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
老百姓都知道,腫瘤一旦復發(fā)轉移,其兇險程度極大,隨時可能奪人性命。而造成腫瘤復發(fā)轉移的病理機制卻異常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細胞本身的原因,也有身體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這是世界醫(yī)學界的一大難題。針對中國第一大癌“肝癌”,究竟該如何將復發(fā)轉移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留心肝炎病毒感染史
肝癌以其高死亡率,歷來都被腫瘤業(yè)內稱為是“癌癥之王”。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肝癌新發(fā)病人超過了34.7萬。而之所以肝癌死亡率高居不下,主要是因為早期肝癌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而當患者出現肝痛、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特征性臨床癥狀時再去就診,大多數已經是中晚期,80%的患者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每年幾乎都會有超過10%的肝硬化患者進展為肝癌。目前臨床上能遇到的早期肝癌,大多是通過集體體檢或因患其他疾病到醫(yī)院做相關檢查時被發(fā)現的;也有一小部分早期肝癌是因為了解自己屬于肝癌高危人群,主動定期做檢查而查出的,但遺憾的是,肝癌的早期確診率相比整個肝癌人群,依然很低。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二對半檢查”中除了表面抗體陽性是保護性抗體,其他四項指標出現陽性者都屬于肝炎病毒感染者或者曾經感染者,應該引起高度警惕,要有防癌意識。
●根據臨床分期,選擇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后,如何根據肝癌分期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是肝癌防控的關鍵所在。
臨床上,通常把肝癌分為早、中、晚及終末期(BCLC分期)。早期肝癌是指一個腫瘤、直徑小于3厘米,或不超過3個腫瘤、最大徑小于3厘米;中期肝癌是指腫瘤大于3厘米以上、多個結節(jié);晚期肝癌則是指腫瘤侵犯血管或發(fā)生肝外轉移;此外,早、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為ChildPugh A-B級、PST評分為0-2分。而終末期肝癌是指肝功能Child-Pugh為C級、PST評分為大于2分,肝癌發(fā)生轉移。
對于直徑5厘米以下的小肝癌、沒有癥狀的肝癌,目前的臨床療效還是比較好的,部分患者可能被治愈。但即使到了中晚期,也不要太悲觀失望,應該積極配合醫(yī)生,采用綜合治療策略。目前對于肝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包括微創(chuàng)手術以及機器人手術,這些年發(fā)展都很快,此外還有射頻消融、介入治療、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和靶向治療等。而具體該選哪種治療方法,要根據檢查結果,由醫(yī)生對肝內的病灶性質做出判斷,然后決定。如果在早期,應爭取手術切除。如不適合手術治療,則可以采用介入栓塞放療、放療等。有些腫瘤經非手術治療縮小后,又可以獲得手術機會。此外,還有部分病人需在術后進行預防性介入放療或生物治療,以減少復發(fā)率。
●靶向藥物對患者有“篩選”
針對肝癌的治療,現在比較“熱”的還有靶向藥物療法,研究認為該療法可延長部分患者的生命,但對于大多數晚期肝癌患者來說,靶向藥物只適用于在檢測基因分型后的少數患者,如果出現耐藥,仍然需要進行化療。
除了西藥外,中醫(yī)中藥因相對綠色、副作用小而被許多腫瘤患者青睞。中藥能通過調節(jié)機體平衡,幫助抑制腫瘤的生長,對腫瘤切除以后的病人來說,也有助于調節(jié)機體,讓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但是,要想單單靠吃中藥就把腫瘤去掉,或者使腫瘤不再發(fā)生,這仍然不太現實。因此,他建議讀者們一定要理性看待,不要因為過度迷信中藥或是一些偏方的療效,而耽誤了傳統(tǒng)的手術、放化療等。
●肝臟移植
△從“米蘭標準”到“上海復旦標準”
相對于上述傳統(tǒng)療法,肝臟移植是近十幾年來發(fā)展研究飛快的一項治療肝癌的有效療法。
但大多數人可能都不了解,國際上對于肝癌肝移植其實一直是有一個嚴格的“米蘭標準”,即單個腫瘤直徑≤5厘米或多發(fā)腫瘤數目≤3個且最大直徑≤3厘米,無大血管侵犯,無淋巴結轉移及肝外轉移。由于“米蘭標準”過于嚴格,以致很多肝癌患者都失去了接受移植的機會,因此如何根據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擴大“米蘭標準”就成為了醫(yī)學界的共識。
例如,中國肝癌病人發(fā)現時絕大多數已超過5厘米,如果按照這個國際標準,很多肝癌患者就失去了肝移植的機會。從患者具體需求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肝癌肝移植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以及不斷努力、探索,我們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肝癌肝移植適應證——“上海復旦標準”。這一標準為:單發(fā)腫瘤直徑≤9厘米或多發(fā)腫瘤不超過3個且最大直徑≤5厘米,全部腫瘤直徑總和≤9厘米,無大血管侵犯,無淋巴結轉移及肝外轉移。此后,該標準經多中心驗證,在不明顯降低術后生存率的前提下,確實使得更多肝癌患者從中受益。
△尋找免疫用藥量的“黃金比”
肝移植后,肝癌的治療就徹底成功了?顯然不是。肝癌肝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狀況其實與腫瘤的復發(fā)及長期預后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免疫抑制劑可降低病人的自身免疫功能,從而抑制移植后的排異現象,但是,過多的免疫抑制又會增加癌癥復發(fā)的風險。因此,如何通過監(jiān)測患者的免疫功能,為用藥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成了肝癌肝移植后的“第二難題”。
針對這一矛盾,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最終在國內首次提出了肝癌肝移植術后轉移復發(fā)的防治新策略。主要包括:以Cylex免疫功能檢測配合免疫抑制藥物濃度監(jiān)測患者免疫狀態(tài),指導個體化用藥,最大限度降低免疫抑制用量;對超過“米蘭標準”的患者術后早期撤除激素、轉換成雷帕霉素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以及進行預防性的全身化療;對已復發(fā)或轉移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微創(chuàng)切除、放療等綜合治療;有條件的患者以雷帕霉素和分子靶向藥物(索拉非尼)聯合用藥防治復發(fā)等。研究證明,該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時、正確、個體化的治療,明顯提高了肝癌肝移植療效。
△肝移植的成功離不開醫(yī)患之間的信任與密切配合
患者在肝移植后必須每隔2~3個月隨訪1次,讓醫(yī)生了解其免疫狀況、調整免疫用藥,確保患者的免疫功能既不排斥新器官又能抵抗腫瘤復發(fā)。此外,移植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也很重要,因為心理壓力導致的消極情緒也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抑制人體免疫功能,進而影響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而顯然這一切都離不開醫(yī)患之間的信任與密切配合。
●肝癌的預防與脂肪肝密切聯系
人體的正常脂肪占到整個肝臟的重量一般不應超過3%,如果超過5%就叫“脂肪肝”,如果30%以上就叫“中度脂肪肝”,超過50%叫“重度脂肪肝”。這些年得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脂肪肝的危害,長時間的脂肪肝也會刺激肝硬化的發(fā)生,甚至最終癌變。
想要遠離脂肪肝,控制飲食是第一位的。首先就是要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比如,鵝肝就是鵝的脂肪肝,雖然好吃,但吃得過量或經常吃就不利健康。此外,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也要少吃。管住嘴的同時還要注意運動,最好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時間非常重要。如果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你的體重、血脂和脂肪肝還是沒有好轉,就要及時尋求專科醫(yī)生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