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小貓
當冬日的氛圍越來越濃,熱騰騰的一鍋暖湯或海鮮粥似乎才是這個時節(jié)最治愈的食物了。和愛人一起,圍爐享受暖食,迎接即將到來的圣誕節(jié)。
羊骨火鍋
材料1(湯底部分): 羊脊骨1.2kg,豬棒骨1根,姜1大塊,蔥2根,蒜適量,干花椒1/2小匙,白胡椒粒1/2小匙,草果1個,香葉2片,孜然粒1小匙,小茴香1小匙,冰糖1大匙,水適量,白芝麻少許(最后裝飾用),鹽適量
材料2(燙煮食材): 肥羊片、三文魚頭、手打豬肉丸、凍豆腐、黑木耳、蘑菇、豌豆尖、生菜、白蘿卜、粉絲
材料3(蘸料,根據喜好選擇) : A.芝麻油+蒜泥+糖+醋+香菜末+少許鹽
B.芝麻油+蒜泥+玫瑰腐乳+芝麻醬+香菜末+醋
做法:1.用冷水將羊脊骨和豬棒骨煮開,然后撈起來洗干凈,水倒掉不要;同時準備好所有香料,姜切片,蔥切段,蒜去皮拍扁;
2.把材料1中除鹽、白芝麻及少量蔥段之外的所有材料放入電壓力鍋中,加足量的水,使用“牛羊肉”這一檔,壓力處選擇“難熟食物”,等待數十分鐘湯底就做好了;
3.做湯底的時候準備好燙煮食材和蘸料,等到湯底做好,用適量的鹽調味,再撒些蔥段和白芝麻,擺上桌子就可以涮食火鍋了。
小貼士
湯底所用的香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整,不用太刻意;如果不喜歡在燙食火鍋的時候吃到湯底里的香料,可以在煲煮的時候把香料用小袋子裝起來再放入湯中同煲,湯底熬好之后把香料袋撈起即可。
海鮮粥底火鍋
材料1(粥底): 大米150g,大骨高湯2L,水1L,姜絲適量,紅棗5顆,鹽少許
材料2(燙煮食材): 魚片、蝦、螃蟹、魚丸、鳳尾菇、青菜、玉米
材料3(蘸料): 姜茸、蔥末、熱油、醬油、糖
做法:1.將米洗凈,連同清水放入鍋中,煮開后加入骨湯再次煮沸,然后以中小火熬煮約1個小時,直到米粒完全被煮爛,湯汁變得奶白濃稠后,加入姜絲、紅棗及少許鹽即可燙煮食材;
2.蘸料的做法:將姜茸和蔥末放入碟中,淋入熱油,然后加入醬油和糖拌勻即可。
小貼士
1.蘸料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也可以用沙茶醬等,或者用醬油加些小米椒;
2.粥底的熬煮需要一些耐心,中途要稍微攪拌一下以免米粒粘鍋底,米的品種不同熬煮的時間會有些差別,注意觀察即可。
韓式泡菜鍋
材料1(鍋底部分): 韓式辣白菜約420g,五花肉150g(切片),蒜末1大匙,姜末1大匙,辣白菜汁150ml,高湯或淘米水約500ml,糖1.5小匙,鹽少許,番茄醬適量,蔥1根
材料2(燙煮食材): 豆腐、蘑菇、青菜、白蘿卜、肥羊片等
做法:1.在鍋中放少許油,爆香姜蒜末,下五花肉炒至變色后加入辣白菜煸炒10分鐘左右;
2.加入辣白菜汁和高湯或淘米水,煮開后以小火熬煮約20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番茄醬,以糖和鹽調味(分量不定,最好一邊嘗一邊調味,有習慣使用雞精的朋友可以加少許雞精),再撒些蔥段就可以燙煮食材了。
小貼士
1.地道的韓式泡菜火鍋是不需要加番茄醬的,但我總是喜歡加些番茄醬,一來讓湯頭更濃郁,二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辣度,而且還能讓顏色更漂亮;
2.制作泡菜火鍋時所用的辣白菜最好能選時間較久的辣白菜,煮出來風味更好;
3.如果使用淘米水的話,前兩次的淘米水可能會比較臟,可以倒掉不用,使用第三次的淘米水即可。
紅酒燜牛肉
材料:牛肉 800g(我一般用牛展或牛腱肉),現磨海鹽和黑胡椒適量,橄欖油約2大匙,大蒜3瓣,面粉約2 大匙,香葉2片,新鮮百里香6小根,新鮮迷迭香4小枝,意式整顆西紅柿罐頭1罐(400ml),洋蔥3個,胡蘿卜3個,口蘑300g,干紅葡萄酒大約半瓶,扁葉歐芹少許
做法:1.把牛肉切成大塊,兩面都撒上少許現磨黑胡椒和鹽;胡蘿卜、洋蔥切成塊;烤箱預熱170攝氏度。
2.把一個琺瑯鑄鐵鍋放在爐子上,加入橄欖油,鍋熱后把牛肉分批放進鍋里煎至兩面金黃,盛起備用。
3.用鍋里剩下的油把胡蘿卜、洋蔥、大蒜也稍微煎香至有點金黃(如果油不夠可以適量再加些橄欖油),用適量現磨黑胡椒和鹽調味。
4.將牛肉放回鍋中,拌一下,并撒少許面粉炒勻。
5.加入西紅柿罐頭拌勻,再加入紅酒直至蓋住所有食材,把香葉、百里香和迷迭香都丟進鍋里,蓋上蓋子燒開。
6.把整鍋放入預熱后的烤箱,烤上2小時。
7.兩小時后,把口蘑也加入鍋中,再入烤箱繼續(xù)烤40分鐘左右,直到牛肉完全軟爛,叉子可以輕輕撥開,根據自己口味用鹽和胡椒調味,最后撒上一把切碎的扁葉歐芹。
小貼士
做好的紅酒燜牛肉幾乎可以搭配任意主食,包括面條、土豆泥或是米飯;如果不喜歡扁葉歐芹的味道,也可以換成香菜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