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金華湯溪高級中學(xué)楊建華
·釋疑·
本期主持金華湯溪高級中學(xué)楊建華
《逍遙游》中,莊子所謂的“逍遙游”者大鵬“無所待(依賴)”,現(xiàn)實卻是大鵬的飛行要借助大風(fēng)的力量,對風(fēng)的依賴甚至遠遠超過蜩與學(xué)鳩,為什么莊子反而稱后兩者為“小知”呢?
這個問題可謂“直指本心”。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解決以下兩個疑問。
(1)大鵬做到逍遙游(絕對自由)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大鵬的飛行“猶有所待”,它必須借助大風(fēng)的力量(“培風(fēng)”)。而真正的逍遙游是“乘夫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無所依賴的。
(2)大鵬和蜩及學(xué)鳩相比,誰擁有更大的自由?答案是確定的:大鵬。
為什么說大鵬擁有更大的自由呢?因為自由就是跨越或穿越更廣的空間和更長的時間。自由境界是有高下大小之分的。浙江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教授束景南先生曾畫出《逍遙游》中莊子思想的“骨架”,即“不自由→追求自由→獲得自由(逍遙游)”。我們將《逍遙游》中的人、物及抽象概念放到這個“骨架”中對號入座,形成下表。
根據(jù)上表,我們可以知道,大鵬并未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我們感嘆大鵬未獲逍遙游,大知未達到“無知”“極知”,大年未達到“無年”“永恒”,這是事有可說、情有可原的。但蜩與學(xué)鳩,倚恃自己的不自由,嘲笑、奚落大鵬的追求自由,那就事難理解、情無可恕了。
學(xué)者張仲鏞先生在評述《逍遙游》中的各種形象時說:“蜩與學(xué)鳩、斥鷃,指世俗的人。在莊子看來,一般世俗的人,由于視野狹窄,知識有限,是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的?!比毡镜母S拦馑菊f:“蜩與學(xué)鳩,總是嘲笑一切偉大者,它們到底只是些‘侏儒之群’而已?!?/p>
總之,大鵬的“待”巨風(fēng)是在厚積追求自由境界的條件;蜩與學(xué)鳩的無需依憑,是在自限視野,自束手腳,放棄追求更加廣闊的精神天地。所以莊子毫不客氣地指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