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這些內(nèi)容嗎?
馬斯克估計,如果去火星的票價每張為50萬美元,就可以讓藍色的圓圈變大,從而使綠色區(qū)域的人數(shù)增加到100萬人。根據(jù)他的描述,50萬美元的票價,相當于在加利福尼亞購買一套中等房屋,“發(fā)達國家大多數(shù)40多歲的人都有能力負擔起這筆錢”。
我們離這個目標有多遠?1989年,老布什提出了一個把美國宇航員送上火星的議案,美國航空航天局估計這會花費4500億美元,能夠送4名至6名宇航員。也就是說,每張票價1000億美元。
這個數(shù)目是馬斯克提出的數(shù)目的20萬倍。
2004年,小布什提出了將美國人送上火星的想法。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這將花費500億美元,100億美元一張票。這仍然是馬斯克目標的2萬倍。
怎樣才能使某種東西的價格降低到1/20000呢?
馬斯克計劃兩方面齊頭并進來解決這個問題。
1.送很多人上火星
“獵鷹”火箭家族是SpaceX的賺錢機器,但是無論是“獵鷹”還是龍飛船,都永遠無法把人類送上火星。
首先,龍飛船的大小相當于一輛SUV,而去火星的旅途至少長達3個月。因此,用龍飛船不是好主意。
其次,如果你想去火星那樣遙遠的地方,最好還是拼車去。
SpaceX有一個長期計劃,準備建造一枚讓“獵鷹9”號相較之下像熱狗的巨型火箭——火星殖民運輸機(MCT)。
MCT火箭將是一個龐然大物,由強大許多的SpaceX引擎——“猛禽”——提供動力。這些工作目前正在進行。MCT的航天器將能夠容納至少100人。
如果SpaceX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jīng)把目前每張票的估價至少降到了1/20,還需要再把票價降低到1/1000。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SpaceX已經(jīng)通過“獵鷹”上的創(chuàng)新,把火箭發(fā)射的價格降低到業(yè)界標準的1/5了,而且馬斯克相信在未來幾年當中,這一價格會降到業(yè)界標準的1/10。而小布什估算的票價是建立在業(yè)界標準花費之上的,因此,現(xiàn)在的票價實際上比目標貴了100倍。
一艘更大的航天器可以幫助降低去火星的票價,但是它無法對今天的商業(yè)發(fā)射產(chǎn)業(yè)產(chǎn)生任何影響,降價幅度也遠遠達不到目標,而且也無法解決馬斯克談到的“太空探索的基本問題”。
2.回收利用
想象一下今天的航天業(yè)如果有這樣一項關鍵不同,會是什么樣子:每架飛機只能飛行一次。每次飛行都使用全新的飛機,在著陸、乘客下飛機之后,飛機會被分解成金屬碎片和可能被循環(huán)利用的組件,送去重新打造新飛機。
一架飛機的成本大約為3億美元。在新模式里,除了支付機組人員的工資和燃料費外,航空公司還要額外花費3億美元來打造一架新飛機。這會帶來什么改變?
首先,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幾次航班了——航班時刻表會受到飛機制造速度的限制。其次,芝加哥和舊金山往返的機票價格大約會是150萬美元,這還只是經(jīng)濟艙。
“空軍1”號永遠都不會出現(xiàn)。富有的國家會擁有小型軍事飛行隊,政府會通過飛行來執(zhí)行某些種類的科學實驗。擁有100億美元資產(chǎn)的人或許會飛足夠多次,但是擁有100萬美元資產(chǎn)的人就負擔不起了。你呢?你會出生、生活和死亡,連一次飛機都沒坐過。
如果情況變成這樣,人們可能會看看不存在的航空業(yè),下結論說“顯然公眾沒有坐飛機的意愿”。政客們會說不應該把政府資金投進這項花費過高的活動,大多數(shù)人甚至無法理解飛機是如何工作的,他們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想象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使用飛機,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飛機會變成無人問津的話題。我們的交通工具有汽車、火車、輪船,但沒有飛機。
知道我要說些什么嗎?
歷史上沒有人——美國沒有,蘇聯(lián)沒有,停滯的ULA 當然也沒有——找到回收利用火箭的方法。
建造火箭需要花費數(shù)月時間,升入太空,然后不是在大氣中被燒毀,就是墜落入海洋變成金屬碎片。但是,并不是沒有人嘗試過,美國和蘇聯(lián)都在這上面花費了上百億美元,只是沒有人成功過。
現(xiàn)在,SpaceX把目光投向了新的、更加困難的任務——可回收性。如果SpaceX能研發(fā)出“完全快速可回收火箭系統(tǒng)”,唯一的發(fā)射花費就是燃料、維修和內(nèi)部支持系統(tǒng)(就像飛機那樣),就會把太空旅行的花費減少到1%,甚至更低。
那么,該怎樣才能做到呢?
首先,你需要更好的著陸方式。馬斯克描述了火箭和航天器的三種著陸方式。
著陸方式1(最基礎):降落傘減速,墜落至海洋。
這是現(xiàn)在幾乎所有航天器著陸的方式,如果它們能著陸的話。
問題:在沒有空氣的地方降落傘無法工作,比如月球;在具有腐蝕性的鹵水中著陸,會嚴重破壞設備;這種著陸方式會讓人顏面盡失(想象外星人想震懾我們,但用降落傘著陸在海洋中,因此不得不游到岸上來,那是個什么情形)。
著陸方式2(中級):用機翼和著陸輪在跑道上著陸。
航天飛機采用的就是這種著陸方式。
問題:沒有空氣的地方機翼是無法工作的,比如月球;沒有跑道也不行,而只有地球上有跑道;雖然這種著陸方式可以在航天器上運用,但是火箭的著陸要困難得多,而完全的可回收性意味著航天器和分級火箭都要能夠著陸。
著陸方式3(高級):推進器著陸。
這種著陸方式和火箭的起飛方式是一樣的?!鞍⒉_”月球著陸器采用的正是這種方式(比如“阿波羅11”號的“鷹”號)。
推進器著陸使得火箭或者航天器可以在著陸平臺上靈巧地著陸,對設備的損傷最小。
一級火箭的著陸方式標注“燃燒”表示單一主要引擎點火(中間的引擎)
航天器采用推進器著陸比火箭容易想象,因為我們見過航天器采用這種方式著陸。龍飛船2號被設計成著陸專家,它可以在任何類型的地表著陸,就像直升機在地面著陸一樣。但火箭進行這樣的著陸更加陌生,而且難度更大。如果成功,從理論上來講,火箭和航天器就可以返回、加燃料,然后在幾小時之內(nèi)重新出發(fā)——就像飛機一樣。
洪柯薩跟我說,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學會怎樣讓“獵鷹”火箭的第一級著陸。一級火箭的造價相當于打造一架噴氣式飛機,占去了火箭總花銷的很大一部分(特別是引擎)。如果他們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就是向前一大步,就能夠向世界展示火箭回收是可能的,包括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的航空航天界。到時候,他們會繪制一份藍圖,其他火箭制造商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削減成本,并且開始太空旅行的新時代。
因為在發(fā)射過程中重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幾乎沒有空間來添加重量,否則火箭就無法把有效載荷送入軌道),火箭攜帶的燃料足夠燃燒三次:第一次用來阻斷火箭的彈道軌道,將它導向登陸地點;第二次用來減速,從4800千米/ 時降到885千米/ 時,使它不至于在大氣層中燃燒掉;第三次也用來減速,使用在降落到發(fā)射平臺之前,讓火箭減速到8千米/時。
因為空氣在流動,天氣不好預測,火箭內(nèi)部有很多軟件來探測外部受力,進行軌道調整。火
箭安裝有小型的叫作“柵格翼”的襟翼,張開時可以引導火箭進行方向調整(柵格翼和著陸腿也可以使火箭減速)。柵格翼只有在大氣層中才能工作,在太空中沒有空氣,柵格翼也就沒有用處了,因此火箭通過冷氣推進器噴射來進行調整。冷氣推進器就是小型的氮氣噴氣機。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大約發(fā)射9分鐘后,一級火箭將會在這個海上平臺著陸,離發(fā)射平臺3 20千米。
這個過程難度很大。如果把所有的尺寸都按比例縮小,就像是從摩天大樓的頂端發(fā)射一支鉛筆,并試圖讓它降落在地面上的一個鞋盒子里,而且是在有風的天氣。SpaceX把這項挑戰(zhàn)比作“試著在一場風暴中讓手上的橡膠棍保持平衡”。也有人稱之為“一場緊張的雜耍,幾千個運動的物體中任何一個都能把整個系統(tǒng)推向災難。如果火箭確實在駁船上平穩(wěn)降落,那是因為上百萬個細節(jié)的自我調整使‘獵鷹9號在穿越混亂時保持了鎮(zhèn)靜”。
為了測試這項技術,SpaceX制造了名為“草蜢”的一級火箭。2012年,他們做到了把“草蜢”升到12層樓的高度,懸停若干秒,然后安全返回地面發(fā)射場。在之后的2年中,他們把“草蜢”發(fā)射得越來越高,直到最終把真的“獵鷹9”號一級火箭發(fā)射到1000米高空,然后回到發(fā)射平臺。
進行真正嘗試的時刻到了,這項技術將被運用到實際的發(fā)射中去。2015年1月,SpaceX進行了常規(guī)發(fā)射,引導一級火箭穿越大氣層,試圖讓它著陸。就差一點兒!SpaceX的工作人員把出現(xiàn)的情況叫作快速非計劃解體。
僅僅三個月后,他們獲得了第二次機會,但還是差了那么一點兒,最終火箭翻倒并且爆炸了。
第三次嘗試被安排在同年6月,但還是失敗了。
2015年12月21日,SpaceX在6月15日的失敗之后首次進行發(fā)射,這次任務不但進展順利(將1 1顆衛(wèi)星送入軌道),而且還成功使一級火箭著陸。他們做到了!我有幸在SpaceX總部觀看了這次發(fā)射(并且客座主持了網(wǎng)絡直播),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屋子這么高興的人。
在為這篇文章進行調查研究的時候,為了確保馬斯克對50萬美元一張去火星的票這件事是認真的,我發(fā)了一封郵件給他,陳述了自己看出來的邏輯,希望知道這是不是他所想的。以下是他的答復:
“是的,這些看上去是很荒謬,然而不是不可能。解決方案的關鍵因素是火箭的可回收性以及低成本助推燃料。而且我們可以在火星上制造返回的助推燃料?;鹦谴髿鈱佑写罅慷趸迹@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另外,火星土壤里凍結著很多水。
“從技術上講,設計目標是每次飛行攜帶100噸的有效載荷,所以或許可以搭載100個人。這取決于每個人的質量,還有允許攜帶的行李。
“航空電子、傳感器、通信、運載機結構、著陸平臺,以及其他幾項都隨著規(guī)模擴大變得更好,所以我猜想每次飛行搭載的人數(shù)會隨著時間增加,或許達到幾千人。另外,我們可以向頭等艙多收錢,對經(jīng)濟艙進行補貼。
“上面提到的這些,以及把價格降低到10萬美元每噸或每人,最終都是可能的。到時候這趟行程的花銷主要就是助推燃料了,而燃料基本上只有40美元/ 噸的液態(tài)氧(雖然每噸有效載荷都需要攜帶大量燃料)。一旦實現(xiàn)那就太好了!”
SpaceX似乎正在完成的途中,很可能在下一個10年。一旦他們到達那個節(jié)點,就可以開始進行最后一個階段的工作了。那將是一個會改變一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