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群
?
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控技術
陳友群
(福建省清流縣靈地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福建清流365300)
近十幾年來,清流縣水稻紋枯病逐年發(fā)生日趨嚴重,此病害發(fā)病初期常被忽略,后期嚴重影響糧食產量。對清流縣紋枯病發(fā)生、危害因素進行分析,并介紹有效的防控措施。
水稻紋枯病;危害;防控技術
水稻紋枯病又名“爛腳病”、“花稈瘟”、“云紋病”。菌屬土傳、腐生—半腐生,該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清流縣常年普遍發(fā)生。水稻生育周期除了在秧苗期未發(fā)病外,其他生長期均不同程度發(fā)生。隨著優(yōu)質品種的推廣種植及高肥水的管理,該病各地日趨嚴重發(fā)生危害,特別是高產稻區(qū)、低洼地、土壤肥沃危害更為突出。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隨水漂浮進行再侵染,主要危害葉鞘、葉片,一般在分蘗期開始發(fā)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紋枯病發(fā)病的高峰期,抽穗前病部新生菌絲以橫向蔓延為主,抽穗后主要沿稻稈表面向上部葉鞘、葉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一般造成減產1至3成,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影響抽穗減產超過4成。現(xiàn)將清流縣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控技術闡述如下。
1.1 耕作因素
水稻紋枯病菌核主要在土壤中及病草、病蔸上越冬,田邊雜草上的菌絲作為主要的初侵染來源。因此,土壤中菌核殘留量大小是決定水稻紋枯病發(fā)病的程度。而影響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旱輪作較少,旱作花工且貨價比不高,水稻連續(xù)種植,從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日積月多,危害加重。二是田間病源菌處理不徹底。在靈地鎮(zhèn)青甲村雙晚田調查發(fā)現(xiàn),水稻連作,雖然大部分稻草還田,但病草未經殺菌腐熟甚至部分直接遺留田間,不但造成菌源積累加重發(fā)病。同時,也是水稻紋枯病菌初侵染源頭[1]。
1.2 氣候因素
高溫高濕是水稻紋枯病發(fā)生流行的主要條件,溫濕度綜合影響著紋枯病的發(fā)生蔓延。溫度是決定病情每年在水稻上發(fā)生早遲的主要原因,而濕度則對病情的發(fā)展起著主導的作用。水稻紋枯病一般在氣溫22℃以上,相對濕度97%時開始發(fā)病。氣溫在25~31℃飽和濕度是水稻紋枯病流行的有利條件[2]。
1.3 品種因素
目前生產上推廣種植的水稻品種抗病能力相對不是很好,而分蘗率強,產量高的品種葉片相對偏大,易造成田間通透性差,容易發(fā)病。
1.4 田管因素
肥水管理與紋枯病發(fā)病是有直接聯(lián)系的。長期以來農民形成的意識“寧肯水淹,不肯曬田”是造成水稻紋枯病發(fā)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前期應淺水護苗,以水控病。根據(jù)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農民勤灌深灌、漫灌田塊,田間濕度大,稻苗較弱,抗性差,紋枯病發(fā)病重,相反一農戶田間經常時旱時濕發(fā)病指數(shù)低。施肥方面,為追求水稻高產,偏施、遲施氮肥也是造成水稻紋枯病發(fā)生流行的因素。氮、磷、鉀的搭配不合理,少施磷鉀肥,造成水稻“徒長”、披葉、田間郁閉、透氣性差、濕度過大。后期往往劍葉偏長,植株體內可溶性氮增加,減弱稻株的抗病能力,導致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流行[1-2]。
1.5 噴藥因素
農戶對紋枯病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往往是癥狀明顯、危害嚴重時進行下藥,配藥時用藥不對路,沒有針對性選擇農藥品種,為了省工,藥量足甚至加倍,水量偏少,藥液沒有噴觸病菌,達不到防治效果。
紋枯病初發(fā)病均在基部,易被人忽略,技術部門要廣泛宣傳紋枯病對水稻危害性,從而提高農民的防控意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減輕紋枯病對水稻造成的損失。選用優(yōu)良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以農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有效地控制紋枯病的危害。
2.1 選擇良種
選用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同時著重選擇株型緊湊、葉片較窄的抗病品種如:兩優(yōu)688、深兩優(yōu)5814等,增強田間通風透氣,降低田間空氣相對濕度,增強水稻的抗性。
2.2 清除菌源
在灌水溶田時打撈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并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消滅菌源。清除田邊四周雜草,鏟除稻根集中一堆火燒土,減少菌源數(shù)量,降低初侵染來源。
2.3 薄露灌溉
采用間歇濕潤灌溉法,前期淺水護苗,薄露發(fā)根促蘗分蘗,中期當每667m2莖蘗數(shù)達到16萬時進行輕擱田,最高苗數(shù)在20萬~24萬,適當重烤田,控制無效分蘗,促使莖稈粗壯,降低田間濕度,增加抗病性,后期水管采取干干濕濕灌溉,保持田間濕潤,成熟前7 d左右斷水。
2.4 配方施肥
氮、磷、鉀合理搭配,比例以1∶0.7∶0.9為宜,增施有機肥,磷、鉀和硅肥,硅元素可增加細胞壁的厚度,促進水稻根系生長下扎,增強植株的抗病。施肥應做到“攻頭保尾看中間”的原則,在施足基肥前提下,早、重追肥,中后期看苗施肥,達到不徒長,不倒伏,既能奪取高產,又能控制病害。
2.5 合理密植
推廣寬行窄株合理種植密度,以9 cm×4 cm或8 cm×5 cm為宜,增強田間通透性。
2.6 藥劑防治
一般水稻分蘗盛期后,叢發(fā)病率達20%下藥防治。水稻分蘗盛期每667m2用8%井岡霉素A水劑300 g,將瓶蓋引個小口倒放在進水口,藥液滴入隨著水流至全田,既省工又環(huán)保,防治效果很好。抽穗前后每667m2用45%咪鮮胺水乳劑40~60 mL或每667m2用20%烯肟·戊唑醇浮劑20~30 mL對水60~70 kg噴霧,可兼治稻曲病、鞘腐病。每667m2選用愛苗30%乳油15~20 mL對水60 kg均勻噴霧,或20%紋枯凈水溶性粉劑2包(50 g)對水60 kg對準稻株中下部噴霧,或10%己唑醇55 mL或25%粉銹寧100 g或30%己唑醇懸浮劑25~30 g對水70~80 kg粗霧噴于稻株中下部。根據(jù)病情蔓延情況每隔10~15 d再防治1~2次。特別是低洼、氮肥偏施水稻長勢濃綠、更要列為重點防治對象田。
施藥時應注意以下4點:一是選擇晴天或陰天噴藥;二是配足農藥加足水量,藥液要噴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或傍晚有露水時施藥;三是噴藥期間和噴藥后田間保持寸靜水;四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安全用藥。
[1]陳光喜.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yè)與農機,2013(6):40.
[2]馬壯.淺析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及防治對策[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15(5):11-12.
The Causes and the Prevention-Control Techniques of Rice Sheath Blight
CHEN You-qu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tation of Lingdi Town, Qingliu, Fujian 365300)
Rice sheath blight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serious year by year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Qingliu county, which was overlooked in the early-stage disease, but influenced production seriously in later-stage disease.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and injury, and introduced control techniques of rice sheath blight in Qingliu county.
rice sheath blight; harm;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435.111.4+2
B
1008 - 9799(2016)02 - 0038 - 02
2016 - 03 - 11
陳友群(1958 - ), 男,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