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奇
我不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因此進(jìn)入高中后,曾經(jīng)就讀的一中在我的記憶中迅速淡去。只是,走過的地方總會有痕跡,度過的時光總會有記憶。對初中最溫情的懷念,是崇德樓與登峰樓之間那兩株合歡樹。
十二歲的秋天,我剛上初中,最喜歡的就是那兩株合歡樹,還有操場邊長廊上濃郁的紫藤蘿。因?yàn)殡x操場邊的藤蘿比較遠(yuǎn),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欣賞合歡。
我總在清晨時分一個人背著書包靜靜地走過樹下,清脆的鳥鳴聲婉轉(zhuǎn)悠揚(yáng),合歡的綠葉、紅花在熹微晨光中淺淺綻放。我走在晨風(fēng)里,多希望時間可以就此駐足,好讓我守著美麗的時光,永不腐朽。我就這樣走過了初一初二,走過了合歡的甜香。
蘇軾說:“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然而,合歡的存在足以彌補(bǔ)暮春的落寞。它們繁茂的綠葉讓春天充滿了鮮潤飽滿的活力,并且多了一分優(yōu)雅華美。合歡葉有些像槐樹葉,但更像含羞草,輕煙冷翠,姿態(tài)窈窕,神凝鏡水,無風(fēng)亦自搖,如同從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里走出的一群長袖臨風(fēng)、靜香依影的舞女,在春日繁華的曲調(diào)中舞盡了一生的多情與輝煌。
夏天,合歡長開了,知了也喜歡在樹上無休無止地拼命唱歌。合歡花好像有些害羞一樣一朵朵次第開放,很快,滿樹芳華,十里清香。合歡花花朵的形狀有些像銀杏葉,鵝黃的花柄上根根銀紅的花絲扇子般地一一展開,云蒸霞蔚,如火如荼,艷同霞影,嬌比春桃。有時站在一樹紅霞下,深吸合歡甜美的香氣,仰望濃郁而秀麗的綠葉,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晏幾道的“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拼卻醉顏紅”。那種芳菲,那種繁華,只屬于我們年輕歡暢的時辰,沒有憂慮煩惱,沒有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有的只是一種毫無掩飾、淋漓盡致的青春快樂。如此繁復(fù)美麗的色調(diào),都被我用來勾勒成一幅青山綠水,就像唐宋畫卷中那些千年不朽的色彩,永遠(yuǎn)在我的十三歲里熠熠生輝。
秋天,合歡花悄然而落,滿地緋紅,走在上面溫潤綿軟,仿佛還有陽光的味道。若是趕上機(jī)會,清風(fēng)徐來,落紅滿天,恍若胭脂輕染,落英繽紛,仿佛走進(jìn)武陵桃源?;厥讈頃r的路,那些明明暗暗的年華和如水往事已不再清晰,唯見兩株合歡站在時光里,一邊遮擋陽光,一邊撒下陰涼,沒有悲歡地站成了永恒。
蓮滿春池,柳拂夏雨,葉落秋霜。我在合歡的花影里追逐著夢想,而青春就如那遠(yuǎn)方流動的河水。送來了如潮的思念。清歌妙舞落花前,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去年夏天,一樹繁花,一路幽香,為我送行。
(指導(dǎo)老師:于國松)
點(diǎn)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合歡樹春、夏、秋三季不同的美麗姿態(tài),用靈動而詩意的文字,抒發(fā)了自己對初中時光、青蔥歲月的追憶與感懷(見文中畫線處的句子)。作者開篇說自己“不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實(shí)為欲揚(yáng)先抑,為下文合歡樹的出現(xiàn)鋪陳造勢。文章言淺意深、韻味悠長,于淡淡的懷舊思緒中帶著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