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小橋
家有『受氣包』怎么辦?
文梁小橋
四歲半的小女孩西西,經(jīng)常會被小朋友搶玩具搶東西,她除了站在那兒哭沒有別的舉動。媽媽教她還手,可她平時說的挺厲害,一到關鍵時候還是哭。昨天和一個比她大6個月的小女孩一起玩,又發(fā)生了類似的事情,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卻是這樣說自己的孩子:“別總欺負人家,你看人家跟你在一起玩的孩子怎么都不開心,還都受傷呢,你應該改改了?!蔽魑鲖寢尶偢杏X說得不痛不癢的,還跟她老公打電話學自己家孩子的英雄事跡,又是如何把別人欺負哭了,語氣里沒有什么犯愁的意思,倒是有點沾沾自喜的味道。媽媽聽著心里很不是滋味。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們呢?該怎么應對?是還手呢,還是退一步,讓孩子自己玩別的,不跟那些小朋友一般見識呢?覺得有些事情不是教的,比如說打人、還手。西西就是學不會怎么辦?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會不會變得逆來順受?
我們能夠理解一個媽媽的心情。尤其是在自己的小孩和別的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被欺負,而對方的媽媽還當著你的面對自己的老公說孩子又如何如何欺負了別人家的小孩。當時的心情一定是又氣又恨吧!氣對方?jīng)]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恨自己的孩子為什么那么老實,不知道保護自己,任人欺負!一般情況下,任何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小朋友,這樣還要去和對方賠不是;但是媽媽們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小朋友欺負,這么小就開始被別人欺負,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作為家長也不能上去幫助自己孩子,但是看著自己家孩子被欺負得直哭,心里真的難過!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舉止文雅,真到了“吃虧”時,又有種恨其不爭,有心無力的感覺吧。
我們也做出了努力,但是收效甚微。第一次被欺負,我們告訴孩子:小朋友的家長道歉了,他媽媽會批評他的,我們原諒他好不好?寶貝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第二次,我們告訴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怎么對待你你怎么對待他。別人欺負你,你要“還”回去,他也知道你說的道理是對的,可是她嘴上答應的好好的,到時候依舊是站在那里哭。誰讓我們家寶貝就是一個紳士,就是一個淑女呢?為人父母,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人見人怕的“魔頭”,但也絕不希望自己家里有一個“受氣包”!
當然我們不鼓勵孩子打架,畢竟小孩子的手沒有輕重,打壞了對誰都不好。如果對方頭上出了個大包,我們要賠不是,如果對方掛彩了,我們還得領著去醫(yī)院。要是我們的小孩被打壞了,我們心里更疼??墒窃诤⒆拥慕涣髦?,打架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很多時候我都會告訴小孩盡量躲著那些攻擊型的孩子,多和氣質溫和的同伴接觸。但是很多時候事情不會完全依照我們的想象去發(fā)展,總會有那些意料之外發(fā)生。
在關于孩子的“江湖”中,首先我們是要讓他明確:武力肯定是最下乘的戰(zhàn)術,因為動手不是君子所為?;蛘呖梢赃@樣通俗的解釋為:打架是野蠻人的行為,我們不是野蠻人,所以拒絕使用野蠻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策嘛。
可是總有野蠻人啊,我們也躲不掉,且不能因為有野蠻人我們就絕跡江湖。野蠻人的說法有點不好聽,姑且這樣說吧: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小朋友們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小孩想文明地解決問題,正在他措辭的時候,可能對方的拳頭就過來了。
所以呢,這第二就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得見機行事。做事情是要講究方法,要根據(jù)對象來確定你該使用哪一種方法。如果對方是文明人,那么我們就選擇用文明的方式和他交流;如果對方不幸是個野蠻人,那么我們只能使用野蠻人能夠接受的野蠻方式來和他解決問題。也就是說,狹路相逢,就得有亮劍精神。他搶你的玩具,你就去奪回來,他打了你,你就要打他,且讓他最后一次打你,不敢再有第二次的膽量。
好吧,這個寶貝也明白了,可還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的寶貝就是那樣溫柔本分,就是那樣樸實憨厚怎么辦?其實讓一個氣質溫和的孩子伸出手去打人真是一件難事,這個“本領”真是教也教不會的。好多人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和誰也不敢打架,,即便需要理論的時候,甚至也不會很大聲地說話。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要讓這樣的寶貝伸出手去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你留心,你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愛打架的孩子幾乎都有一個“強悍”的媽媽,他們幾乎都被媽媽打過,耳濡目染,他們自然會打架。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溫和的媽媽,你一直以一種文明的方式對待小孩,那么,你的孩子想要學會打架自然很難。其實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我們的孩子始終無法學會用野蠻的方式去對待野蠻人,那我們一定要教會她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不和人吵架,也不和人打架,甚至都不會很大聲地說話,因為軟弱,也許遇到的都是好人,這樣的人生也未嘗不是壞事。
還有一個現(xiàn)實,就是寶貝真的如你所愿,如江湖規(guī)矩,去打了也去爭了,可是技不如人,力不如人,最后還是被欺負了,怎么辦呢?這時候還得告訴孩子一個道理:愿賭服輸。這個世界就是存在不公平,你和人家體型體力甚至年紀確實有差距,但是生活不是競技場,有原則,有體重秤,有評判標準。現(xiàn)實就是,假如你遇到了不平等待遇,假如你真的敗下陣來,你可以委屈,可以疼,可以受傷,可以反抗,但是不可以哭,因為輸人不輸陣,哭不解決問題,沒有人因為你哭了就放過你,輸了是本事問題,哭了是士氣問題。輸了認賬就好,你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保護,你選擇了武力就要勇氣承擔對抗的結果,能力不濟,認!
然后考慮,不能強攻,就智取吧。趁他不備把東西再拿回來,或者找合適的機會以牙還牙,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而且還要確定十拿九穩(wěn)才可以實施。尺度得慢慢練就呢。
還有就是盡可能避免自己處于不利的狀態(tài)。孩子們和陌生人玩的幾率是不太大的,常在一起玩耍的孩子基本都互相了解。家長可以判斷一下我們的小孩適合哪類孩子,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利于自己的人群還是敬而遠之,實在沒有別的套路,還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讓孩子練習跑吧。跑得盡量快一點,如果你確定那個人不講理,你又打不過他,智取又行不通,就飛快地跑到安全地帶,也是上上策。
當然了,小孩子的斗爭總是短暫的,還很少見到孩子們因為幾次紛爭老死不相往來。所以還要告訴他,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人與人之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還有“敵人”的“敵人”就可以是你的朋友呢!
總之,孩子間的確實是小事,但是成長無小事,處處是教育。福禍相依,利弊共存。凡事都可以利好,無論那種情形,讓孩子學會點什么,收獲點什么,就OK了。
編輯/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