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紅等
藿香正氣散一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制方嚴謹、配伍精當、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本文對藿香正氣散的組方、配伍特點以及現(xiàn)代臨床應用等進行簡單歸納,分享給讀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文:“治療傷寒頭痛,憎寒壯熱,……反胃嘔惡,氣泄霍亂,……山嵐瘴氣,……小兒疳傷,并宜治之?!?/p>
組方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30g),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兩(60g),藿香(去土)三兩(90g),甘草二兩半(75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欲汗出,衣被蓋,再煎并服(現(xiàn)代用法:散劑,每服9 g,生姜、大棗煎湯送服;或作湯劑,加生姜、大棗,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方解
藿香:解表化濁,辟穢和中;半夏、陳皮:理氣燥濕、和胃降逆;白術、茯苓:健脾運濕止瀉;大腹皮、厚樸:行氣化溫。暢中行滯;紫蘇、白芷:辛溫發(fā)散,行氣燥濕;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化濕;甘草:調和藥性,和中;姜、棗:內調脾胃,外和營衛(wèi)。諸藥合用,共奏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效
配伍特點 表里雙解:既有辛溫解表藥以發(fā)散風寒,又有苦溫藥、化濕藥燥濕理氣和中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化濕祛邪;又健脾補中以扶正。
臨床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嗚泄瀉。舌象:舌苔白膩。臨床以惡寒發(fā)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藿香正氣散的現(xiàn)代應用
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或胃腸型感冒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常常表現(xiàn)為嘔吐、腹瀉,伴有腹部疼痛和痙攣、令身發(fā)熱、出汗等。對辨證為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的患者可以應用藿香正氣散治療,對于嘔吐較嚴重的患者,可以聯(lián)用藿香正氣散與香砂養(yǎng)胃丸。藿香正氣散理氣化濕、喬砂養(yǎng)胃丸具有良好的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效果,對于嘔吐酸水、食欲不振效果較好。當胃病患者伴有嚴重的胸悶和胃脘部脹悶不適的時候,可以用藿香正氣散配伍沉香化氣片,利用沉香化氣片的理氣疏肝、消積和胃功效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
從藥理研究上講,藿香正氣散可以解除胃腸痙攣所帶來的痛苦。類似阿托品,但沒有不良反應,阿托品的不良反應較大,且不適用心臟功能不全的人。在解痙的同時,藿香正氣散也同大多數(shù)抗生素一樣有殺菌的作用。除此之外。藿香正氣散還能夠提高機體細胞的免疫力,使受損的胃腸道黏膜在短時間內得到修復,恢復后的胃腸道黏膜在對物質的吸收上有較大的提高。
胃腸型感冒 與普通感冒的常見癥狀如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癥狀相比起來,胃腸型感冒主要出現(xiàn)腹痛腹瀉或者嘔吐、肢體酸軟等癥狀,而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很少或者很輕微
塒于這類患者,若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不是很嚴重的時候建議單用藿香正氣散即可,利用藿香正氣散的解表化濕和理氣和中效果,使外感寒邪得散而又能化體內濕邪。當患者發(fā)熱或者嘔吐較劇烈的時候,可以聯(lián)用小柴胡顆粒,因為小柴胡顆粒具有和解少陽、和胃降逆和解表散熱的功效。
其他 查閱文獻,還發(fā)現(xiàn)有用藿香正氣散治療咽炎、結膜炎、皮膚病的論文,但臨床應用的較少,在此不作洋細論述
鏈接:關于劑型的說明 藿香正氣散有湯劑(自煎)、酊劑成藥、口服液(無酊劑)、膠囊荊、散劑等劑型與自煎刑及散劑相比,藿香正氣類成藥(酊劑、無酊劑、膠囊)的功效并無明顯的不同,而且應用更為方便藿香正氣液(無酊劑)、藿香正氣水(酊劑)與藿香正氣膠囊的藥效雖然類似,但藿香正氣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藿香正氣膠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藿香正氣水無抑茵的作用
同類藥物的鑒別使用
在中成藥里有些藥物與藿香正氣散組成和功效類似。比如同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不換金正氣散,由厚樸(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上)、甘草、半夏(煮)、蒼術(米泔浸)、陳皮(去白)各等分組成。具有行氣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不換金正氣散用于胃腸道疾病和藿香正氣散功效類似,但是沒有桔梗和紫蘇等解表藥物,所以對于外感風寒就不適宜。再有保濟丸由鉤藤、薄荷、蒺藜、白芷、木香、廣東神曲、菊花、廣藿香、蒼術、茯苓、厚樸、化橘紅,天花粉、薏苡仁、葛根、稻芽組成,具有解表祛濕和中的功效,與藿香正氣散有不少相同的功效,方中鉤藤、薄荷、蒺藜、菊花等散風清熱,所以對暑濕感冒效果較好,這一點與藿香正氣治療暑濕感冒類似,但是因為方中多了不少散熱的涼性藥物,故對寒濕就不合適。
總結
總之,藿香正氣散臨床應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有文獻可以考證。臨床應用時,抓住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辨證是關鍵,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胃腸道的癥狀,如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但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現(xiàn)代關于藿香正氣散的藥理研究也比較多,進一步明確了其治療疾病機制
希望臨床醫(yī)生能更好地認識藿香正氣散,將之推廣應用,而不僅僅是作為祛暑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