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妮
落葉繽紛,秋意漸濃,轉(zhuǎn)眼又到中秋。大街小巷都彌散出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晚飯過后,信步戶外,一抬頭便見一輪圓月懸在天空,正盈盈地笑著。啊,這不就是兒時的那一輪圓月嗎?不覺心頭一動,思緒飄回兒時的中秋……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燒塔是一項重要的活動。過節(jié)那天,孩子們早早地忙開了。他們不辭辛苦地收集一大堆磚塊瓦片,花費大半天工夫,在村前的空地上搭建起一個高高的瓦塔。那塔啊,恐怕比祠堂邊云菊阿婆住的小瓦房還要高哩!磚塊圍成的塔基結(jié)結(jié)實實,塔底筑兩方小門洞,為著添燃料。塔身用瓦片層層壘起,像一個碩大的蜂窩。萬事俱備,只盼月出了。
夜幕拉開,大人們開始張羅祭月儀式。院子里放一張小方桌,桌上擺上些農(nóng)家秋收的果實,常常是一碟炒熟的花生,一個剖好的柚子,還有果園里剛摘下的大青棗子。月餅是必不可少的,紅糖餡或白糖餡的幾個大月餅往桌上一摞,香馥馥的,整個村子都浸在香氣里。
孩子們眼都饞直了,巴巴地盼著月亮出來。清麗的月兒眨眼立在了東邊的樹梢。場院里,一個機靈的影子飛也似的跑去告訴大人:“月亮出來嘍,月亮出來嘍!”月兒只是盈盈地笑著。大人們在柚子上插上幾炷香,點燃,讓孩子們站在桌前虔敬地作揖拜月。香火燃盡,孩子們才可以美美地享受令他們垂涎欲滴的美食。
還沒咂摸夠月餅的滋味,院門口就傳來燒塔的孩子們募集稻草的吆喝聲,那聲音仿佛有誰在指揮,響亮又有節(jié)奏:
“湊茅嘍,湊茅嘍—
湊茅湊一把,銀子花邊堆上瓦;
湊茅湊一壟,銀子花邊堆滿壟!”
茅草也能換財寶,誰家還會吝惜這點稻草呢?于是,大人們一邊笑著,一邊從灶間抱出大把稻草。孩子們接過稻草,歡天喜地到下一家去了。
等燃料收集得差不多,燒塔就開始了。點燃一束稻草,往塔底的門洞塞進去,然后不時地往里面添燃料,把火燒得旺旺的。漸漸地,塔四周的磚瓦也燒得通紅。這時,猛地往塔身澆一勺菜籽油,“刺啦”一聲,整個塔瞬間被點燃 ,火光沖天,映紅了孩子們興奮的臉龐。一群大人也來湊熱鬧,他們仰起頭,聳起眉,望著紅彤彤的夜空,露出欣羨的眼神,嘴上卻不認輸:“不夠高,沒我小時候搭的高哩!”
月兒亮锃锃地掛在中天,孩子們的歡笑聲逐漸散去。村子里,打去果子的柚子樹啦,綴滿黃花的桂花樹啦,灰黑的屋頂啦,全都披上了潔白的輕紗,夜里與白天一樣亮堂,孩子們久久不肯睡去。院子里,奶奶一邊輕輕拍著懷里的幺妹,一邊哼著那首百聽不厭的歌謠:
月亮公公,挑擔(dān)水桶。天黑上工,清早收工。
月亮公公,挑擔(dān)水桶。要去哪里,村頭井當(dāng)中。
月亮公公,挑擔(dān)水桶。要去哪里,我家菜園東。
…………
月亮公公是否挑著水桶我無從知曉,卻見爺爺正披著一身皎潔的月光,挑著一擔(dān)清涼的井水走進院來,兩個笑盈盈的月亮正歡快地搖蕩…… “哇,月亮公公!月亮公公!”我嬉笑著,指著爺爺喊叫。爺爺回過頭來,滿臉的皺紋笑成了村前小河里那一圈圈波紋。
今夜,月兒依舊盈盈地笑著。月亮公公呵,您是否又聞見了我兒時月餅的香味,望見了火紅的瓦塔和挑著井水的爺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