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晚,第十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晚會在北京懷柔雁棲湖畔舉行,20位獲獎者站在中國攝影界最高獎項的頒獎臺上接受大家的祝賀。我想彼時的他們除了倍感光榮外,或許還有些許緊張吧。這也許就是授予獎項的意義,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賦予獲獎者更大的責任與使命。
20位獲獎者無一例外,都是業(yè)界翹楚,無一例外,都在攝影這片天地精耕細作數(shù)十年。
獲獎名單一經(jīng)公示,便有人在網(wǎng)上戲言獲獎者“皆是上了歲數(shù)的前輩”。但細讀金像獎的征稿啟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金像獎區(qū)別于其他展覽評選的最大特點就在于該獎項是最高個人成就獎,簡言之,金像獎是一個評人的獎,而不僅僅靠申報作品論英雄。在金像獎的評選手冊中寫道,金像獎按作品、論文、個人品行、影響與貢獻四個類別,分別進行打分,其中,攝影作品占55%,專業(yè)論文占15%,個人品行占15%,影響與貢獻占15%。不經(jīng)一定時間的積累恐難在剩下的45分中占得先招。
從20名獲獎者的經(jīng)歷來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于文國從事新聞攝影工作近40年,他在頒獎晚會上動情地說:“絕不辜負歷史、絕不辜負時代、絕不辜負信任、絕不辜負攝影”;71歲的攝影家楊國美為了宣傳家鄉(xiāng)、保護自然,拍攝當?shù)卣湎∥锓N麋鹿,一拍就是三十年。為了拍攝被毒蜱咬傷的次數(shù)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他說,一開始拍麋鹿,是一份責任,后來逐漸變成了一種藝術追求……這些攝影家無一例外,都將鏡頭對準了那片他熟悉的領域,一頭扎下去。我們總說“深扎、深扎”,沒有一以貫之的堅韌,哪有這些飽含著情感、直抵人心的作品?
水滴石穿,貴在堅持!雖然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簡單的道理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頒獎典禮上,6位從影六十年的老攝影家的到來,讓晚會現(xiàn)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這些攝齡與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同齡的老人們告訴我們,他們這一生,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做什么事情,沒有太多的想法,組織讓干啥就干啥,就算自己從沒接觸過,也談不上愛好,也要認認真真地,沒有雜念地將組織交待的工作干好。人這一生,誰能總是順風順水呢?遇到困難時,只要堅持,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老人們大多做事認真,有規(guī)劃、求落實、好琢磨、愛鉆研。我想,攝影也好,做其他事情也罷,成功的關鍵還是在于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