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林家有:不能忘卻的孫中山

2016-12-05 15:03李少威
南風窗 2016年24期
關鍵詞:清政府孫中山國家

李少威

他是政治家,不是政客,政客為自己,政治家為國家,政客喜歡表演,政治家是發(fā)自內心的。這些故事在民間一流傳,大家就很尊敬他了。

1911年,辛亥革命的槍聲響起。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朝崩潰,覆水難收;“三民主義”,“人民公仆”,國家與民眾的關系在社會認知上顛覆性重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為培養(yǎng)中國人的國家意識、實行共和、團結反帝提供了出發(fā)點……在經歷李鴻章所稱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后,中國走上了披荊斬棘的重生之路。

這一切,無法繞過一個名字—孫中山。其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與實踐的價值,在21世紀的中國仍不可低估。中山大學教授林家有數十年如一日,專心致志研究孫中山,對孫中山的人生經歷、思想發(fā)展和歷史功績有深厚而獨到的理解。日前,《南風窗》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Q&A

N-南風窗

L-林家有

改良還是革命?

N:孫中山先生生于1866年,他的青年時期中國正在經歷由體制內精英推進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最終以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的失敗畫上句號,孫中山早期對改造中國的路徑的認識,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

L:沒錯。洋務運動片面強調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所謂“中體西用”,它是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地主階級迫于形勢不得已而為之的改革,無法觸及最根本的層面,即政治體制和文化結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剛剛結束的太平天國革命讓清政府感受到了危機,知道必須有所改變。承擔這種改變使命的,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些比較開明的體制內精英,這幫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治軍的人。怎么變呢?他們首先從軍事角度考慮,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技不如人,所以要引進西方技術,搞一些軍事工程,制造堅船利炮。

除了認識問題,就是出發(fā)點問題,他們是從維系和鞏固統(tǒng)治地位的角度考慮的,當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我們也不要因為它不是革命就簡單否定它,過去我們是用現(xiàn)代化的立場來思考近代化的問題,因此對這個時期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這是不對的。應該看到這些人也是愛國者,只是方式不同。

N:沒有這些人先行嘗試,提供一種視角和高度,后面更先進的思想包括孫中山的思想可能都不會發(fā)生。

L:一點不假。國家和人一樣,都有一個成長過程,那時的中國處于近代化的幼兒期。孫中山當時還是在校學生,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要革命,開頭他也主張改良。

兩場戰(zhàn)爭對這個轉變起了重大影響。一場是1884年中法戰(zhàn)爭,那時他在香港,看到香港人民抵制為法國提供服務,他的民主主義思想才開始萌芽。這場戰(zhàn)爭,中國花了這么大力氣搞改革還是打敗了,所以他感覺“惱火”,開始反思既有路徑究竟對不對。另一場更關鍵的戰(zhàn)爭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西方國家我們不了解,鴉片戰(zhàn)爭跟英國打仗,道光皇帝還問英國在哪里,有沒有陸路可通,但日本我們是比較有數的,甲午戰(zhàn)敗給中國人的思想沖擊非常大。以往我們都是在忙著對付英國、法國這樣的西方國家,沒把日本看在眼里,連孫中山都認為,日本的本事都是從中國學來的,而我們竟然敗給身邊的這個島國,這就帶來了一場轉折性的反思。孫中山當時就想,清政府自身由于地位局限,是無法找出落后和挨打的原因的。

教育和“國民”

N:從社會角度看,要改變人的素質,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康有為、梁啟超從儒家理論出發(fā)提出的“新民”思想是一個例子。不過,孫中山先生是第一次在中國使用“國民”這一概念的人,這是近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概念之一,從方法論上講,這兩者有根本性的區(qū)別。

L:是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康梁都是很聰明的人,但他們還是走的科舉道路,沒有孫中山的經歷,也沒有機會去外國。當然后來跑出去了,但年紀大了,也沒有機會了。后來也有很多年輕人出去留學,尤其去日本的比例最大,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抱著讀書、考試、當官的心態(tài)去的。孫中山晚年在嶺南大學演講,提到一些學生去了國外不但沒學到好東西,連自己中國的東西都忘了,跑去學做一個外國人,學的水平太差了,有的學生還在外國變成個地痞流氓。

孫中山不一樣,他13歲就到檀香山,上了基督學校,接受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熏陶。他活了59歲,在外面生活了30年,近代以來,對世界真實狀況的了解,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他。17歲到香港拔萃書屋求學,他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對香港和大陸做了一些觀察。他后來到香港演說就講,我在這里讀書,看到這里是個小島,但英國人管理得很好,秩序、衛(wèi)生、人的精神面貌,方方面面都要強于我的家鄉(xiāng)廣東。他原來學醫(yī),后來他不當醫(yī)生了,因為醫(yī)生只能救一人,救不了國家民族。

他也愛看書讀報,對一切新東西都充滿探索欲。在外國,在香港,他都看到人家的社會井井有條,而自己的國家亂糟糟的,他就在想,中國落后其實是教育跟不上,人的素質是個大問題。搞建設,搞改革,都需要人才,而中國人才太缺乏,你想怎么做,灌輸半天他們也聽不懂。后來搞革命也面臨這個問題,一開始他想依靠各地的會黨,但這些人都是社會底層,聽不懂他的道理,后來他把動員對象轉向新軍,因為這些人是軍事學堂出來的,他們有文化,至少聽得懂。

“士農工商”,我們只有“士”是知識分子,而在西方國家,“農、工、商”同時也是知識分子。孫中山回國之后1890年寫的第一篇文章,是寫給他的同鄉(xiāng)、退休的駐美公使鄭藻如的,他說你應該利用你的影響力,好好在家鄉(xiāng)辦教育,每個鄉(xiāng)都應該有學校,孩子們要從小學習。他提出的辦學方向是近代西式教育,而不是康梁辦的那種學堂。

他從近代意義的國民教育的角度來思考社會問題,提出“國民”這個概念也就順理成章。

革命的“不歸路”

N:雖然孫中山言辭懇切,但鄭藻如也沒有理會他的提議。

L:沒有理會,可能年紀大了,又退休了,不想管事了。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孫中山還上書李鴻章,也提到要辦教育,李鴻章也沒有理他。孫中山的認識是走在前面的,后來清政府也知道教育的重要,1905年開始建立新式學堂,但是太晚了,歷史不會再給它機會。在快要完蛋的時候來改革,沒有用的了,反而加速了它的完蛋。

N:突然的廢科舉堵死了知識分子的出路,這很致命,相當于清政府給自己制造了一片高素質的掘墓人。

L:是的,孫中山轉向革命之后,革命派與改良派的矛盾表面化為要不要保留皇帝,孫中山說皇帝不能保留,于是這些滿腹怨氣的知識分子都支持他,必須拿掉皇帝。他的民主共和主張和實踐,從社會心理上完全瓦解了皇帝的神圣性,辛亥革命以后皇帝被徹底掃進歷史垃圾堆了,誰要復辟,老百姓都不答應。

N:暴力革命畢竟是最后的選擇,他前期試圖推動改良的努力得不到回應,而國家又越來越危殆,是一個逐步心灰意冷直至絕望、憤怒的過程吧?

L:是這樣的,洋務運動后期他的思想還是比較迷糊的,振興中華,還有可能寄希望于清政府。他跟李鴻章提到,我有一些調查研究,怎樣養(yǎng)蠶種桑,回來以后我可以給你介紹怎么在廣東、在新疆發(fā)展農業(yè),但李鴻章理都不理他。接著甲午戰(zhàn)敗,他就真正失望了,知道用不動根基的局部改良來救中國已經不可能了。甲午戰(zhàn)爭是他思想轉變的關鍵,以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你對付不了,搞了30年洋務運動,結果差勁到連日本都打不過。洋務運動徹底完蛋了,你還是不知道中國的問題出在哪里,沒救了。他去了武漢,四處考察,又在廣東到處轉,然后就出國去了,去檀香山組建興中會。

下定決心后,他討論過在廣州搞這么一個組織,因為廣州人思想開放,興中會第一批26個年輕人,就有24個是廣州的。后來沒有在廣州建立,因為一下子就會被抓住、殺掉,去檀香山,清政府鞭長莫及。在國外建立革命團體還有一個社會基礎,就是廣大華僑。那時各個國家都歧視中國人,排華,美國排華特別厲害,華僑幾代人辛辛苦苦積攢的財產,說沒就沒了,國家積弱,不能保護他們,所以他們對清政府也非常不滿。

N:走出這一步,就無法回頭了。

L:沒錯,某種意義上說這個職業(yè)革命家也是被逼出來的。

1895年就準備在廣州搞起義,還沒發(fā)動就失敗了,他的朋友陸?zhàn)〇|被清政府殺了。他也被通緝,用10萬兩銀子要他的腦袋,康有為的腦袋都才值5萬兩,可見清政府把他作為重點誅殺對象。他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一心跟清政府干到底了。1896年轉到倫敦,孫中山被清政府的特務抓住了,關進了駐英大使館,準備弄一個箱子把他裝起來運到船上,再送回中國殺掉。媒體知道了一公開,英國非常不高興,我是一個主權國家,你怎么能隨便在我這里抓人,政府就出面干預。關了十幾天,大使館只能把他放出來。

一般人放他出來他肯定就走了,孫中山不走,還留下來待了9個月,天天在大英圖書館看書,后來提出三民主義,跟這一段的知識積累、思想沉淀有關系。

魅力與自負

N:更早前還有一個偉人在大英圖書館讀書—馬克思,有意思的是,孫中山在思想上對社會主義也有一定的傾向,民生主義里就包含“節(jié)制資本”的內容。

L:是有這種傾向,他的社會主義思想內容主要來自德國。國家經濟命脈不能被私人資本控制,大工廠必須由國家掌控,土地收歸國有,控制土地,控制資本。國家賺錢,用來安排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養(yǎng)老醫(yī)療,一項一項去解決。他知道老百姓生活搞不好,說什么都等于零。但他不同意馬克思提出的階級斗爭的辦法,因為他認為在中國資本家本來數量就少,是應該培養(yǎng)和依靠的。

對這些思想,當時也有一些不同意見提出來,但孫中山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不會輕易聽別人的。他太自信了,過度自信就變成自負,所以他后面的人際關系總是搞不好。比如他要娶宋慶齡,老戰(zhàn)友們都不同意,因為那是戰(zhàn)友的女兒,不可以,但孫中山說這是我家里的事情,你們不要管。太自負就變成缺點了,我們也不必為尊者諱,一定要去神化他。

N:孫中山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人在國外,但一直在國內有很高的威望,他并沒有一個足以在全社會進行宣傳發(fā)動的龐大組織來為自己的思想做鼓吹,那這種魅力和威望是怎么形成的?

L:人格是基礎,也要依賴一定的傳播手段。清末有很多留學生,在日本就有七八千人,這些人把外國人寫的介紹孫中山的受迫害的經歷、革命思想等方面的書帶回國內,慢慢他就成了一個英雄人物,老百姓都知道孫文,清政府花大價錢要買他的腦袋。如果不是先在民間成了英雄人物,后來能不能當上臨時大總統(tǒng)是很難說的。

孫中山在外面為革命籌了很多錢,但他自己沒有錢。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記者在碼頭上等他下船,問他帶了多少錢回來,他說我沒有錢,只帶了精神。那時候老百姓還搞不清楚大總統(tǒng)跟皇帝有多大不同,認為大總統(tǒng)也是富有天下。一個揚州商人過去看他,見了面就下跪,孫中山扶他起來,說我現(xiàn)在當總統(tǒng),只是人民的公仆,以后不當總統(tǒng)了,就是普通人,和你一樣,和大家都一樣。那個商人很感慨,說什么叫民主,今天才懂了。回到上海他租房子住,加拿大華僑看到這個情況給他買了一個房子,如果不是華僑贈送,他到死也買不起房子。

他是政治家,不是政客,政客為自己,政治家為國家,政客喜歡表演,政治家是發(fā)自內心的。這些故事在民間一流傳,大家就很尊敬他了。

孫中山與“中華民族”

N:前面我們說到孫中山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國民”這一概念,他還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官吏是公仆,這些建設性理念影響深遠。另外一個更不能忽視的概念是“中華民族”,今天還是國家內聚力的文化核心。

L:這個非常重要。一開始革命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中華還是一個漢族概念。后來很多少數民族參加革命,滿族人也有,就不能這么說了,孫中山開始注意到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后來武漢軍政府提出“五族共和”,孫中山回國以后認為這個不對,他才提出“大中華”的思想。

“大中華”的思想很多人以為最早是梁啟超提出來的,其實不是,最早提出的是當時的駐美公使伍廷芳,在一次講話中提到過,但正式對外宣布和提倡,是孫中山在南京做的。這樣對民族關系進行宏觀處理是中國的特色,在內部,各個民族平等相處,對外就用“中華民族”代表中國,大家都有份,56個民族是兄弟民族,大的“民族”包含小的民族,這是中國的創(chuàng)造,后來費孝通把它總結為“多元一體”。西方一般是一個民族建立一個國家,而在多民族國家里,中國的民族粘合是最成功的,蘇聯(lián)后來出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這方面沒有處理好。

那時候反帝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必須要有一個一體的概念來團結人民,給各個民族一種集體意識去一致對外,同時這個概念還要能夠給共和制提供社會基礎,這就是“中華民族”。今天這一概念的重要性沒有任何削弱,反而越來越加強了,這里頭不能忘記有孫中山的偉大貢獻。

猜你喜歡
清政府孫中山國家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chuàng)意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擱淺的富國夢——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主導的第二輪開礦高潮(1895—1899)
把國家“租”出去
晚清政府的海權意識與海軍實踐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xiàn)代啟示
淺析晚清政府滅亡的軍事經濟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駐軍及其歷史作用
孫中山的澳門情結
鄂州市| 北宁市| 平邑县| 陆川县| 封开县| 岳阳县| 太原市| 和平县| 大兴区| 泗阳县| 湘潭县| 凯里市| 昌宁县| 日土县| 合作市| 博客| 察隅县| 广宗县| 鄂托克前旗| 马鞍山市| 宝丰县| 全州县| 广昌县| 肥乡县| 筠连县| 衢州市| 托克逊县| 宜兰县| 洞口县| 循化| 西华县| 宁晋县| 子长县| 兰考县| 永靖县| 常州市| 广南县| 务川| 隆昌县| 洛川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