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V帶傳動最佳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2016-12-20 08:22:24孟兆明代博興
橡塑技術與裝備 2016年23期
關鍵詞:包角根數(shù)型號

孟兆明,代博興

(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61)

V帶傳動最佳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孟兆明,代博興

(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61)

本文指出目前國內(nèi)諸多權(quán)威教科書在V帶傳動設計時,設計方法與設計步驟的不妥之處,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步驟,并且通過具體的設計實例、設計結(jié)果的對比,充分體現(xiàn)了新設計理論、設計步驟的優(yōu)越性。

V帶;傳動;最佳設計;設計步驟;帶輪;懸臂梁力臂

由于V帶傳動具有遠距離傳遞、過載保護、緩沖吸振、制造成本低等優(yōu)點,故在機械工程中普遍的應用著。對V帶傳動的設計,目前教科書及工程應用通常是采用查詢圖表、盲目試湊的設計方法,進行有限的計算、得到的設計結(jié)果單一、設計結(jié)果僅僅可行,確定的設計結(jié)果不理想。例如確定的帶的根數(shù)幾乎一成不變,與工作機工作需求、應用特性不符,并且難以實現(xiàn)V帶傳動起到“過載保護”器的作用。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V帶傳動新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改變了原來V帶設計率先由查圖盲目確定V帶型號,然后再設計其它參數(shù)的設計步驟。而是依據(jù)工作機應用特點,先確定大離散性的參數(shù),如帶的根數(shù),然后再協(xié)調(diào)確定帶的型號、帶輪直徑和帶長,并可以按不同的帶的根數(shù),得到諸多個方案供優(yōu)選,從而為V帶傳動設計的最優(yōu)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本設計理念及設計步驟能保證設計結(jié)果恰好近似達到理想的設計臨界狀態(tài),真正實現(xiàn)V帶傳動起到“過載保護”器的作用。

1 V帶傳動設計理論依據(jù)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疲勞破壞,因此V帶傳動的設計準則是在保證帶不打滑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疲勞強度和壽命。標準型號單根帶在載荷平穩(wěn)、帶輪包角a1=a2=π (即傳動比i=1)、帶長為特定長度、帶強力層為特定材料、在108~109次循環(huán)應力下由實驗測得的功率為P0,若當實際工作條件與實驗不符時,可以對P0進行修正。此時V帶傳動的設計條件[1~5]為 :

z——V帶的根數(shù),是離散的正自然數(shù);

KA——帶傳動工作情況系數(shù),是將當前工作情況等效到實驗平穩(wěn)載荷;

P—— 當前狀態(tài)下帶傳遞的功率;

ΔP0——額定功率的增量,當傳動比 同壽命條件下,傳遞功率有增加量;

Ka——包角系數(shù),當a<180。時,對傳動能力的修正;

KL—— 帶長度系數(shù),當帶長與特定長度不符時,對傳動能力的修正;

帶傳動的設計依據(jù)就是滿足(1)式的前提下,確定出帶的型號、帶輪的基準直徑、帶的基準長度和根數(shù)。并建議帶速 v=5~30 m/s , 小帶輪的包角a1≥120。。

2 目前V帶傳動設計方法的不妥之處

(1)V帶型號確定過于簡單、粗糙

V帶型號確定是憑經(jīng)驗、按照KAP—n1查圖選擇V帶型號,設計過于簡單、粗糙。按該設計步驟,帶的型號、帶的根數(shù)將會教條的一成不變,通常就是如表1所示4~5根[1~5]。因為當V帶的型號一旦確定,帶的截面面積就已經(jīng)確定。依據(jù)力的可分可合性,對應設計條件,帶的根數(shù)就已經(jīng)大致確定了,其它設計參數(shù)如帶輪直徑、帶長、小帶輪包角、傳動中心距等,對設計結(jié)果的影響就很小了。在實際工程中應用中,在大多數(shù)場合下,帶的根數(shù)是受限制的,V帶根數(shù)z為1~2根的比比皆是,并非是一成不變的4~5根。所以傳統(tǒng)設計步驟首先確定V帶型號明顯不妥。

下表表1列出的是國內(nèi)主要權(quán)威教科書、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獎教材,在V帶設計舉例時,設計條件、主要設計參數(shù)結(jié)果摘錄如表1。

表1 權(quán)威教科書、獲獎教材V帶設計例題已知條件與設計結(jié)果

(2)小帶輪直徑及中心距的選擇太盲目

對不同的帶輪直徑,其傳遞的基本額定功率、帶速、帶結(jié)構(gòu)的緊湊程度都不同,憑運氣試湊性選擇小帶輪的直徑,很難得到理想的設計結(jié)果。

(3)計算之后V帶根數(shù)取舍很糾結(jié)

傳統(tǒng)設計方法按照(1)式計算之后,會遇到對該計算值小數(shù)部分難以取舍的尷尬境地。例如,當(1)式計算的結(jié)果為z≥3.01;z≥3.05;z≥3.01 等等。若簡單的收尾取z=4,肯定會造成帶輪結(jié)構(gòu)的龐大,加大帶輪的軸向?qū)挾?,使得帶輪懸臂力臂加大、軸的彎曲應力增加,這對軸的受力及設計不利;另外伴隨著帶根數(shù)的增加,由于帶的預緊力通常是采用經(jīng)驗調(diào)節(jié)松緊度,這樣帶傳動能力會增加很多,V帶會失去“過載打滑、安全保護”的作用;若簡單的去尾取整取z=3,又會無法保證帶的強度和壽命,降低V帶傳動設計的可靠性。因此,傳統(tǒng)設計方法最后一步確定V帶根數(shù)z這個大離散性參數(shù)是不妥的,造成的設計誤差是巨大的。

3 新方法的設計理念

設計V帶追求滿足(1)式并且使不等式兩邊相差最小,為此對傳統(tǒng)設計方法改進如下:

(1)對大離散參數(shù)V帶根數(shù)z應該盡量視工作需求優(yōu)先確定

依據(jù)(1)式,將不等式整理為如下形式:

按已知條件及帶傳動的使用場合、需求,首先確定帶的根數(shù)z,或者同時選擇多個方案,如帶的根數(shù)z分別為1、2、3、……。z的選擇原則:對軸向結(jié)構(gòu)要求緊湊時取帶根數(shù)z少些,這時帶輪軸向懸臂尺寸短,軸的受力和設計會趨優(yōu),帶受力的不均勻性也會降低。如餃內(nèi)機、攪拌機等,帶的根數(shù)z=1~2為好;對要求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強的、有一定延時要求的,帶的根數(shù)應取的多些,如汽車類V帶傳動,一旦一根帶破壞后,汽車可以及時適當?shù)臏p重,仍然可以安全返回,否則會立即癱瘓,堵塞交通,造成不良后果。 同時,還應當考慮到帶根數(shù)過多會造成軸向尺寸不緊湊,帶的受力不均勻等因素,此時一般帶的根數(shù)取z=3~4。

(2)帶長及V帶系數(shù)KL的選擇

帶的基準長度應盡量與實驗測試帶長相等或相近,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減少帶長變化數(shù)據(jù)修正(線性插入法)引起的誤差。在設計中,初定帶長為測試帶長,將帶長系數(shù)KL=1.0或其附近值帶入(2)式中。

(3)包角系數(shù)Ka的確定

帶包角系數(shù)Ka相對變化最小,對設計結(jié)果影響最弱,所以應初選中心距a0、推出針對a0的初始小帶輪包角a10,計算此時包角系數(shù)Ka0。當給定帶傳動比i時,保證不發(fā)生干涉,依據(jù)中心距[1~5]

若初選中心距a0= d1+ d2

依據(jù)小帶輪包角有:

查a1~Ka表格,初定Ka0并帶入(2)式中,協(xié)助確定帶的類型、小帶輪基準直徑和帶長。

(4)帶的類型、小帶輪直徑及帶長同時協(xié)調(diào)確定將(2)式不等式整理為如下形式:

追求(6)式實現(xiàn): minΔ且 Δ≥0

依據(jù)計算出m數(shù)值,查設計手冊P0、△P0表,查出滿足(6)式且Δ最接近0的對應的帶的型號、小帶輪直徑和帶長。當Δ較大時,后續(xù)應該適當減小V帶的基準長度,以使結(jié)構(gòu)緊湊。之后按照帶輪直徑d1、d2、帶長L ,計算實際中心距a:

若確定的實際中心距是a≥d1+d2,那么小帶輪包角和包角系數(shù)就大于等于其初定值,此種情況(6)式一定成立;若確定的實際中心距a<d1+d2,此時需要

依據(jù)中心距a,針對(4)式,重新計算a1,確定Ka,再次檢驗(6)式:

若(6)式Δ ≥0 ,認可設計結(jié)果,設計結(jié)束;

若(6)式 Δ<0,不滿足設計要求,則進行微調(diào),適度增加帶長;

由于小帶輪包角及包角系數(shù)對設計影響最弱,數(shù)值變化較小,所以微調(diào)后(6)式容易滿足。

綜上所述的設計理念,能使得(6)式成立并最接近0,故設計實現(xiàn)最佳。

4 設計實例

例題[2]P-195,計算設計一鼓風機用普通V帶傳動。原動機采用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功率P=7.5 kW,轉(zhuǎn)速n1=1 440 r/min。鼓風機轉(zhuǎn)速n1=630 r/min,每天工作16 h。傳動時的滑動率為?=0.01,希望中心距不超過700 mm。

(1)按照傳統(tǒng)的V帶設計方法得到的設計結(jié)果及主要性能參數(shù)如表2。

表2 參考文獻[2]例題設計結(jié)果

其中, KA=1.2; KL=1.03; Ka=0.969 ;

由(1)式計算的帶根數(shù):z≥4.294;

B——帶輪的寬度,B=(z-1)e+2f=(5-1)×15+2 ×9=78;

(2)新方法設計步驟及其供選方案(以盡可能多的提供設計方案為例)

?。?KA=1.2; KL=1.0;初始取中心距:a0=d1+d2;

則由(5)式估計小帶輪包角:

依據(jù)(7)式:

供選方案的參數(shù)z、d1及帶型號等對應如表3。

表3 新理論供選方案與主要設計參數(shù)

(3)新設計方法方案的確定及主要性能參數(shù)

① 如果工程應用要求帶輪懸臂梁力臂盡量短,V帶根數(shù)要少,可采用方案1、2:

針對供選方案2,參考表3,由于Δ=0.039 395余量較小,確定帶基準長度取近似實驗長度,取L= 2 240 mm (KL=1.00)。

按照(8)式,計算得a=655.24;針對(4)式,計算a1,確定Ka=0.951522。取帶根數(shù)z=2, KA=1.2, KL=1.00,設計結(jié)果如表4。參考表4,實際中心距a=655.24,d1+ d2=180+ 400=580, 由 于 a> d1+ d2, 則 有 a1> a10, Ka>Ka0,此種情況一定滿足(6)式 Δ≥0,故不需要再驗證。

注:表4中,Δ=0.039 4是初選a0時的值,Δ=0.095 7是對應a=655.24時的值,%=2.024 3%表示該設計結(jié)果其傳動能力較理想狀態(tài)增加了 。

② 為了與參考文獻[2]設計結(jié)果對比,取設計方案4:

針對供選方案4,參考表3,由于Δ=0.0432余量小,確定帶基準長度近似取實驗長度,L=1600mm( KL=0.99)。

按照(8)式,計算得a=433.82;針對(4)式,計算a1,確定Ka=0.937542。

取帶根數(shù)z=4,KA=1.2,KL=0.99,設計結(jié)果如表5。

表4 供選方案2的主要設計參數(shù)

參考表 5,實際中心距 a=433.82,d1+ d2=140 +315=455,a<d1+ d2,則:a10<a1,Ka0<Ka,所以需要驗證設計結(jié)果是否滿足(6)式:

針對(8)式,有a=433.82;

按照(4)式計算 a1=156.89°;查 a1~Ka表格,確定 Ka=0.937 542。

有:

滿足 ≥0。

注:表5中,Δ=0.043 2是 初 選a0時 的 值,Δ=0.011 9是對應a=433.82時的值,%=0.489 5%表示該設計結(jié)果其傳動能力較理想狀態(tài)增加了0.489 5%,設計結(jié)果極佳。

③為了與參考文獻[2]設計結(jié)果對比,取設計方案5:

針對供選方案5,參考表3,由于 =0.164 8余量較大,帶基準長度可以較實驗長度L=1 600 mm再短些,取L=1 400 mm,則KL=0.96。

按照(8)式,計算得a=373.88;針對(4)式,計算a1,確定Ka=0.934 981。

取帶根數(shù)z=5,KA=1.2, KL=0.96,設計結(jié)果如表6。

表6 供選方案5的主要設計參數(shù)

參考表6,實際中心距a=373.88,d1+ d2=125 +280=405,a<d1+ d2,則: a10<a1,Ka0<Ka,所以需要驗證設計結(jié)果是否滿足(6)式:

針對(8)式,有a=373.88;

按照(4)式計算a1=156.24°;查a1~Ka表格,確定Ka=0.934 981。

有:

滿足 ≥0。

注:表6中,Δ=0.164 8是初選a0時的值, Δ= 0.073 6是對應a=373.88時的值,%=3.67% 表示該設計結(jié)果其傳動能力較理想狀態(tài)增加了3.67%。

5 結(jié)論

(1)傳統(tǒng)設計方法V帶型號確定過于簡單、粗糙、設計單一、設計結(jié)果僅僅可行,傳動能力余量太大,傳動難以起到V帶“過載保護”器的作用;

(2)新方法可以提供多種方案選擇,每種方案能確保帶傳動恰好起到過載保護作用,即式(1)或式(2)滿足且不等式兩邊最為接近;

(3)設計方案2較傳統(tǒng)設計的結(jié)果V帶的根數(shù)少,帶輪寬度窄,軸向結(jié)構(gòu)緊湊,軸的受力及其強度設計趨優(yōu),帶傳動受力不均勻性趨好,設計結(jié)果與理想狀態(tài)吻合;

(4)設計方案4較傳統(tǒng)設計結(jié)果,帶的根數(shù)少、帶輪軸向尺寸、傳動中心距短,設計結(jié)果與理想狀態(tài)接近;

(5)設計方案5較傳統(tǒng)設計結(jié)果,在滿足傳動要求、帶輪直徑相同前提下,帶長及中心距短、結(jié)構(gòu)緊湊,設計結(jié)果與理想狀態(tài)接近;

(6)新方法設計合理、周全,供選方案眾多,設計結(jié)果能公認最優(yōu)。

[1] 濮良貴,等.機械設計.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5.

[2] 邱宣懷,等.機械設計.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0.

[3] 榮涵銳.機械設計.2版[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09.

[4] 朱東華,等.機械設計基礎.2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09.

[5] 楊可楨,等.機械設計基礎.6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

(R-01)

Methods and steps of V-belt transmission’s optimal design

Methods and steps of V-belt transmission’s optimal design

Meng Zhaoming,Dai Box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At present there were a lot of shortcomings about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procedure of V-belt transmission in many domestic authoritative textbooks. A kind of new design theory and design steps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a specific example was put forward he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sults of the exampl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w design theory and design steps is embodied adequately.

v-belt ; transmission; optimal design; design steps; v-belt pulley; cantilever arm; beam lever

TQ336.2

1009-797X(2016)23-0067-05

B

10.13520/j.cnki.rpte.2016.23.015

孟兆明(1957-),男,碩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與理論、新型機械傳動、橡塑機械設計,主要從事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工作,編著、參編教材、手冊4部,獲國家授權(quán)專利5項,在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66篇,SCI、EI收錄8篇。

2016-09-29

猜你喜歡
包角根數(shù)型號
更正
中國棉花(2022年2期)2022-11-23 20:02:04
尋找規(guī)律巧算根數(shù)
“三化”在型號研制中的應用研究
葉片包角對水輪機模式多級液力透平性能的影響
汽車后包角拉延成形數(shù)值模擬及驗證
型號產(chǎn)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
某柴油發(fā)動機輪系優(yōu)化設計分析
汽車科技(2019年6期)2019-12-31 06:13:41
管道垂直型螺旋式水輪機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玉米的胡須
不同型號CTC/TDCS設備的互聯(lián)互通
阜新| 崇文区| 鄂温| 山丹县| 阳春市| 虹口区| 昂仁县| 涡阳县| 武隆县| 永泰县| 巴东县| 雷山县| 泾阳县| 健康| 教育| 贡山| 高淳县| 泰安市| 潼南县| 和平县| 万安县| 嘉定区| 高雄县| 东源县| 乌审旗| 习水县| 电白县| 衡水市| 东明县| 古浪县| 治县。| 贺兰县| 阜宁县| 江口县| 旬阳县| 湖州市| 广州市| 通江县| 衡山县| 仪陇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