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
【摘 要】 目的:觀察秋瀉靈合劑聯合干擾素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18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隨機分為4個組,分別為常規(guī)治療組、干擾素治療組、秋瀉靈治療組和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每組45例,并對各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總有效率進行評價。結果:常規(guī)治療組熱退時間為治療后(245±23)h,嘔吐停止時間為治療后(351±32)h,止瀉時間為治療后(75±12)d,總有效率為556%;干擾素治療組熱退時間為治療后(221±20)h,嘔吐停止時間為治療后(323±28)h,止瀉時間為治療后(65±15)d,總有效率為644%;秋瀉靈治療組熱退時間為治療后(231±19)h,嘔吐停止時間為治療后(318±34)h,止瀉時間為治療后(68±18)d,總有效率為711%;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熱退時間為治療后(189±18)h,嘔吐停止時間為治療后(287±18)h,止瀉時間為治療后(48±23)d,總有效率為911%。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其余三組,總有效率高于其余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秋瀉靈合劑聯合干擾素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縮短病程,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輪狀病毒腸炎;秋瀉靈合劑;干擾素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0-0114-03
輪狀病毒腸炎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疾病之一,常于秋冬季呈散發(fā)或小流行,病初以發(fā)熱、嘔吐為主要表現,隨之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及水分增多,常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嚴重者可并發(fā)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還可透過胃腸屏障造成病毒血癥,導致多系統(tǒng)損害,如神經系統(tǒng)癥狀、心肌損害、肝功異常、肺部炎癥等,嚴重威脅嬰幼兒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治療主要以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腸粘膜保護劑及補充水鹽電解質為主[1],我院采用秋瀉靈合劑聯合干擾素治療輪狀病毒腸炎,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腸道門診就診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共180例。隨機將患兒分為4個組,包括常規(guī)治療組、干擾素治療組、秋瀉靈治療組及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各組分別45例。納入標準:年齡為6個月至2歲,病程72h內,就診前未曾使用過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及抗生素藥物者。排除標準:合并有營養(yǎng)不良、肺炎、肝炎等疾病者。所有對象的診療已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常規(guī)治療組給予飲食指導(盡快恢復母乳或易消化食物、疑似繼發(fā)乳糖不耐受者給予去乳糖配方奶粉)、補液糾正水鹽電解質酸堿平衡(輕度脫水且能進食者給予口服補液鹽,中重度脫水者根據電解質、血氣分析結果給予靜脈補液)、思密達保護腸道黏膜、雙歧桿菌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等治療。
干擾素組在常規(guī)治療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深圳科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μg/支,批號:國藥準字S10970070);秋瀉靈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組基礎上加用秋瀉靈合劑(云南龍發(fā)制藥有限公司,10mL/支,批號:國藥準字Z53021543);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及秋瀉靈合劑。重組人干擾素α-1b劑量及用法為:6個月至1歲者,5μg/d;1~2歲者, 10μg/d,肌肉注射,共用3~5d。秋瀉靈合劑劑量及用法為:6個月至1歲者,5mL/次;1~2歲者,10mL/次,口服,每天3次,用至大便恢復正常。
122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各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包括熱退時間、嘔吐時間及止瀉時間;參考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標準[2],顯效:患兒治療3d,全身癥狀(發(fā)熱、嘔吐)及腹瀉消失;有效:患兒治療3d,全身癥狀明顯改善,大便性狀變稠及次數明顯減少至2~5次/d;無效:患兒治療3d全身癥狀及腹瀉無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治療前資料比較 各組患兒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脫水(輕、中、重度)、酸中毒及低鉀血癥。各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并發(fā)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各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熱退時間、嘔吐時間、止瀉時間均短于其余3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各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常規(guī)治療組總有效率為556%;干擾素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44%;秋瀉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11%;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1%。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其余3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輪狀病毒是我國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病毒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內復制,致使小腸黏膜重吸收水分和電解質能力受損;同時病變的腸粘膜細胞分泌雙糖酶不足,使食物中糖類被細菌分解成短鏈有機酸,腸液滲透壓增高;微絨毛的破壞引起上皮細胞鈉轉運功能障礙,水和電解質進一步丟失,臨床上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甚至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因輪狀病毒通過NSP1蛋白抑制內源性干擾素的產生[3],逃避免疫攻擊,使病毒不斷復制,及時給予外源性干擾素,有助于抑制病毒復制,減輕病情。近年來干擾素逐漸用于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多項研究表明[4-5],病毒感染急性期使用干擾素抗病毒治療,可減輕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產生。目前報道加用干擾素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總有效率可達85%~93%[6-8]。
秋瀉靈合劑主要成分為馬蹄香,具有健脾止瀉、理氣化濕的功能。實驗表明[9],馬蹄香血清可增強細胞對輪狀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病毒吸附力,恢復小腸柱狀上皮細胞正常結構和功能,減少腸液分泌;同時馬蹄香還可抑制腸道細菌的繁殖,有效防止腸道雙糖降解,維持正常腸道滲透壓;還可以抑制腸道收縮使腸蠕動減慢。另外有研究表明[9-10],馬蹄香提取物還可激活CD3+、CD4+細胞,增加抗體分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目前加用秋瀉靈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報道較多,總有效率可達85%~95%。
本研究表明,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熱退時間為治療后(189±18)h、嘔吐停止時間為治療后(287±18)h、止瀉時間為治療后(48±23)d,均明顯短于其余3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秋瀉靈聯合干擾素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1%,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556%)、,干擾素治療組(644%)、秋瀉靈治療組(71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秋瀉靈合劑聯合干擾素治療,可減輕患兒癥狀,縮短病程,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385-1388.
[2]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組織委員會.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3]Barro M, Patton JT. Rotavirus NSP1 inhibits expression of typeI interferon by antagonizing the funct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IRF3, IRF5, and IRF7[J]. J Virol, 2007,81(9):4473-4481.
[4]庹照林,向彩云,覃遵祥,等. α干擾素治療秋季腹瀉的臨床療效評價[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4, 6(3):225-226.
[5]江蕙蕓,王艷華,陳紅慧,等. 干擾素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療效評價和動態(tài)排毒觀察[J]. 臨床兒科雜志,2008, 26(11):976-979.
[6]劉輝,石鳳英. 重組人干擾素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效果[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7):70-72.
[7][JP3]孫培靜. 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4):27-29.[JP]
[8]劉文彬,劉華君,袁麗,等.干擾素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療效及免疫功能變化[J]. 四川醫(yī)學,2012,33(4):625-627.
[9]張鋒. 秋瀉靈合劑治療小兒秋季腹瀉32例[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12):660-661.
[10]張英超. 秋瀉靈合劑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3(6):83-84.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