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清代,蒲松齡科舉不第,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曾經(jīng)做侍郎畢作有的幕僚。
有一天,畢作有宴請卸職返鄉(xiāng)的尚書王煥祥,要蒲松齡作陪。席間,王煥祥提議行酒令助興,大家議定了韻律不限,但必須三字同頭,三字同旁,輸者罰酒一杯。
畢作有是東道主,首先舉酒吟道:“三字同頭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會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毖缦?,蒲松齡和王煥祥正好分坐左右,他巧妙地將宴席上的情況吟入令中。
王煥祥是一個貪官,平日里目中無人,欺壓百姓,巧取豪奪,他見蒲松齡是位布衣寒儒,便傲然接令吟道:“三字同頭官宦家,三字同旁綢緞紗。若非朝廷官宦家,誰人能穿綢緞紗?”其令大有盛氣凌人之勢。
蒲松齡沉思片刻,冷冷一笑,高聲吟道:“三字同頭哭罵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聲聲哭罵咒,只因條條狼狐狗!”令中“哭罵咒”反映了勞苦大眾對黑暗世道的不滿,“狼狐狗” 則影射了王煥祥這樣的貪官。
王煥祥聽罷,面紅耳赤,但又不好發(fā)作,只好推說不勝酒力而悻悻離去。不久,蒲松齡就辭幕歸里,在家鄉(xiāng)做塾師維持生計,開始了《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
(責(zé)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