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佳
梅洛特星團探秘(三)
□ 王雨佳
類型 球狀星團Ⅱ 疏散星團 Ⅲ3m 疏散星團Ⅲ2 m星座 時鐘座 英仙座 英仙座梅洛特編號 Mel 19 Mel 20 Mel 21 M/C編號 C 87 無 無NGC/IC 編號 NGC 1261 無 NGC 1342赤經(jīng) 03h 12m 15.3 03h 20m 26s 03h 31m 40.1s赤緯 -55°13′01″ +48°10′00″ +37°22′28″視星等 8.3 1.2 6.7視大小/直徑 6.9′ 185′ 14′
類型 疏散星團Ⅰ3rn 疏散星團Ⅱ2m 疏散星團 Ⅱ1r星座 金牛座 英仙座 鹿豹座梅洛特編號 Mel 22 Mel 23 Mel 24 M/C編號 M 45 無 無NGC/IC 編號 無 NGC 1528 IC 361赤經(jīng) 03h 46m 54s 04h 15m 18.9s 04h 18m 50.6s赤緯 +24°07′00″ +51°12′41″ +58°14′58″視星等 1.31 6.4 11.7視大小/直徑 110′ 23′ 7′
類型 疏散星團Ⅱ3m 疏散星團Ⅱ2r 疏散星團Ⅲ1p星座 金牛座 金牛座 御夫座梅洛特編號 Mel 25 Mel 26 Mel 27 M/C編號 C 41 無 無NGC/IC 編號 無 NGC 1647 NGC 1664赤經(jīng) 04h 27m 00s 04h 45m 55.6s 04h 51m 08.4s赤緯 +16°00′00″ +19°06′42″ +43°51′08.4″視星等 0.5 6.4 7.6視大小/直徑 5.5° 45′ 18′
英仙座的三個疏散星團——英仙座α星團(Mel 20)、N G C 1 3 4 2(Mel 21)、N G C 1 5 2 8(Mel23),和位于右上方鹿豹座暗弱的IC 361(Mel 24)
這次要介紹的天體當中大部分都是疏散星團,只有Mel 19是球狀星團。和疏散星團類似,球狀星團也有形態(tài)分類。這次的天體基本資料表格當中Mel 19后的數(shù)字Ⅱ就表示了球狀星團分類,雖然Mel 19屬于科德韋爾星表的成員,這次的天體介紹當中不會出現(xiàn),但我們還是在此介紹一下球狀星團的分類法。
相對疏散星團,球狀星團的分類要簡單得多,現(xiàn)在最常用的球狀星團分類是由哈洛·沙普利和協(xié)助者海倫·索耶·霍格在1927~1929年期間創(chuàng)建的沙普利-索耶集中度分類法(Shapley-Sawyer Concentration Class)。沙普利-索耶法根據(jù)星團系統(tǒng)整體向中心集中的程度將球狀星團分成了12類,從最集中到逐漸松散依次用羅馬數(shù)字Ⅰ到ⅩⅡ表示,也有的文獻上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舉例來講,人馬座的M75屬于1級球狀星團,武仙座星團M13屬于5級球狀星團,人馬座的M55屬于11級球狀星團。
以英仙座α(右上角亮星)為中心的移動星群Mel 20,圖片來自DSS2。
曾經(jīng)與福爾摩斯彗星擦肩而過的NGC 1342,其成員星疏散但是色彩豐富,圖片來自DSS2。
NGC 1528與Mel 21在很多方面非常接近,但是它的成員星更多也更容易觀測,圖片來自DSS2。
暗弱而小的疏散星團IC 361,圖片來自DSS2。
Mel 20通常被稱為英仙座α星團(或者英仙座α移動星團),于1654年被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天文學家喬瓦尼·巴蒂斯特·霍迪爾那(1597-1660)首次記錄下來,霍迪爾那獨立發(fā)現(xiàn)并觀測了M6、M31等其他許多深空天體,并在1654年發(fā)表,但是他的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都沒有被人重視,其列表當中的天體也有許多至今沒有被證實的天體。當霍迪爾那記錄時,Mel 20被記錄為一個星云,在當時的觀測條件下這個位于銀河當中的天體也許的確長得像是星云,直到1910年愛丁頓首次將它歸類為星團。這個星團既大又明亮,用普通的雙筒望遠鏡觀測效果就非常好了,大口徑的望遠鏡觀測反而會失去逐個辨認其成員的樂趣。Mel 20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星團,有不少成員星都是O、B型的大質(zhì)量恒星,因此它也被歸類為“OB星協(xié)”,這些成員星當中最亮的是天船三(英仙座α),此外英仙座δ、英仙座ε也是Mel 20的成員。英仙座α星團的距離由依巴谷衛(wèi)星和紅外波段的顏色星等圖方法分別測定為601光年,由于可以用多個方法測定其距離,Mel 20也經(jīng)常被作為宇宙測距階梯(Ia型超新星、造父變星也是經(jīng)典的測距階梯)。
Mel 21是一個位于英仙座的疏散星團,于1799年被威廉·赫歇爾發(fā)現(xiàn)并記錄,大約只有60顆成員星,并且相當疏散,因此雖然它相當明亮,卻沒有太多人會把它作為巡天觀測的目標。近年來Mel 21首次被人注意到是由于2007年12月C/17P(福爾摩斯)彗星和它擦肩而過,這顆彗星的亮度在10月23日~24日短短兩天之內(nèi)從16等增強到了3等,雖然它經(jīng)過Mel 21的時候已經(jīng)變暗了不少,但還是為Mel 21吸引了不少注意力。Mel 21位于大陵五和英仙座ζ的幾乎正中間,在10×50的雙筒當中就可以觀測到,15cm的望遠鏡40×的放大倍率則可以辨認出大約20顆成員星。
同樣被威廉·赫歇爾發(fā)現(xiàn)的還有于1790年被記錄下來的Mel 23(NGC 1528),這也是一個位于英仙座的疏散星團,和Mel 21擁有差不多的亮度,但是更大,也比它更容易被觀測到,通常用雙筒進行觀測,在25×的倍率下可以觀測到大約30顆成員星。這個星團本身有將近170顆成員星,最亮的成員星也只有8.7等,它只有13光年的尺度,但是由于距離地球不遠(2530ly),因此在天空上占的大小還足夠讓我們清楚地觀測到它。
金牛座的NGC 1647(Mel 26)就位于畢星團的正東。
NGC 1647在大望遠鏡當中的觀測效果差強人意,更適合作為雙筒觀測的目標,圖片來自DSS2。
御夫座的風箏星團NGC 1664(Mel 27),位于五車二附近。
被稱為風箏星團的NGC 1664,但是由于位于銀河當中,其形狀非常難以掌握,圖片來自DSS2。
鹿豹座的IC 361是這次要介紹的天體當中最暗弱也是最小的一個,需要使用超過25cm口徑的望遠鏡或者100×以上倍率才能觀測到它,并且它和背景恒星的對比度不大,因此很難分辨出成員星。1978年威斯康星大學的天文學家約翰·皮里奇諾帶領(lǐng)的小組用繪制顏色星等圖的方法測量得到IC 361的各項物理參數(shù),此后關(guān)于它的資料大部分都來自于他們的研究,Mel 24的距離大約為2.5kpc,實際大小為6.5pc,實際年齡約為108年,在疏散星團當中不算老也不算年輕,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星團。
金牛座的疏散星團Mel 26(NGC 1647)是威廉·赫歇爾在1784年發(fā)現(xiàn)的,它和Mel 23的亮度相似,星團類型也相似,但是是它的兩倍大,這也意味著理論上講Mel 26更加容易用雙筒進行觀測,事實上的確如此,在雙筒的視野當中,Mel 26顯得比Mel 23更吸引人。但是用更大的望遠鏡進行觀測時情況就會相反了,因為Mel 26的成員星幾乎只有Mel 23的一半(大約90顆),所以Mel 26在大口徑望遠鏡當中顯得非常松散。Mel 26的年齡較為年輕,其中最亮的恒星是一顆B型星。
Mel 27是御夫座的疏散星團,位于御夫座段的銀河當中,因此也不大引人注目,它更適合作為一個雙筒觀測的目標,在用口徑較大的望遠鏡觀測時,也不推薦使用太大的倍率,過大的放大倍率反而會使得它和背景銀河的對比更不明顯。盡管很難將它和背景恒星分辨開來,但是一旦你將它分辨出來了,就會看到一串風箏形狀的星鏈,也有人因此稱它為風箏星團。
(責任編輯張長喜)