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文物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保護與破壞
時事引讀>>·原創(chuàng)·
2016年9月21日,一條“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700年歷史的國寶面目全非”的帖子引發(fā)網(wǎng)友關注。帖子中提及的“最美野長城”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小河口村,有著700年歷史,目前,該長城的一段一兩公里的城墻被硬化路面所取代。此事當即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對此,當?shù)匚奈锉Wo部門相關負責人稱,此次修繕經(jīng)過國家文物局的審批,合理合法。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迅即責成遼寧省文物局調(diào)查核實,并派工作人員趕赴現(xiàn)場進行核查評估。9月2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工程調(diào)查情況發(fā)布會,指明該工程部分標段未按照規(guī)定報批,責成遼寧省文物局,對該事件相關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素材聚焦 文物修繕的科學性
根據(jù)我國《文物保護法》的規(guī)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yǎng)、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我國《長城保護條例》也規(guī)定:長城段落已經(jīng)損毀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由于文物情況不同,不是每一個文物修繕都能達到理想境地。至于達到“好看”的標準,有時是拔高,有時不科學。但必須回答,修繕本身有沒有科學性,有沒有經(jīng)過嚴格合法的程序。
素材鏈接 國外的“長城”修復有講究
哈德良長城位于英國不列顛島,始建于羅馬帝國時期,全長約118公里。英國政府自19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介入哈德良長城的保護工作。到20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制定了《古跡與考古地區(qū)法》,并于1928年把哈德良長城置于該法律保護之下。
2013年8月,英國展開一次關于哈德良長城的修復工作。整個修復過程幾乎沒有采用現(xiàn)代化技術,全部由工人們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完成。工匠們從長城較為堅固的部分找出一些羅馬時代的石頭,將它們用于加固脆弱的部分。出于對遺跡的保護,工人們并沒有使用太多其他的材料。
【考場仿真試題】請以“怎樣愛護文物”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一段歷經(jīng)滄桑的長城,因修繕變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墻”,無論當?shù)匚奈锉Wo部門如何解釋“合理合法”,都不能改變保護名義下文物損毀的事實。當文物需要修繕保護時,真正的矛盾,不在于要不要修、讓不讓修,而在于怎么修、誰能修、誰來修。要想防止出現(xiàn)修繕變毀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應改革文物保護修繕的體制機制,改變文物保護修繕重審批輕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寧缺毋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