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時生
他自稱老陶人。這點不假,他父母是普通的陶瓷工人,他十多歲進瓷廠學藝,后逐漸走上領導崗位,但就職所在單位,仍然是幾家陶瓷企業(yè)。退休后,他依然在一家陶瓷雜志社工作。他就是劉新元,一位66歲的老陶人。而更值得讓人稱贊的是,2015年,劉新元幾經(jīng)修改,反復推敲,終于完成了他的《新元日記》。
《新元日記》一書中自序題目為:一個老陶人的竊竊私語。眾所周知,這“竊竊私語”有多種含義,而劉新元其意,我的理解就是在小范圍內(nèi),輕松、親昵、低調(diào)地講給少數(shù)人聽。新元對此也坦然說道,他的《新元日記》寫的是家事、日常事、平凡事,心中的酸甜苦辣要向他親朋好友,更多的是向他的陶人朋友傾吐。也許我是半個陶人(我出生陶瓷人家,親屬多是瓷工),也偶有陶瓷方面的文章見諸報端,我和新元彼此間有很多共同話題和感受。承蒙抬愛,他將自費印刷僅有幾十本的《新元日記》贈送我一本,其目的是與我共勉同樂。
《新元日記》約30多萬字,從1978年1月至2014年2月。其實,劉新元在青少年時代就開始寫日記,不料前十年記載的日記焚毀于一場大火中。劉新元書寫日記的時間跨度,屈指算來就是半個世紀。這種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筆耕不輟的精神足讓人欽佩,讓人感嘆。
很多著名的陶瓷藝術家、陶瓷理論家、資深撰稿人、著名策劃人,對《新元日記》均有真知灼見。作為一個學識淺薄,筆端晦澀的我,哪敢班門弄斧,信筆胡來。我對《新元日記》只能拜讀,而不敢評點一二。但平時樂意寫點小文章的我,還是憋不住勁,提筆稍寫上幾句。
《新元日記》沒有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情節(jié);也沒有優(yōu)美華麗,文采飛揚的詞章。但我認真讀了這本書后,總感到新元在敞開心扉與人拉拉家常,嘮嘮心里話。因為他不藏不掖,實話實說,其文章內(nèi)容自然會給人一種質樸、真實、親切且動人之感。
新元在《日記》中寫道:“忘記痛苦,生活就會多一分快樂與溫馨?!毙略f的痛苦,指的就是他人生旅途,曾有一般人不曾有過的艱辛、挫折、坎坷以及家庭的多種磨難。但新元不氣餒不消沉,而是振奮精神,積極向上,從生活中、工作中尋找快樂與溫暖,以及人生的真諦。這也許是新元的座右銘。新元還在《日記》中寫道:“今日的事決不要推至明日;自己能做的事決不要麻煩別人;決不要驕傲,驕傲比饑餓、干渴和寒冷更有害。”
從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元不僅有旺盛的敬業(yè)精神,而且還具有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品格。新元為人處事以及工作總以謙虛為準則,他對驕傲二字的理解獨有見地,說其危害性、可怕性遠遠超過饑寒,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認知。
《新元日記》中有這么一段話,可以說讓我忍俊不禁,抿嘴一笑。日記時間是1999年9月27日。新元如此寫道:“……幾個年輕人,要到我家來唱歌,要到我家來吃飯,我家滴滴大,象個鴿子籠……”
滴滴大,這是地地道道的方言,土里土氣的字眼。對于景德鎮(zhèn)人,可以說上到白頭翁,下到小頑童,都通曉這話意思。而一個具有一定文學功底的劉新元,為什么不加點文字修飾,用點優(yōu)雅的詞句昵?我在琢磨,興許新元想讓我們感到一種親切感,讓我們感知品位那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鄉(xiāng)音。因為,新元深深眷戀熱愛養(yǎng)育他的這方沃土。也正如此,他對瓷都陶瓷事業(yè)情深意長,對為陶瓷藝術、陶瓷文化作出貢獻的陶人,心懷敬意。多年來,他撰寫的《藝術熱土,桃李芬芳》,《堅守與超越》,《追逐藝術之夢》,《行云流水抒胸臆,至真至純寫人生》,《古樸自然,意韻天成》等文章,不僅具有扎實的文學水平,還具有一定的陶瓷理論水準。
劉新元先生多才多藝,我曾看到新元年輕時英俊挺拔的兩張文藝演出劇照,一張是男聲二重唱“真像一對親兄弟”的三人劇照,另一張是“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的個人劇照。我問新元,現(xiàn)在還唱歌嗎?他只是笑了笑。我不知道新元現(xiàn)在是否還喜愛唱歌,但我知道,精力充沛的劉新元先生還在樂此不疲編書和寫作。在陶瓷文化理論這塊領域,劉新元斷然不會“竊竊私語”,這位老陶人心中之歌跳躍式的在縱情歌唱!
當然,我這半個陶人也樂意與新元同唱永無休止符號的“瓷之歌”。這歌是為可愛的瓷都,為弘揚景德鎮(zhèn)陶瓷歷史、陶瓷文化而引亢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