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論
癌癥猛于虎。近年來,癌癥逐漸成為位居前三位的人類死亡“殺手”。而且,癌癥是少有的幾個迄今為止未找到病因的疾病,攻克癌癥至今仍是醫(yī)學難題。但是,對癌癥我們并非束手無策。研究已證明,如果飲食得當,多種癌癥的發(fā)生率將下降70%~80%。
自然存在 食品中的自然致癌物最重要的是真菌毒素污染,其中最嚴重的是黃曲霉毒素,它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
除此有亞硝基化合物,它有致癌性、致畸性和毒性。除了通過胎盤可導致后代發(fā)生腫瘤外,還可誘發(fā)胎兒畸形。哪些食物中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呢?肉類及其制品中被檢出亞硝基化合物的較多;咸肉片煎后的肉及煎出的油中亞硝基化合物較多;魚類食品,是鹽腌干魚中也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尤其是粗鹽腌制或用硝酸或亞硝酸鹽做保存劑的;奶制品中的奶粉,尤其是干酪中含有亞硝基化合物;發(fā)酵食品中醬油、醋、酒、啤酒、酸菜等都含有亞硝基化合物。
怎樣才能減少亞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呢?在貯存易腐的含蛋白質豐富的肉類、魚類、貝殼類、含硝酸鹽較多的蔬菜時,應盡量低溫貯存,以減少胺類及亞硝酸鹽攝人量;培育含硝酸鹽少的優(yōu)良蔬菜品種;多食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新鮮野果等,以阻斷體內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少食用腌菜、酸菜;將胡椒、辣椒等佐料與鹽等分開包裝,以減少烹調肉食過程中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量;曝曬糧食及飲水,使已形成的亞硝基化合物光解破壞,并減少細菌及毒霉菌類以避免他們促進亞硝基化合物生成的作用;注意口腔衛(wèi)生減少唾液中亞硝酸鹽量。
嚼檳榔也與一些癌癥有關。我國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等省區(qū)及印度等國的居民有嚼檳榔的習慣,女性尤甚。國外調查報告指出,嚼檳榔的習慣與口腔、喉、食管和胃腫瘤發(fā)生均有關。
外界污染 食品污染物中有多種致癌物質,如某些有致癌作用的農藥;容器包裝材料及設備中某些潛在的致癌性物質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當也有誘癌問題;還有常見的食品污染致癌物3、4-苯并芘。
煙熏。糧谷食品烘烤干燥過程中應避免直接接觸;熏制食品時應避免與火焰直接接觸。
農藥濫用。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農藥會造成食品污染。目前已證明對動物有致癌性,大劑量能使人中毒,小劑量長期可造成人體內蓄積。有的農藥可在體內生成亞硝基化合物,是潛在致癌物。
滑石粉。我國各地糖果加工廠普遍使用滑石粉,尤其是軟糖加工過程中使用。有人認為日本胃癌發(fā)病率高,也許與日本人所吃的米在碾米時表面涂有混著滑石粉的葡萄糖有關。經電子顯微鏡觀察,在7個日本人胃癌組織中,竟有6個胃癌細胞內存在滑石粉顆粒。
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目前發(fā)現,曾規(guī)定使用的某些食品添加劑對動物有致癌性,如人工色素奶油黃已被禁用;發(fā)色劑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可在體內合成亞硝胺。
膳食失衡 膳食中某些營養(yǎng)素過多、過少或彼此間不平衡可影響腫瘤的發(fā)生。如膳食中高脂肪、高動物脂肪、高動物蛋白質易引起腸癌及乳腺癌發(fā)病,食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可能增加胰臟、前列腺等患癌機會。還有研究者認為大量食用奶制品可能對腎有促發(fā)癌變的作用。膳食中多吃纖維素可減少腸癌的發(fā)生。
酒精能增加癌的發(fā)病已有大量證據。1951年即有報道食道癌和胃賁門癌與飲酒習慣有關。現認為酒精會增加口腔、咽、喉、食管、肝、乳腺、結腸、直腸及肺癌的發(fā)病。許多嗜酒者尤其是酗酒者,多數又同時吸煙,這十分危險,因為煙酒有協(xié)同誘發(fā)癌癥的作用。
膳食供熱量超過消耗量,導致脂肪過量儲存形成肥胖,這不僅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膽囊炎的發(fā)病危險性,也增加癌變的危險性,包括子宮內膜、乳腺、膽囊,結腸、直腸、腎臟的癌變等。
烹調不當 食品烹調加工過程本身亦可產生致癌物質,如食品成分熱解或熱聚可產生苯并芘,魚及肉經烹調后可形成亞硝胺等。研究認為,我國南方某些地區(qū)鼻咽癌發(fā)病率高可能和吃咸魚多有關;冰島胃癌高發(fā)與食用熏制食品有關;西歐、美國胃癌近年來下降,則與廣泛使用冰箱有關,因冷藏可減少食品中胺類、亞硝酸鹽及亞硝胺形成,并可減少過氧化物生成。
減少食品加工烹調中形成致癌物質應注意少吃煙熏食品,避免過高溫度加熱食物,食用新鮮質量好的食品,推廣低溫冷藏食品儲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