寺文化因外族入侵發(fā)生變化并走向沒落,最終去向成謎,二里頭、二里崗等夏商文化并沒有繼承陶寺文化,因此陶寺文化并不是堯都或者夏朝文化,而是一個文明程度較高,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古代方國。陶寺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

關鍵詞:陶寺文化;堯都;夏朝文化

中圖分類號:K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271 -02

陶寺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晉南地區(qū)的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30多年來,考古學者對陶寺遺址不斷進行發(fā)掘,并且發(fā)現(xiàn)豐富的文化遺跡,學界就陶寺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性質、族屬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專家學者們尤其重視陶寺文化對探索中國古代文明源頭的意義。

一、目前學術界對陶寺文化的族屬爭論

目前學術界在陶寺文化族屬問題上,主要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陶寺文化是“夏文化”,即陶寺文化是夏朝先民創(chuàng)造的,陶寺遺址就是夏墟。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王克林、何建安等人。另一種觀點認為陶寺文化是“堯舜文化”,其創(chuàng)造者可能是歷史上的堯舜。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俞偉超、董琦、高煒等人。

二、陶寺文化族屬并非堯舜禹

認為陶寺文化是“夏文化”或者是“堯舜文化”的兩種觀點均把史書上對堯舜禹的記載當作信史來對待,把陶寺文化和古代典籍對應起來,找出典籍中有關堯舜和夏朝活動的時間、地點、內(nèi)容,用來與考古發(fā)掘所呈現(xiàn)的特征進行對比,尋求兩者的交集,然后進行推測,這樣相互論證非常有必要,但是容易從古代典籍先入為主,容易忽視了從陶寺遺址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特點進行考察。

(一)典籍對堯舜禹記載不明確。

古代典籍關于堯活動和居住地的記載主要集中于山西境內(nèi),但具體地點難以確定?!妒酚洝の宓郾炯o》正義中引《宗國都城記》云:“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晉水?!薄稘h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于此?!?/p>

古代典籍關于舜出生地多有爭議?!妒酚洝贰ⅰ吨駮o年》等都說生舜于姚墟,但是姚墟到底是何處,唐《括地志》記載是今天河南濮陽,另有在余姚說、在今山東菏澤說、在浙江上虞說、在山東諸城說、在山西臨汾說,各種說法差別較大,由于沒有考古證明,難辨真?zhèn)巍?/p>

古代典籍關于禹出生地也多有爭議:《竹書紀年》載:“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有人認為石紐在四川,也有人認為石紐在今陜西神木?!妒酚洝ち鶉瓯怼贰ⅰ兜弁跏兰o》等說大禹為西羌人,由西北進入中原?!妒酚洝は谋炯o》中記載大禹“導河于積石”,但具體位置不明確。

堯舜禹距古代典籍成書年代甚遠,其故事流傳產(chǎn)生變異,同時不排出后人添加新說,篡改歷史,歪曲事實原貌的可能,因此古代典籍對堯舜禹的出生和活動地點說法各異,自相矛盾。顧頡剛、劉起釪的《尚書校釋譯論》就認為《堯典》中的很多情節(jié)來源于《山海經(jīng)》《楚辭》《莊子》等書中的神話①,而儒家更是依據(jù)自己的倫理和理想把這些神話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編撰出堯舜禹的傳世紀神話②。后世學者在論證陶寺文化的族屬時大多沒有對堯舜禹這段歷史進行質疑,而多是尋找這些記載和陶寺文化的相似之處,這樣用來推測陶寺文化的族屬,其結果值得商榷。

(二)缺乏具有說服力的考古證明。

陶寺文化出土有祭祀、觀察天象、象征最高權力作用的建筑物,墓葬葬品非常豐厚,出土具有“王氣”的禮器,大型墓葬約占總墓數(shù)的1.3%,這些表明陶寺先民已經(jīng)知道觀察天象用以指導農(nóng)事,陶寺文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明顯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形成了國家雛形。但是在新石器時代,這樣的發(fā)展水平不一定只有堯舜禹或者夏朝先民才能達到,遠古時部落林立,石家河、良渚、紅山文化更是表明上古時期完全可能存在著歷史上所沒有記載的較為發(fā)達的早期文明,因此陶寺可能是一個歷史典籍所沒有記載的古代方國。

陶寺遺址出土的扁壺上有朱書陶文,學者對陶文內(nèi)容進行考證,有認為是大禹的名字③,有認為記載堯的功績④,也有認為其中一個是最原始的“堯”字,另一個可能是“文”字,還有認為其中的陶文就是商代甲骨文的直接祖先⑤,更有認為陶文是“長篇”《堯典》成書之前的一個最原始的簡約腳本⑥。這樣考釋和解釋是值得商榷的。戰(zhàn)國《荀子·解蔽篇》載古時候“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陶寺上層遺存與后岡二期文化基本上沒有多少聯(lián)系,難以確定兩者是同一個文字系統(tǒng)。如果陶文記載的是堯或者禹,很難解釋的是,他們?nèi)绱烁哔F的名字,怎么可能會寫在一個扁壺上,而且還分開,一個字寫在前面,一個字寫在背面,他們的偉大的事跡怎么就只用幾個字寫在不起眼的扁壺上,這和他們的身份是不相符合的。中國新石器文化,比如秦安大地灣文化、半坡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就有發(fā)現(xiàn)有刻畫各種符號的陶片,而這些符號目前難以釋讀,陶寺遺址的陶文就一定是有關于堯或者禹的記載?

(三)陶寺文化變異的原因。

陶寺文化中期與早期之間、晚期與中期之間發(fā)生了兩次大的異變,前者被后者所取代,這種取代甚至是通過暴力來實行的,而且陶寺文化中后期有大量外來文化因素⑦。通過對陶片中微量元素、陶寺出土人骨、陶寺動物骨骼進行科學分析得出,陶寺中后期陶土來源與前期不一樣,陶寺中后期外來居民分別占當?shù)厝丝诘?0%-76.9%之多,陶寺中綿陽骨骼在晚期中大量發(fā)現(xiàn),表明陶寺文化中晚期,特別是晚期發(fā)生大規(guī)模、大范圍、性質慘烈的異變,而且非??赡苁莵碜晕鞅狈较蛴文撩褡宓那秩搿⑵茐?、報復等行為導致的,他們毀城垣、廢宮殿、拆宗廟、擾陵墓。陶寺灰坑出土的大多數(shù)頭骨片上都有裂縫或創(chuàng)緣和創(chuàng)孔,從形態(tài)判斷,這些現(xiàn)象都是死后造成的⑧。游牧民族的不斷入侵和破壞,最終導致陶寺文化晚期衰落,這與古代典籍對堯舜禹的記載相差較大,因此很難確定陶寺文化就是堯的都城遺址或者是夏朝早期的都城遺址。

(四)陶寺文化去向成謎。

史書上多載堯舜禹三代相連,那么他們的文化會有先后的繼承關系,陶寺文化年代的上限約為公元前25世紀,下限為公元前20世紀,前后延續(xù)500多年⑨,目前學界多認為夏朝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⑩。陶寺晚期文化已經(jīng)進入夏朝紀年,如果是堯舜禹都城的遺跡,陶寺文化的晚期應該就是大禹時代,也就是夏朝的早期階段,陶寺晚期文化就是夏朝早期文化,那么夏朝后世文化應該延續(xù)和傳承陶寺文化。目前學術界多認為二里頭為夏代文化B11,但是陶寺文化無論同二里頭文化的東下馮類型還是二里頭都接不上,雖然東下馮類型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受到陶寺文化的影響,但是它們之間并沒有直接傳承關系B12。顯然,二里頭并沒有繼承陶寺文化,因此把陶寺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認為是堯舜禹或者是夏朝先民是很難成立的。

三、結語

陶寺文化遺址的面積非常大,并且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大型的建筑物,等級分明的墓葬,高規(guī)格的禮器,具有“文字“的陶片,這些都表明陶寺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中非常發(fā)達的一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歷史典籍對于堯舜禹的記載多有矛盾之處,而陶寺文化的建筑、墓葬和陶文等遺物遺跡所表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并不能直接證明陶寺文化就是堯都遺跡或者大禹都城遺跡。陶寺從中期到晚期,一直受到來自西北游牧民族的入侵,這些游牧民族在戰(zhàn)爭和沖突中,最終取得勝利,占據(jù)了陶寺文化,他們摧毀陶寺原住居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和建筑,甚至搗毀原住居民的墳墓、坑殺原住居民,外族的入侵最終導致了陶寺文化的衰落。被認為是夏朝文化的二里頭,和目前所知道的中原其他文化類型并沒有直接繼承陶寺文化,陶寺文化曾經(jīng)很發(fā)達,后來去向不明,這些都表明陶寺文化不太可能是堯都或者夏朝文化,陶寺文化可能是一個文明程度較高,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古代方國。

注釋:

①顧頡剛 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一版,第154-230頁。

②劉宗迪:《<尚書·堯典>:儒家歷史編纂學的“神話創(chuàng)世紀”》,《民俗研究》2014年第6期,第23頁。

③李建民:《陶寺遺址出土的朱書“文”字扁壺》,解希恭《襄汾陶寺遺址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620-623頁。

④羅琨:《陶寺陶文考釋》,解希恭《襄汾陶寺遺址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624-629頁。

⑤馮時:《文字起源于夷夏東西》,解希恭《襄汾陶寺遺址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630~632頁。

⑥何駑:《陶寺遺址扁壺朱書“文字”新探》,《三代考古》2004年第0期,第351-353頁。

⑦張國碩:《論陶寺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異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2009年第18期,第46-49頁。

⑧張雅軍、何駑、尹興喆:《山西陶寺遺址出土人骨的病理和創(chuàng)傷》,《人類學學報》2011年第3期,第272頁。

⑨高煒、高天麟、張岱海;《關于陶寺墓地的幾個問題》,《考古》1983年第6期,第532頁。

⑩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概要》,《文物》2000年第12期,第60頁。

B11陳旭:《二里頭一期文化是早期夏文化》,《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1期,第9頁。

B12高煒:《陶寺:一個永遠的話題》,解希恭:《襄汾陶寺遺址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7頁。

作者簡介:藍胤天(1991—),男,瑤族,廣西大化人,研究生,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研究方向:新石器文化。

仁化县| 保靖县| 耒阳市| 洞口县| 阳谷县| 古交市| 即墨市| 象州县| 稷山县| 金坛市| 漳浦县| 池州市| 马鞍山市| 周宁县| 孝感市| 祁门县| 济阳县| 鸡泽县| 呼和浩特市| 武隆县| 沂水县| 邓州市| 依兰县| 泸西县| 含山县| 南投市| 吉水县| 江孜县| 浏阳市| 朝阳区| 绥棱县| 恩平市| 定日县| 屏东县| 航空| 舒兰市| 遂平县| 太康县| 上杭县| 兴隆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